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在上海召开的“2015年两岸四地银行业财富管理论坛”上,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发布了《2014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银行理财产物收益率均值为5.13%,实现了正常、平稳兑付,为投资人实现投资收益近7000亿元,同比增加了2500多亿元。其中为个人投资者创造了4410多亿元理财收益,为包括公司公司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创造了2490多亿元投资收益。2014年理财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比净利息收入增长率高出15.56个百分点。理财业务已经成为增加社会财富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实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报告》从总体发展情况、产物开发情况、业务治理情况、同业合作情况、社会经济效益、相关监管政策、问题与改进和理财评价八个方面,系统梳理总结了2014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探索未来改进轨迹和提升方向。
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银行业主动适应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新常态,响应市场金融改革需求,运用创新手段突破息差瓶颈,银行理财实现了品种规模、募集资金规模和投资规模跨越式发展。2014年全年共累计发行理财产物19.13万支,同比增长27.53%;累计发行规模92.53万亿元,同比增长35.89%。年末余额15.03万亿元,同比增长46.78%。理财资金投资于实体经济的余额超过10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物余额近70%,40%的理财资金投向了国家重点领域。支持“三农”建设的规模达7000亿元。
此外,各商业银行积极实施转型战略,应对利率市场化加速、金融脱媒加剧,以及网联网蓬勃发展的挑战,创新推出净值型产物、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等多种理财产物,2014年银行发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物26493支,金额101245亿元,占比67.4%。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物规模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加速推进银行理财产物转型发展。并且银行业依托和借助信托、保险资管、证券、基金等机构的优势与平台,加快创新步伐,持续强化跨界资产配置能力与市场交易能力,与非银行资管同业跨市场、跨行业、跨品种的合作愈加密切。一个既有竞争,也有融合,蓬勃、多元、互通的大资管格局已然形成,资产管理行业进入一个竞争、创新、混业经营的大资管融合时代,推动重塑中国金融新格局。
另外,截止2014年末,已有45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完成了理财业务事业部改革,实现理财业务的统一归口管理,进而优化了理财产物研发设计、组合管理、产物销售、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环节,推动理财业务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同时银行理财业务将通过强化行业自律、加强内控管理、突出产物创新和强化风险控制等多项措施,以实现理财业务在业务模式、支持实体经济、推动国际化发展和保护投资人利益等方面新的更大突破,进一步促进理财业务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