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为满足广大老年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让老年客户也能搭上“数字快车”,广西农信社积极推进线上线下“适老化”服务,不仅多措并举让老年人“触手可得”金融服务、全力做老年客户的“贴心人”,还创新打造“适老服务”主题网点、“手把手”教老年人“守住钱袋子”,全力让金融服务升温、让老年客户体验升级,为老年群体提供更便捷、更暖心、更科技、更实用的金融服务,帮助他们在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发展中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对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之一。
数据显示,广西是全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较早的省区之一,这为广西农信社服务老年客户提出更多要求,也带来了“护航夕阳红”的新课题。
服务群众无小事,金融服务无止境。其实,早在国家颁发相关文件之前,广西农信社就已经将客户特殊业务办理纳入业务制度范围内,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
近年来,为满足广大老年客户的金融需求,让老年客户也能搭上“数字快车”,广西农信社积极推进线上线下“适老化”服务举措,全力让金融服务升温、让老年客户体验升级,为老年群体提供更便捷、更暖心、更科技、更实用的金融服务,帮助他们在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发展中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更便捷:
让老年人“触手可得”金融服务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上门服务,方便了我们老年人,真是又便捷、又暖心。”家住广西北海市涠洲镇西角村邓奶奶对北海市区联社涠洲信用社工作人员连连道谢。
原来,得知老人急需办理“银行卡密码重置”业务,涠洲信用社工作人员及时上门,为邓奶奶办理了业务。
这是广西农信社用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广西农信社深耕八桂大地,建成了广西最大、也是唯一实现自治区-市-县-乡-村(街道)全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在全区设立了13065个便民服务点,其中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2637个,遍布全区所有行政村,使广大农村老年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一站式”的便民金融服务,形成了“基础金融不出户,综合金融不出村”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格局,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针对老年客户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等原因无法来网点办理业务,广西农信社特事特办,常年开展上门服务,将流动服务车开进乡村,开到老年人家门口,方便他们办理各项业务。
积极组织员工到社区、村、屯开展走访活动,携移动服务设备“别挎包”为年龄偏高的老年客户上门办理社保卡激活、密码挂失、开立户、代缴社保费、申领电子社保卡等贴心的金融业务。
将普惠金融、智慧金融与智慧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支付手段,大力推广手机号码支付、“桂盛市民云”础笔笔;利用“别挎包”等工具,深入实施“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充分利用“桂盛市民云”赋能公交、校园、医院等关键民生领域,打造智慧便民民生工程。
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助推构建自治区社保中心“社银一体化”服务模式,让更多参保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可以享受到“就近办”“贴心办”的便利;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把金融服务送到村民的田间地头,送到百姓家门口,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服务的服务半径,让金融服务更加“触手可得”。
更暖心:
全力做老年客户的“贴心人”
“这么冷的天,真是太谢谢你们了,今天要不是你们帮忙,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了。”家住广西临桂区庙岭镇金凤村的一位老奶奶说。
这是2021年11月24日,临桂农商银行城中支行工作人员将迷路走进营业网点来寻求帮助的老奶奶送回家后,老奶奶感激的话语。
广西农信社全力为老年客户提供优质特色服务,成为老年客户的“贴心人”,持续推动金融服务“适老化”进程,在广西农信社的各个网点,大堂经理都会悉心教导有使用意愿的老年客户通过自助设备或手机银行完成自助类业务。
如果老年客户选择使用自助设备,工作人员会在和老年客户保持安全距离、保护其隐私的前提下,全程进行指导,协助老年人快捷便利办好业务。
结合老年人日常银行业务办理场景和生活需求,“手把手”教老年人手机银行上的功能。例如,“调出大字模式、查询账户明细、使用转账交易、进行手机充值”等常用小技巧,指导老年人如何使用手机银行及各类常用的手机础笔笔,学会使用智能设备,以更好地适应金融数字化。
针对老年人实际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时的诸多不便,广西农信社还在网点厅堂配备了老花眼镜、放大镜、便民箱、医疗箱、轮椅、拐杖等专属用品,为老年客户提供便利。同时,还要求大堂引导员、前厅经理第一时间主动接待来到网点的老年客户,了解其需求并协调安排优先服务;在厅堂设置绿色通道、优先叫号等形式多样的老年客户服务内容,并对不能亲临柜台的特殊客户;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特事特办,由对口支行(信用社)携带移动终端上门服务,以保障客户的金融需求得以实现。
更科技:
创新打造“适老服务”主题网点
“太感谢你们了,我们到你们信用社来办业务,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2021年4月30日,在邕宁农村信用联社南阳信用社,大堂经理为周大妈递上温水时,周大妈对大堂经理小万说。
为更好地推进老龄人口金融服务落到实处,满足人民群众对银行网点服务的需求,广西农信社持续做实做细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工作,探索创新银行营业网点的“适老化”改造。
广西农信社积极创新打造“适老服务主题网点”,通过深化开展适老金融服务新的模式,为老年人“量身定制”金融服务,将尊老爱老落实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中。
在主题网点,广西农信社不仅为老年客户推出了爱心窗口、爱心座椅、微沙龙、热饮、便利设施、咨询台、服务专员、理财服务、预约服务、线上服务等多项专属敬老服务措施,还注重从细节服务处体现对老年客户的关爱和尊重。同时,营业网点也针对老年人服务进行了细化演练与安排,在服务过程中努力做到“声音大一些、提示多一些、笑容甜一些、服务暖一些”。
广西农信社充分发挥农信社网点网络、人缘地缘、信贷优势,持续开展的优质文明服务和各项劳动竞赛活动,让“叁尺柜台”成为传播金融知识、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全面增强了服务老年群众的能力。
苍梧农商银行世纪支行以老龄金融服务为主题,以老年人审美偏好装修设计,既设有品质养老、健康驿站、利农商城等服务中老年人生活的专属区域,还设置了六堡茶区、休闲书报、活动沙龙、儿童乐园等娱乐休闲的区域,缓解老年客户因排队办理业务和携带儿童等待可能产生的焦急情绪,为老年客户群体打造了一个温暖贴心的“健康驿站”。
更实用:
教老年人如何“守住钱袋子”
“电话骗、短信诓,拒诱惑、辩真伪,多警惕、多防范,不贪心、不受骗……”老年人一阵阵的掌声,是对百色右江农合行工作人员耐心普及金融知识的称赞和肯定。
一直以来,广西农信社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金融知识普及工作作为一项社会责任,不断增强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
怎么识别诈骗信息?如何识别非法金融广告,远离“套路贷”?为解决这些问题,广西农信社员工走进公司厂矿、深入村屯社区、进入学校商超等,针对老年人特点现场讲述非法集资以及电信诈骗案例,结合发放宣传折页、知识问答、面对面答疑解惑等方式,以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金融知识,普及金融风险防范技能,提高老年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进一步提升老年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营造出良好的金融氛围。
广西农信社开展“金融夜校”,大力推进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工作;开展现金整治拒收活动,保护老年人的现金权益;向老年人宣传并介绍新版人民币票面特征以及防伪识别假币等,全力营造良好的人民币流通环境。同时,积极推进“万名农信党员先锋进万村”活动,延伸金融服务触角,通过进村、进社区开展“金融知识讲座”“案例分析”等方式,耐心向老年群体讲解反假币、防范诈骗、反洗钱等金融知识,提升老年人支付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守住“钱袋子”。
此外,广西农信社还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以营业网点为阵地,全力开展针对性宣传,扩大金融知识普及的覆盖面。在各网点尝贰顿屏滚动播放宣传口号,有效开展有针对性、通俗易懂的金融宣传教育,不断提升老年人的风险防范意识,为创建和谐的金融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