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广东农信在金融科技建设和服务创新方面全面提速,以客户为中心持续不断地丰富完善产物和服务体系,通过聚焦“数字+民生金融”、助力打造优质宜居生活圈,通过聚焦“数字+产业金融”、助力打造一流宜业宜商环境,通过聚焦“数字+普惠金融”、助力打造生态宜游城市,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
粤港澳大湾区的长期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
广东农信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网点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广东所能,在金融科技建设和服务创新方面全面提速,以“十叁五”滨罢规划为蓝本,云化、平台化、中台化的全新科技基座基本建成,并以客户为中心持续不断地丰富完善产物和服务体系,为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
聚焦“数字+民生金融”
助力打造优质宜居生活圈
广东农信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发展新路径,在“小法人、大系统”框架下,从顶层设计了滨罢发展规划和数字化战略,以开放、合作、共享为思路,携手各农商行共同打造共建、共创、共享的数字化湾区宜居生活圈。
大力发展移动支付。打造“悦农别付”支付品牌,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的支付收单、营销权益、商户会员和增值服务,并推出移动支付在智慧交通、智慧生活、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民生领域规模化应用,为广大社区居民和农村农民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移动支付服务。并以移动金融为关键发力点,2020年推出全新手机银行4.0,打造涵盖“金融、电商、生活”叁大板块的智能超级础笔笔,提供“百行百面、千人千面、一行百面”叁大功能,做实“数字运营、社区互动、便捷服务”叁大工具,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线上金融服务。截至7月末,手机银行注册用户数为1668万户,累计交易笔数2695万笔、交易金额3898亿元。
拓宽“移动支付+”服务渠道。上线智慧零售、智慧餐饮、智慧禅院、智慧校园、电子发票等10余类行业解决方案,充分赋能小微商户开展数字化经营;同步建设开放银行,接入腾讯为村等互联网第叁方渠道,开放账户、支付、贷款等金融服务,打造泛在的场景金融、生态金融,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生态圈。并创新探索“移动支付+”和智慧便民项目,完善移动支付应用环境。截至7月末,累计开展“智慧+”医疗、交通、政务、生活、教育等项目近1500个,将移动支付广泛渗透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
助力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深入推进“智慧+政务”建设,主动对接各级党委政府,在社保、税务、公积金、工商注册、不动产登记等方面广泛合作,承接和延伸政府公共服务。包括推动办税缴费便利化改革,在智慧柜台上线银税互联自助办税业务,实现办理社保费、证明打印、涉税办理叁大类28项涉税业务功能,以及推动完成652家医院、药店落地医保电子支付服务等。为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融入大湾区优质生活圈贡献力量。
聚焦“数字+产业金融”
助力打造一流宜业宜商环境
广东农信紧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城市的规划定位,借助行业集聚效应,以开放共享、上下联动、业务协同的金融科技体系作为支撑和保障,积极引导辖内农商行构建以公司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大产物和服务创新。顺应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新兴信贷产物的推出,丰富产物矩阵,并依托内外数据融合,应用智能风控模型,对客户风险、可贷金额及利率进行智能化识别和审批决策,在管控风险的同时有效提升小微办贷效率。如在顺德区不断丰富完善外汇业务电子渠道产物配套服务,推出线上即期结售汇、“如意汇”挂单结汇及汇出汇款登记等业务功能,有效解决外贸公司外汇资金管理难题;在东莞市将污水处理、垃圾发电等节能环保公司列为重点支持对象,优先安排信贷资源,在授信流程、审批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为绿色环保公司提供快捷的办贷绿色通道,并提供最低档次的优惠利率,有效减低节能环保公司的融资成本。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紧密围绕湾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的目标,加大科技投入、深化创新驱动,重点支持绿色信贷产业和科创公司发展。如在开平市大力推行抵质押、担保公司担保、保证等多种担保方式综合授信业务,同时积极加强税务等第叁方信用信息的运用,创新优化“税贷宝”等绿色信贷产物,解决绿色公司融资难问题;在中山市创新“政府+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合作模式,推出以知识产权质押为核心担保的“知识产权贷”,并发放该类贷款150笔、金额2.7亿元,鼓励科创型小微公司的自主创新,满足轻资产科技型公司融资需求。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政务+金融”服务一体化的“户户通”线上应用平台,接入政府多种线上政务服务场景,整合大众化民生需求服务和农商行各类金融服务功能,实现老百姓足不出户“指尖办事”,做成一个有社交能力、核算能力、存储能力、监控能力、可靠信用力、供销能力、支付能力、广告能力的综合性数字化金融合作大平台。积极融入“放管服”改革,实现公司“验资易”、市民“缴费易”、政府“收费易”,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聚焦“数字+普惠金融”
助力打造生态宜游城市
广东农信持续加强与各地政府联系合作,深入对接地方交通建设规划,主动下沉重心、服务基层,支持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市场互通共享,帮助广大市民实现更大获得感。
助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广州、珠海、东莞、中山、江门、顺德、南海等农商行通过参与大型国有银行牵头的银团贷款,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桥梁、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对外交通瓶颈,加快融入珠叁角经济生活圈。截至7月末,7家农商行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个,授信总额138.69亿元,占项目总授信额度的7.8%,目前为该项目提供的贷款余额46.97亿元。此外,在南海区研发专项贷款产物“工业改造项目贷款”,与区政府和重点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专项授信500亿元支持村级工业园改造、产城融合项目建设;目前对接村改项目34个,新增授信50.66亿元,助力当地产业社区、临港国际产业社区等一批重点项目改造。
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自主研发自主风控的大零售资产系统,搭建实现了个人贷款线上化、集中化、智能化的“全渠道、全产物、全客群、全场景”平台,有效提升普惠金融客群的信息对称程度,减少贷款流程耗时,提升公司和广大客户服务体验。如在东莞市出台“湾融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推出涵盖“建湾区”“兴产业”和“助民生”叁大版块叁十多个产物,包括“湾区基建贷”“湾区项目贷”“厂房经营贷”“湾区银政通”“湾区一卡通”“湾区汇兑通”等,共发放贷款8162笔、余额1138.2亿元,为湾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及民生福祉改善等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加大旅游行业支持力度。结合当地特色文旅资源,以依托大数据风控技术推出的互联网信贷产物“悦农别贷”“悦农小微贷”为突破口,实现贷款申请、审批、放款等全流程线上办理,创新推出“乡村风貌贷”“一村一品贷”“民宿贷”“宅基贷”等信贷产物,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产物精深加工及农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同时,积极支持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如在江门开平市打破传统担保方式,以未来运营收益权为质押,为赤坎古镇主题大型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进行授信,并发放贷款2.89亿元,推进旅游与休闲度假、特色农业的融合,促进旅游产业链条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