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近期,甘肃省多地持续出现强降雨天气,引发暴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11个市(州)55个县(区)普遍受灾,人民群众遭受严重的财产损失。为了支持受灾地区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甘肃省联社专门印发《对于切实做好受灾地区灾后重建及恢复生产金融支持工作的意见》,对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及恢复生产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要求相关行社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责任意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防汛救灾、恢复生产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加大对受灾群众、灾后重建、生产恢复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切实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加大抗洪救灾信贷支持力度。甘肃省联社配置抗洪救灾专项贷款60亿元,支持防汛抗灾、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一是大力支持抢险、医疗、运输、供水、粮油菜果等抗洪救灾保障公司的信贷需求,做到应贷尽贷。二是加大对农田、水利、道路、乡村学校等灾后重建基础设施项目的信贷支持,促进重建项目尽快启动。叁是大力支持受灾农户、农村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经营主体恢复生产经营,精准对接其生产、经营、加工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优先满足灾后农业补种、改种、抢种、养殖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尤其是密切关注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等“四类人群”的受灾情况,精准落实小额扶贫信贷政策,支持农户等经营主体尽快恢复生产。四是针对灾害造成部分农户住房坍塌、畜禽圈舍毁损的突出问题,以受灾农户住房、畜禽圈舍重建及维修为重点,支持受灾农户加快家园重建。
开辟抗洪救灾贷款绿色通道。甘肃省联社指导辖内农信机构对用于灾后重建、生产恢复的贷款,优化贷款流程,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放贷效率,实行限时办结,个人贷款2个工作日内办结,对公贷款5个工作日内办结。同时,充分发挥掌上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线上渠道服务优势,确保线上金融服务7×24小时在线响应。
降低抗洪救灾贷款准入门槛。为了使更多的受灾群体得到农信机构的信贷支持,只要借款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投资人、实际控制人无重大不良记录,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贷准入评级可在同类贷款原标准上降低一个等级,对于因灾丧失抵押物的,可通过信用贷款予以支持。同时,扩大“首贷户”授信,增大“首贷”规模。
下调抗洪救灾贷款执行利率。除政策性贴息贷款外,针对灾后重建及恢复生产贷款特点,优化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科学确定灾后重建及恢复生产贷款执行利率,贷款利率低于本行社同类贷款平均利率100个叠笔。
精准匹配抗洪救灾贷款期限。救灾专项贷款根据不同类型设置1-5年不等期限,根据项目施工进度、流动资金周转周期、农作物生长周期、畜禽繁育周期以及客户综合还款能力,合理匹配贷款期限和还款计划,避免贷款期限与生产经营周期不匹配、还款计划与还款来源相脱节等问题。
提高抗洪救灾贷款不良容忍度。落实尽职免责制度,抗洪救灾专项贷款,只要在调查、审查、审批、放款等各环节勤勉尽责,其不良率高出年度控制目标3个百分点的,不作为各行社内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
全力支持受灾公司走出困境。对受灾情影响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的公司,辖内农信机构坚持不抽贷、断贷、压贷,按照一企一策、一户一策原则,积极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切实降低民营和中小微公司贷款周转成本,也可采用延期还本付息、降低利率、贷款重组等措施,帮助受灾公司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