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农村金融工作信息(2010年第1期&濒迟;总第18期&驳迟;)

编辑: 发布时间:2010-01-27 作者: 来源: 浏览:5774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2010第1期(总第18期)

农村金融工作信息

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金融工作联络部编发

2010年1月21日  

 

 

  •   创新金融服务  加大支农力度

       --湖北农信社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

  •  农信社改革活力倍增 八成贷款投向"三农"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增量排名全省金融机构第一位

  • &苍产蝉辫;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实现新突破

       --2009年存、贷款分别增长17.6%和19.1%

  • &苍产蝉辫;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2009年改革发展取得显着成果

  • &苍产蝉辫;内蒙古自治区农信社业务经营实现大幅增长

创新金融服务 加大支农力度

--湖北农信社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

    2009年,湖北农信社按照"扩内需,保增长"的要求,积极构建立体支农模式,创新支农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止2009年末,全省农信社贷款余额达1016亿元,其中,"三农"贷款65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64.3%。

    湖北农信社积极构建"信用村组+信用农户+信用社"的基础支农模式,做实小额农贷,大力支持农户,小额农贷余额达到161.5亿元;构建"专业组织+成员+信用社"的联合支农模式,充分运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联保贷款和农村专业合作社贷款两个品种,大力支持农村合作组织及其成员发展;构建"龙头公司+基地农户+信用社"的主体支农模式,通过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带动农户产供销,为萧氏茶叶集团、武汉精武鸭脖、湖北精华纺织集团等100多家省重点农业龙头公司发放贷款近6亿元,提高了农村产业化程度。积极创新支农金融服务,全面推广"四个一"包村制度、小额农贷"110"制度、贷款"零费用"制度,推广涉农资金"一卡通",开辟支农贷款"绿色通道",实施阳光信贷工程,推行"一站式"服务,提高办贷效率。积极创新信贷产物,开发了个体工商户保证贷款、商户联保贷款、法人客户流动资金循环贷款等11个贷款品种,进一步扩大了支持范围。2009年,全省农信社累计投放贷款1179亿元,净投放27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湖北省联社供稿)

 

农信社改革活力倍增  八成贷款投向"三农"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增量排名全省金融机构第一位

    2009年,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努力加大支农信贷投入,创新服务产物,提高服务水平,激发了改革活力倍增,全年新增贷款八成投向"三农",为该省边疆民族地区"三农"发展和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在支农工作上措施有力,成效显著,成绩突出。截止2009年12月末,各项存款余额和增量排名全省金融机构第一位,贷款增量、农业贷款增量和占比均排名全省金融机构第一位。

    抓好"服务创优"工作,促进存款大幅增长,夯实支农资金实力。在全省广泛开展"服务创优工程",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促进了存款大幅增长,夯实了支农资金实力,为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储备了充足的资金。截止12月31日,各项存款余额为1950.93亿元,较年初净增468.6亿元,增长31.6%,同比多增197.3亿元。

    发挥支持"三农"主力军作用,突出支农重点,加大信贷投入。截止2009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为1312.13亿元,较年初净增294.42亿元,增长28.9%,同比多增88.04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040.26亿元,比年初净增238.26亿元,全年新增农业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80.92%,农户贷款面为71.77%。

    一是加大农户贷款的信贷投入。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进行优化融合,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合理调整贷款期限,提高授信额度,实行利率优惠,简化贷款手续,加大信贷投入,及时满足农户生产生活的资金需求。全年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农户联保贷款190.45亿元,支持农户发展蔬菜、茶叶、橡胶、烟草、花卉、水果等特色农产物种养和养殖业。

    二是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的信贷投入。累计发放275.8亿元支持具有科技优势、产物优势和市场优势的龙头公司(如晨农公司等)发展,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和带动千家万户农民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和致富。

    加大金融产物创新,真正实现支农、利农、惠农。

    一是农村信用社创造性地对传统信贷产物--"小额信用贷款"和金碧卡的功能进行整合重组,研发出了功能强大的"惠农金碧卡",把对农户的授信额度与"惠农卡"进行挷定,农民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内可随时到信用社贷款,手续方便,随用随贷,利率优惠。截止12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已发行金碧惠农卡42.93万张,向农户授信59.19亿元,农户通过惠农卡贷款32.05亿元,为全省农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是积极支持该省"贷免扶补"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与妇联、工会、共青团等部门密切合作,仅用半年时间就累计向21514户创业人员发放"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10.46亿元,有力支持创业促就业工作,带动7万人就业,为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积极做好家电下乡的配套信贷支持工作。累计向购买"家电下乡"产物的3897户农户发放贷款1722万元,促进刺激农村消费,帮助农民改善生活。

    四是顺应农村城镇化发展需求,创新推出农户小额建房贷款。全年累计向5.18万农户发放贷款15亿元,积极支持农民自建房屋和民房改造安居工程建设,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五是整合涉农财政资金,扩大小额扶贫贷款范围。累计向11.69万农户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6.94亿元,有力支持农民脱贫致富。

    六是大力推广林权抵押贷款,支持林权改革。全省13个州、市的66个县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户林权抵押小额贷款业务,累计对2841户农户及林企发放贷款12.7亿元。

    七是做好财政直补农民资金的代理发放工作。全年通过"惠农一折通"业务,累计向全省860多万农户发放了18项财政补助给农户的资金65.03亿元,其中,代付家电下乡补贴资金4216.4万元,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党的惠农政策的温暖。(云南省联社供稿)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实现新突破

--2009年存、贷款分别增长17.6%和19.1%

    2009年,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二三四六"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积极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改进服务,加快发展,各项业务在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影响、支持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了新突破。截至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761亿元,贷款余额439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861亿元和703亿元,增幅为17.6%和19.1%。存、贷款余额继续稳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有效地发挥了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强化资金组织工作,资金实力不断增强。一是整合服务资源,优化网点布局。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改进服务、提升功能"的总体原则,调整优化网点布局,增强网点服务功能,扩大服务有效覆盖范围,提升服务竞争力。二是改进基层支付体系,畅通支付结算渠道。增加农信银、大小额支付等支付系统开通网点数量,加快ATM、POS等自助机具及银行卡的布放与普及,稳步推进农民自助服务终端试点工作,打造多渠道、现代化、快速、便捷的支付结算体系。三是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稳步拓展代发工资、代理保险、代理财政非税收入等业务,大力推进银行卡业务、国际业务和理财业务,加快科技服务手段创新,加大现代服务设施投放力度,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积极开展"迎十一全运会文明规范服务活动",全面推行规范化服务,进一步规范员工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四是推行城乡差异营销,加大资金组织力度。农村地区及时把握农民资金回笼时机,大力推行上门服务、跟进式服务,加强资金组织。城区网点突出财政性存款和企事业单位存款等营销重点,全面实行全员营销、创新性营销,加大存款组织力度。

    二、优化信贷结构,力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心,努力扩大对"三农"、中小公司和国家确定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贷款,大力支持蓝色经济发展,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累计发放各项贷款7894亿元。一是加大涉农贷款有效投放。到2009年末,涉农贷款余额3301亿元,比年初增加690亿元,增幅26.4%,较各项贷款平均增幅高7.3 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和新增额均占全省金融机构总额的95%以上,连续六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镇的评定工作,简化"三农"贷款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到2009年末,共评定信用村29432个,占比35.8%;信用户737.5万户,占比38.1%;发放贷款证516.4万本。积极推广大联保体贷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等新业务,有效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问题。年内,共组建大联保体6864个,授信91亿元。二是着力扩内需保增长,大力拓展消费贷款业务。配合国家惠农政策,创新开办"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及农民住房等消费贷款业务,消费贷款余额达98亿元。三是创新措施,大力扶持中小公司发展。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和中小公司资金需求,积极创新信贷产物,完善抵押担保方式,稳步拓展信用共同体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贸易融资等业务,大力推进"万家小公司培育"计划,积极推进社团贷款、银团贷款,改进对中小公司的融资服务。四是关注民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累计发放"齐鲁惠农一本通"2000万本,代发各类支农补贴22.7亿元,业务量超过3700万户次。为9.8万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贷款5.5亿元。

    三、转变发展方式,经营质量持续提升。以夯实经营发展基础为导向,统筹规划,合理摆布,增提拨备,规范股金,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力实施"科技引领"战略,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系统全面上线运行,科技支撑水平明显提高。依托新一代系统,不断畅通结算服务渠道,财税库银系统、外汇金宏工程顺利上线运行,农民自助服务终端试点稳步推进。银行卡有效发卡量1127万张,较年初增加293万张。稳步推广理财业务,加快国际业务发展,完成国际业务结算量17.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9%。经营基础的夯实,发展方式的转变,服务功能的增强,促进了全省农信社经营质量的持续提升,全年实现经营利润132亿元,缴纳各项税金33.8亿元,同比增加4.2亿元。(山东省联社供稿)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009年改革发展取得显着成果

    2009年,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银行、银监部门的指导监管下,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坚持服务"三农"宗旨,突出科学发展主题,以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为目标,审慎经营,稳健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2009年,全省农村信用社业务规模、发展质量同步提升。

    资产总额1,523.66亿元,其中,各项贷款850.4亿元,增长22.8%;

    负债总额1,444.15亿元,其中,各项存款1,162.67亿元,增长17.85%;

    所有者权益79.51亿元,增长46%。提取资产减值损失14.5亿元,实现拨备前利润 24.8亿元,同比增长6.9%。

    同时,监管指标全面实现。资本充足率达到4%,增加3.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13.2%,下降5.6个百分点;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50.7%,增加20.9个百分点。历年亏损和拨备缺口下降20.1亿元,降幅26.9%。

    一、立足"三农",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扩大信用户评定面,普遍下调了贷款利率,提前发放备春耕贷款,满足了农户的生产资金需求。开发"惠民卡"业务,简化贷款手续,深入拓展城区信贷市场。全年累放各项贷款680.2亿元,同比增长16%;新增涉农及中小公司贷款156亿元,为农民减轻负担8亿多元。

    二、严控风险,着力提高发展质量

    深入开展了以"讲操守,反违规"为载体的"质量年"活动。一是推行贷款精细化管理。上收信用社和信贷人员放款权限,做大县联社放贷实体;新增贷款实行不良率、损失率双向控制办法。二是大力清收不良贷款。采取依法清收、责任清收、奖励清收、行政清收等措施,收回不良贷款28亿元。三是加强高风险社治理。全省100家高风险社,有52家"摘帽";四平城区联社通过统一法人、全省县级联社注资等,实现了资能抵债。四是强化风险控制。开展了流程银行试点和风险排查,对历次检查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对5家县联社进行了剖析检查,县级联社检查面达到100%。全年查处违规违纪案件9起,处理违规违纪人员2,621名。

    三、统筹谋划,积极推进产权改革

    以股份制改革为目标,制定了全省未来五年产权改革规划。长春农商行挂牌开业,四平城区联社统一了法人。吉林环城、通化郊区等13家县联社,初步达到了农商行组建标准。

    四、以人为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公开竞聘程序,对县级联社班子进行了整体换届,领导班子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得到优化。认真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举办了吉林农信发展论坛和高管人员培训班,高管人员的思想观念、工作能力有了新提高。(吉林省联社供稿)

 

内蒙古自治区农信社业务经营实现大幅增长

    据内蒙古自治区联社决算日快报统计,截止2009年12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农信社资产总额达到1437亿元,比上年增加279亿元,增长24.1%;各项存款余额1145亿元,比上年增加279亿元,增长32%;各项贷款余额755亿元,比上年增加218亿元,增长41%;不良贷款余额60.1亿元,比上年减少7亿元,不良贷款率8%,下降4.4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各项收入95亿元,同比增加19亿元,增长24.9%;实现利润24.1亿元,同比增加9.7亿元,增长67.9%;消化历年亏损挂账0.9亿元。

    刚刚过去的2009年,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坚持服务"三农三牧"不动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方针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按照年初自治区联社一届七次社员大会的工作部署,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在我国经济率先回升向好的大背景下,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实现了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为自治区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内蒙古自治区联社供稿)

 

                2009年12月份农合会员来稿情况通报

 

序号   单位名称                             来稿情况
                                内刊简报    电子文稿    合计


1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                             3         3
2     上海农村商业银行                   2                   2
3     天津农村合作银行   
4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5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19                  19
6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1         10        11
7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1         1
8     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1          1         2                      
9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1         1      
10&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11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12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13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14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9                    9
15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16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5                    5
17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4                    4
18    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8          1         9
19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0    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5          1         6
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2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3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6                    6
24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5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4          1         5        
26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7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8    青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7                    7
29    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   
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总计                              71         19        90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