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之年,对农商银行来说,支持乡村振兴既是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的使命担当,也是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实施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湖北老河口农商银行积极派驻“金融村官”,并通过搭好一个平台、做好两个融合、整合叁个要素、实现四个覆盖,让派驻的“金融村官”管用、有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之年,对农商银行来说,支持乡村振兴既是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的使命担当,也是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实施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湖北老河口农商银行实施派驻“金融村官”,倾力支持乡村振兴,并实施“1234”战略,让派驻的“金融村官”管用、有为。
老河口农商银行派出“金融村官”58名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一是在255村开展“村银共建”活动,已对接共建村庄186个,开展共建活动104余次;二是实施“五站合一”建设, 已建成255个“五站合一”服务站,开展各类结对活动91余次;三是以“整村授信”为切入点,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全行已与74个结对村签订“整村授信协议书”,共授信17117户、7.84亿元,其中发放助农贷款1699户、金额1564万元。
搭好一个平台
打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基础
搭建一个村银共建综合平台,这是打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基础。要着力将平台打造成政银互动合作平台、金融政策宣传平台、信贷产物使用平台。
选好、培育好选派金融村官。沉下心来干实事,不当“过客”当“干将”这是派驻金融村官根本要求。金融村官的前提条件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且具有扎实的金融知识,对当前农商银行的金融产物较熟;其次,愿意且会与农民朋友沟通交流的人,当好政银合作的使者。
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派驻的金融村官或金融专员,要加强与村党支部、村民小组的分层对接。帮助乡村基层解决金融专业知识人才缺乏、信息不对称等工作难题,实现金融政策、信贷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做好两个融合
激发动能打造乡村振兴引擎
推动农商行党组织与地方党组织党建融合。通过把支行支部会与村支部会议一起开、把民主生活会搬到村部与村委一起过,加强与村委联系,将党的建设、支持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工作深度融合,以线串点形成辐射和带动效应,共同把该村打造成基层党建创新的一面旗帜、产业融合发展的一条纽带。
推动农商行支农职责与地方政府服务乡村振兴职责深度融合。借助村委平台和组织优势,开设农民金融讲堂,普及金融知识,强化诚信教育,建立村民、农村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开展各类个人贷款推广活动和便民金融服务,发展信用贷款;对接村级经济合作社、农业公司、农民合作社,不断丰富金融服务的内涵,最大限度、最有效的提高农民、新型农村经营体的金融需要和获得感;利用村级公共设施,建好“五站合一”金融服务工作站,做好自助金融工具的布设与日常管理;联合村委对贫困农户开展定期走访慰问,对贫困农户创业给予信贷优惠支持。&苍产蝉辫;
整合叁个要素
打造一支过硬的金融服务队伍
以“金融村官”为切入点,将工作重心回归到乡村中去,回归到支农支小上来,打造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组织阵地共建。派驻金融村官结合村委在村支部建“党建+金融”党建共建活动室,拓展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功能,通过联合学习、联合活动、联合会议等形式开展党建共创,充分发挥双方党组织的自身优势,共享党建工作信息,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宣传阵地共融。派驻金融村官与村委示范村共同建造标准化党员活动基地、共同创建乡村文化长廊(文化墙),定期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做好金融惠农政策宣讲、经济信息发布和农业科技推广等工作,传递脱贫攻坚“好声音”,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政策信息共享。借助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打通农商银行与群众沟通的信息渠道,使群众具备更加便捷、可靠的信息获取渠道。拓宽信息服务覆盖面,通过建立联系方式、挖掘群众需求,推动线上线下信息服务的联动互补。
实现四个覆盖
做好乡村振兴“普惠”文章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全覆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资源优先安排、贷款优先发放、服务优先满足。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大富民乡村产业信贷投入,积极发展产业链金融,促进农村一二叁产业融合发展。
金融精准扶贫全覆盖。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服务,始终把“扶弱济贫”作为农商银行的初心不变,聚焦人均收入不高不稳的脱贫户和处于贫困边缘的农村低收入户,创新信贷产物,防止他们致贫、返贫。
整村授信全覆盖。积极与村委会对接,取得全村花名册(户籍名单),以户为单位建立整村基本信息档案,通过“无缝对接、一户不落”,全面推进整村授信。
普惠金融便民服务全覆盖。重点推广支付手段下乡、电子产物入户,在推广线上金融产物的运用的同时,强化线下金融服务的改善,开放和运用。把移动金融服务的“窗口”前移到“村口”,将金融服务移到“手掌上、指尖上”。
截至目前,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259户,金额1.11亿元;发放助农贷款1699户,金额0.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