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安全保卫工作简报2016年第12期(共第32期)

编辑: 发布时间:2016-12-19 作者: 来源: 浏览:31641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炼好真功夫  守好上海滩

    “银行的安保工作生于深耕文化,活在创新思维,坚持专业导向、全员参与,炼好真功夫,才能保一方平安。”身处十里洋场,面对五湖四海,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以下简称“上海中行”)的39名安保管理人员都有这样的共识。
    上海是中国银行发源地,特殊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赋予安保工作将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和重要的历史使命。长期以来,市分行党委始终把安保工作作为实现“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总行安全保卫部和当地公安、银监等部门的指导下,上海中行以“保障全辖运营安全、服务一线业务发展、树立金融安保品牌”为工作目标,持续推进“平安中行”建设,案防、技防等多项工作经验得到总行、上海公安及银监的肯定,连续6年同获上海市“治安防范先进集体”和系统内安保工作考核A+。
    一、依托科技,编织安保铁布衫
    一是部署管理平台升级安保。针对银行安保工作面临的保卫目标分布广、数量多、管理难的特点,以及外部犯罪手段翻新、治安形势严峻的环境,上海中行充分认识到需要应用探测感应、主动发现、视频传输、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来提升安保科技含量。2008年,率先开发应用了视频监控网平台,对全辖安防目标实行监控中心24小时运营,克服安保工作依靠人海战术的瓶颈;2016年,上海中行又率先在辖内完成总行安防管理平台的部署,全辖20,729路摄像机、4,774台录像机、1,305台报警主机、9,252 支报警探测器、934 个IP对讲面板等前端设备全部顺利接入平台,实现各类报警和事件的快速响应、集中处理,分行安防监控中心通过联动视频画面,精确判断、统一指挥,提升了上海中行应急处置和运营保障功能,确保全辖300余个重点目标的每一次警情得以有效处置。
    二是开发移动报警创新安保。为解决各类报警信息监控中心单点处理的问题,2014年,上海中行应用移动互联和云技术开发了“移动报警云平台”,将安防报警系统收到的全辖所有网点的报警、布撤防、异常撤防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推送到云端服务器,实时动态地发送到各级管理人员的手机上。2015年5月,该应用软件正式投产,全辖路支行正副行长及安全员、管辖支行行长、内控副行长及条线安保经理等人员均可随时掌握管辖目标布撤防状态和各类报警信息,第一时间对警情作出响应;平台上线使用一年多来,每月网点报警数量由2,000多条下降至约300条,大部分因违规操作人为触发的报警得到有效遏制,警情及故障处理响应时间缩短50%以上。2016年,“移动报警云平台”增加了视频联动功能,所有用户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到报警现场视频画面,大幅提升全行警情的处置质效。
    三是应用智能技术探索安保。针对近年在自助银行抢劫、破坏、终端侧录高发等情况,2016年,上海中行探索开发“安全防范智能分析系统”,对自助银行内可能发生的尾随抢劫、推入抢劫、疑似敲砸设备、疑似打斗、人员下蹲、摄像机遮挡、面部特征不清、物品遗留、粘贴广告、插卡口异常、键盘罩异常、高声尖叫、异常徘徊、摄像机移位等19种异常场景,应用视音频智能分析技术进行实时检测,并通过网络将检测到的事件信息及现场视频画面推送至安防监控中心,由中心值班人员进行复核和干预,及时发现和阻止犯罪行为。目前,该系统已在全辖自助银行安装,防范效果理想。与此同时,分行结合新的地方标准要求,在原有自主开发的加钞间开关门远程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开发“身份识别组合认证终端”,对每次进入加钞间的人员进行人脸比对,判断进入人员身份真实性:对确认无误的,自动释放电磁锁;对身份不符的,向中心值班员发出警示,所有开门验证数据及视频均推送至中心服务器存档,便于事后追溯。该设备的投产,改变了进入加钞间人员身份需要安防监控中心值班员人工判断的模式,降低了值班员的劳动强度,增加了串通作案的难度。
    二、多措并举,建立案防大平台
    一是内控案防顶层设计。上海中行一把手亲自挂帅,会同分管安保、运营、风险、稽核的四位副行长成立内控与案防领导小组,安全保卫部作为常任五部门之一,每周报送、每月通报外部欺诈案件信息及安防形势,就内控与案防重大项目、重要工作、重点风险与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交流,落实总、分行内控工作指导意见及要求,强化辖内各级内控与案防平台的对接与联动,有效防控案件事故。
    二是案件防查内外联动。2012年,上海中行与市出入境管理局联合开展打击假护照开立银行账户专项行动,对1,377名员工开展护真伪识别培训,排查外国人开户67,270个,消除跨境犯罪隐患;2013年,配合上海市公安局建立涉案账户“点对点”查询系统,查询涉案账户3,381批,共16,243个,降低人力成本;2015年,改进协助有权机关办理查询冻结扣划银行账户工作模式,提升办案效率,减轻一线压力;2016年,派出专人入驻上海市建设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实时协助警方开展涉案资金查冻。截至目前共查询涉案账户4,148个,冻结涉案资金12.8万元,公安部领导在调研时对中行积极配合案件防查、自觉担当社会责任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三是防范诈骗主动作为。上海是电信网络诈骗的多发地,保护居民财产安全既是社会责任也是政治任务。2012年,上海中行制定《防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工作指引》,向员工推广防范经验;2013年,制定《堵截案件奖励实施办法》,三年来共表彰堵截有功人员247名,颁发奖金14.76万元,提升员工防案的主动性;市分行连续多年组队参加市公安局组织的防范电信诈骗“集中宣传日”活动,深入街道社区,广泛开展公众宣传,提高市民防范电信诈骗的能力。2012年至今,全辖共堵截电信诈骗案件337起,堵截金额1.08亿元。
    三、与时俱进,推动队伍专业化
    一是倡导专业精神打造队伍。上海中行在安保队伍中大力弘扬奉献精神、专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建立了“行领导-分行安全保卫部-管辖支行安保部-网点安全员”四级安保组织架构,对安保队伍人员开展分层管理。通过组织参加保卫师、消防管理员等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行内专业培训等,培育管理型、专业化的安保人才。近三年来,全行安保人员绩效考核A以上的比例达28%,获总行及市公安局表彰的30余人,安保队伍专业过硬、执行力强,成为维护分行安全稳定的中坚力量。
    二是组织技术研发转型队伍。近年来,市分行加快移动互联、云存储、物联网、智能分析等新技术在安保工作中的开发应用,组织不同岗位人员组成项目开发小组,推动安保队伍向技术化转型;每年制定《安全保卫工作能力提升计划》,成立“安保专家库”和“应急突击队”两支队伍,开展人员轮岗交流,促进条线队伍向多元化、复合型方向转变。
    三是保障重大活动锻炼队伍。近年来,上海中行摸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工作模式,较好地完成2010年世博会,2014年国务院领导视察我行网点、“亚信峰会”及总行全球工作会议,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一带一路”国际金融交流合作研修班(柬埔寨)项目上海站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女士访问等重大活动的安全保障,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充分展现安保队伍指挥有序、专业过硬。
    四、形式多样,构筑宣教新高地
    一是用活媒体深化安保宣教。上海中行适应新形势信息化发展和城区分行扁平化管理要求,创立“平安中行”系列全员宣教“三品牌”:2013年起,通过“平安BOC”微信号,编写安全服务信息850期、2,550篇、70余万字、配图800余张,成为大家公认的“掌上安全顾问”;每月自行编辑、导演、制作“平安中行伴你行”视频宣传片,向全辖营业网点播放,目前已播放46集;2014年起,每月开展一次“安保信息交流论坛”,组织管辖支行分管领导、安保经理、网点负责人通过微信群、APP讨论交流安保热点问题,提升基层营业网点安全管理水平,至今已34期。
    二是深入基层传播安保理念。2012年起,市分行安全保卫部设立安保管理服务专员,与安保重点单位及管辖支行结对,主动地帮助一线解决安全保卫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保障全辖安全运营;专门编写了员工版“三防一保”教材,每年为新行员举办“安全第一课”培训,在员工入职之初就开始培育“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安保文化。
    三是营造环境检验安保质量。按照总行“一场所一策略,一岗位一流程”的工作思路,上海中行制定金库、网点、办公楼等场所安全防控策略和安保岗位履职规范,确保各级安保职责履行到位;根据总行版《营业网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开展员工培训,并结合自身实际,选取其中“持枪抢劫”、“持刀劫持客户”、“可疑爆炸物”3个典型应急预案拍摄视频培训材料,供一线员工学习。市分行制定34项《突发案(事)件处置预案》,组织全员参加应急演习。每逢灾害性天气、纪念币兑换等跨机构任务,市分行设立指挥中心,通过“中银长城”微信群及时传导信息,实时多点指挥,实现双向互动。通过一系列预案演练,大大提升了市分行全辖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银行安保工作永远在路上。上海中行将牢记使命、时刻待命,进一步发扬务实与创新精神,深化“平安中行”建设,提高安防科技含量,严防案件事故风险,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切实履行守土责任,全力确保一方平安。
                                         供稿单位: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