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坚持支农支小支实 助力锦绣汉阴建设

编辑: 发布时间:2023-12-27 作者: 来源: 浏览:2085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陕西汉阴农商银行紧扣建设锦绣汉阴主题,坚守支农支小支实市场定位,将自身发展融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构建服务县域、金融为民的金融服务体系,为汉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金融动能。


“青山含黛作屏风,碧水蓝天映高楼。山雄水奇秦巴地,毓秀钟灵汉阴城。”初入陕西汉阴,干净整洁的街道、绿草如茵的公园、鳞次栉比的高楼,眼前的景象很难将其与几年前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国家连片特困地区覆盖县的头衔联系起来。


2014年是汉阴精准扶贫的启动之年,也是汉阴农商银行改制成立之年。从那时起,汉阴农商银行就勇挑金融扶贫重担,举全行之力推动汉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3月,汉阴正式脱贫摘帽,在乡村振兴的使命号召下,汉阴农商银行把践行“阳光信贷”、优化金融服务、推进品牌建设作为其支持县域经济稳增长、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稳实体贷款投放、守风险防控底线、促数字化转型……一系列骄人成绩取得和诸多挑战突破的背后,蕴含着一个区域普惠金融主力军将自身发展与服务地方经济紧密相连的坚定决心和行动。


心心专乡村,事事在农桑


“汉阴农商银行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啊!”在汉阳镇松林村,以养鱼为特色的农户老邹感激地说,“这10万元的贷款对我来说就像一场及时雨,解决了我建鱼塘、买鱼苗的资金难题,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据悉,2023年6月老邹从汉阴农商银行获得了10万元的庭院经济贷,经过半年发展,他的鱼塘规模已经达到16亩,投放了2万尾鱼苗,初步估算下来,年经济效益能达到25万元。


在汉阴,和老邹一样发展庭院经济的还有很多。自2022年起,汉阴积极推动庭院经济发展,鼓励并引导农户充分利用自家院落资源,投身于庭院种植、养殖、手工制作、乡村旅游以及生产生活服务等特色产业,不仅推动了乡村资源高效利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还彻底告别了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质量获得前所未有的改善。


2023年,“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越来越多的汉阴农户走上了这条既有“价值”又有“颜值”的新路径,描绘出一幅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新图景。在此基础上,汉阴农商银行创新性地推出了贷款金额最高10万元、授信期限最长24个月的“庭院经济贷”,以鼓励农户发展一村一品的涉农产业。截至2023年11月,“庭院经济贷”共发放417户、1960万元。


在服务微观个体的同时,汉阴农商银行不忘助力宏观县域。为打造县域最优信用环境,让信用环境更有温度,汉阴农商银行遵循“政银联动、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找准信用环境良好、有特色产业的行政村先行先试,集中力量进行试点突破,在有效锻炼队伍、磨合流程、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再迅速全面推广至其他行政村,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2023年11月,我们已创建信用村59个,信用镇4个,农户建档7.23万户,个体工商户建档860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738户,授信总金额达到37.87亿元。”汉阴农商银行董事长张大杰介绍说。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由汉阳镇天池村与白庙村村两委会送来的、写着“心系百姓奔小康 精准扶贫倾真情”“真帮实扶”的两面锦旗挂在汉阴农商银行二楼荣誉墙展示着,锦旗的背后是金融为民的生动写照,更是当地百姓对汉阴农商银行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农户们脱贫后还要扶上马送一程,我们要帮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张大杰说。据介绍,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汉阴农商银行坚持“四个不摘”,单列7000万元信贷计划,切实加大脱贫户、监测户金融支持力度,实现应贷尽贷,截至2023年11月,全行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1668笔、5.28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投放总量的98%。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为了巩固汉阴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汉阴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不辞辛劳,奔忙于一个个帮扶项目,用心办成一件件民生实事,将金融好政策精准地送到千家万户。他们用苦乐自知的“辛苦指数”, 换来了农户满面笑容的“幸福指数”。


拳拳念实体,业业为县域


“一入汉阴,便是十叁载。”陕西永丰特种纱线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志军感慨道,“现在我也是半个汉阴人了。”


“在汉阴生产与在江苏生产比,多的无非就是运费,但纺织品的运费相对较低。而汉阴的电费会比江苏低不少,加之工厂24小时生产,用电量很大,能为我们节省很多成本。”身为张家港人的孙志军原本把工厂设在江苏,围绕特种包芯纱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2011年在了解到汉阴优惠的招商政策和较低的生产要素成本后,靠着“勇”字,他毅然决然地将厂子搬迁到了千里之外的汉阴县涧池镇军坝村。据介绍,经多年发展,公司目前已拥有5万锭包芯纱生产线,年产纱线5000吨,产值可达1.3亿元,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自2011年公司正式投产以来,生产规模从1万锭逐渐增加,每一次的扩张和发展都离不开汉阴农商银行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从最初的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到如今高达5000万元的授信额和4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汉阴农商银行一直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尽管过去了很久,但孙志军对当时的每一个细节记忆犹新。


摆在眼前最重要的资金问题解决了,但该如何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长远经营战略,成为孙志军的一个新困扰。“除了为我们提供资金保障外,汉阴农商银行还多次深入调研,积极了解我们的经营情况、困难、疑惑,为我们理性分析当下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宣传金融政策,为我们制定较好的金融思路解决实际困难。”孙志军说。


跟随孙志军来到纺纱车间,车间内机器轰鸣作响,仿佛在演奏和谐的乐章。随着纺纱机轮轴飞速旋转,纱线在纱锭之间来回穿梭,如同一根根细细的银丝,闪烁着微弱的光芒。随后,纱线被自动卷绕成整齐的卷筒,传送到下一个生产环节,最后加工成袜子和衣服。“今年年初,我们积极协助汉阴县政府成功引入了一家来自江苏的生产弹力丝的公司。这家公司不仅可以与我们形成良好的配套关系,使我们可以加入弹力丝来纺纱和生产袜子,还进一步延长了汉阴县纺织产业链,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孙志军积极推介产业链上下游公司来汉阴扎根,大力推动产业链抱团发展,成为汉阴以商招商的典范。


“前几天,江苏老家有几家纺织公司来我们这里调研,他们有意愿把产业从江苏转移出来,我们打算相互联合,在汉阴县打造一个15万锭纺织规模的现代化纺织园区”。谈起未来的规划,孙志军信心十足,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我们高度重视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链公司的金融服务,制定了六大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以名单制精准营销为抓手,依托‘秦痴贷’‘小痴税贷’等线上数字贷款产物,持续开展产业链公司集中评级授信,助力县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截至2023年11月,我们发放产业链公司贷款30户、5.35亿元。”张大杰介绍道。


对于招商引资、延链补链,汉阴农商银行实际做的远不止于此。汉阴农商银行注重靠前发力,搭建起了招商引资首贷银行服务平台,并与县招商服务中心签订金融服务协议,实现招商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县域法人机构“审批链条短、决策机制活、发放时效快、服务半径长”的优势,着力解决招商引资不同发展阶段融资需求,全力为招商引资项目保驾护航。此外,汉阴农商银行还围绕65个市县重点项目,逐项目开展多轮次、多层级高频走访,提供“保姆式”全周期、全流程金融服务,悉心呵护公司成长。


过去的十年,汉阴农商银行始终与汉阴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以一域之为服务“叁农”沃土、县域经济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面向未来,汉阴农商银行将继续在“专心银行、贴心银行、放心银行、良心银行”的大道上勇毅前行,为汉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金融动能。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