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1998年,为完善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国内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首次引入托管机制,由此诞生了银行基金托管业务,随着银行托管机制不断延伸至各类资产管理领域,银行基金托管业务演化成为银行资产托管业务。
如果将资产托管业务放在金融市场发展背景,可以清晰地看到,资产托管业务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对银行业产生根本变革的产物,是资本市场和财富管理市场快速成长,且财富所有与财富管理相对分离紧密相关的银行新兴业务。若从历史、国际与时代的角度洞察现代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转型下的托管行业发展趋势,必须树立信托经济关系下的资产托管战略理念。
1.从业务本质上看,资产托管不仅是传统存贷业务收缩后的新兴中间业务,更是信托经济时代的基本制度形式,是服务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发展的银行战略性业务。以社会化手段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承载信托关系的制度基础。托管银行为投资者提供安全保管、清算结算、投资监督、信息披露等服务,有效地保障资金运作的安全性和独立性,从制度设计上严格控制了信托关系下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从而成为完善的信托关系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制度载体,而且资产托管“高收益高杠杆,低成本低风险”的业务特征,使其正成为各家商业银行转型中的战略业务之一。
2.从业务价值上看,资产托管不是仅在短期内能够带来中间业务收入的会计型业务,而是基于系统和制度创新的高技术、主动型的主流业务。随着我国逐步步入信托经济时代,从长远看,作为基础制度架构的资产托管有着广阔的自主性拓展空间,必将随着财富管理市场的内在需要和国家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持续产生更为广阔的业务范畴;从近期看,资产托管业务为商业银行创造大量稳定持续的非利息业务收入,促进银行投资理财托管产物创新,增加银行新型客户群体,丰富客户金融服务手段,加速商业银行转型,优化银行客户、业务与利润结构,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因势而变的朝阳性业务。
3.从业务发展方向上看,资产托管不是附属于政策红利和渠道资源的衍生业务,而是立足于市场价值创造的独立、专业性业务。不可否认,某些资产托管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宏观政策红利和商业银行自身的营销资源争取业务机会,但资产托管不是依附性的衍生业务,而是独立、专业、高效益低风险的新型业务,其自身可发挥出收入、资金和客户的杠杆效应。但与此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国内托管业务正处于由政策红利、营销驱动,向为直接融资市场各参与人提供真正利益的转变之中,必须充分有效地在托管政策红利期和银行渠道主导期内,构建起为直接融资市场参与者提供具有独特优势的托管服务与技术平台,加快托管业务本身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加速变政策红利为价值创造的转型,才能使得我国资产托管业务长盛不衰。
中国银行业协会托管业务专业委员会是国内银行托管业界探讨托管业务发展规律、研究托管问题、与监管部门沟通解决托管难题的最佳平台,是寻求托管业务发展机遇、规范业务运作、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渠道。
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家成员单位的大力协助与积极参与下,本届委员会2011年推进了四项主要工作:一是上线运行托管行业统计与分析系统,完成自2009年三季度至2011年三季度托管数据的电子报送,成为银行业协会中首个实现行业数据电子报告、系统自动生成的专业委员会。二是组织“托管服务——国际经验与中国视角研讨会”,以“主题演讲+圆桌论坛”形式,与道富、汇丰、德意志等著名全球托管银行,交流中国证券服务市场开放与全球托管趋势。三是积极研究并协调解决部分托管业务问题。四是着手编写2011年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完成大纲编写、工作分解和编写明细提纲,预计2012年二季度将对外发布报告。
我们坚信,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成员单位的不懈努力和大力支持下,本届委员会将充分履行职责,加快培养托管人才队伍,加速培育我国托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资产托管行业在国内外金融业的作用和影响力,推动我国资产托管业务的持续稳健发展。
如果将资产托管业务放在金融市场发展背景,可以清晰地看到,资产托管业务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对银行业产生根本变革的产物,是资本市场和财富管理市场快速成长,且财富所有与财富管理相对分离紧密相关的银行新兴业务。若从历史、国际与时代的角度洞察现代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转型下的托管行业发展趋势,必须树立信托经济关系下的资产托管战略理念。
1.从业务本质上看,资产托管不仅是传统存贷业务收缩后的新兴中间业务,更是信托经济时代的基本制度形式,是服务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发展的银行战略性业务。以社会化手段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承载信托关系的制度基础。托管银行为投资者提供安全保管、清算结算、投资监督、信息披露等服务,有效地保障资金运作的安全性和独立性,从制度设计上严格控制了信托关系下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从而成为完善的信托关系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制度载体,而且资产托管“高收益高杠杆,低成本低风险”的业务特征,使其正成为各家商业银行转型中的战略业务之一。
2.从业务价值上看,资产托管不是仅在短期内能够带来中间业务收入的会计型业务,而是基于系统和制度创新的高技术、主动型的主流业务。随着我国逐步步入信托经济时代,从长远看,作为基础制度架构的资产托管有着广阔的自主性拓展空间,必将随着财富管理市场的内在需要和国家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持续产生更为广阔的业务范畴;从近期看,资产托管业务为商业银行创造大量稳定持续的非利息业务收入,促进银行投资理财托管产物创新,增加银行新型客户群体,丰富客户金融服务手段,加速商业银行转型,优化银行客户、业务与利润结构,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因势而变的朝阳性业务。
3.从业务发展方向上看,资产托管不是附属于政策红利和渠道资源的衍生业务,而是立足于市场价值创造的独立、专业性业务。不可否认,某些资产托管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宏观政策红利和商业银行自身的营销资源争取业务机会,但资产托管不是依附性的衍生业务,而是独立、专业、高效益低风险的新型业务,其自身可发挥出收入、资金和客户的杠杆效应。但与此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国内托管业务正处于由政策红利、营销驱动,向为直接融资市场各参与人提供真正利益的转变之中,必须充分有效地在托管政策红利期和银行渠道主导期内,构建起为直接融资市场参与者提供具有独特优势的托管服务与技术平台,加快托管业务本身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加速变政策红利为价值创造的转型,才能使得我国资产托管业务长盛不衰。
中国银行业协会托管业务专业委员会是国内银行托管业界探讨托管业务发展规律、研究托管问题、与监管部门沟通解决托管难题的最佳平台,是寻求托管业务发展机遇、规范业务运作、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渠道。
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家成员单位的大力协助与积极参与下,本届委员会2011年推进了四项主要工作:一是上线运行托管行业统计与分析系统,完成自2009年三季度至2011年三季度托管数据的电子报送,成为银行业协会中首个实现行业数据电子报告、系统自动生成的专业委员会。二是组织“托管服务——国际经验与中国视角研讨会”,以“主题演讲+圆桌论坛”形式,与道富、汇丰、德意志等著名全球托管银行,交流中国证券服务市场开放与全球托管趋势。三是积极研究并协调解决部分托管业务问题。四是着手编写2011年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完成大纲编写、工作分解和编写明细提纲,预计2012年二季度将对外发布报告。
我们坚信,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成员单位的不懈努力和大力支持下,本届委员会将充分履行职责,加快培养托管人才队伍,加速培育我国托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资产托管行业在国内外金融业的作用和影响力,推动我国资产托管业务的持续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