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立足区域实际,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旅游惠民等领域取得了显着成效。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考察,看到这里田野秀美,村民们安居乐业,他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开展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是金融机构的职责。2017年至2020年6月,贵州银行播州支行找准切入点,对全区交通、医疗、养老、特色产业等投放扶贫类贷款10.21亿元。
其中,投放绿色产业基金5.76亿元,对花茂村红色文化产业、特色经济作物红高粱、生猪养殖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美丽花茂换新颜
以前的花茂村,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2017年至2019年,贵州实施农村“组组通”公路硬化建设。贵州银行播州支行的员工加班加点,资料准备、贷款准入、落实授信条件等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实现了播州区“组组通”项目1.92亿元的贷款投放,里程辐射1080公里,涉及鸭溪、团溪等17个镇2个乡2个街道。
其中,花茂村及周边“组组通”项目贷款投入达575万元,里程辐射28公里。如今,在花茂村建设起来的新农村柏油马路上,农户串乡走寨轻松自由,车辆行驶畅通无阻。
沿着花茂村改造后的柏油马路蜿蜒而上,不远处便是苟坝会议旧址。
苟坝会议旧址由遵义红创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遵义红创公司)负责开发和运营。2019年初,该公司急需资金升级改造苟坝红色景区配套设施。
播州支行了解到该公司的融资需求后,安排专职客户经理对该公司提供综合化服务方案。
2019年6月,播州支行向遵义红创公司投放固定资产贷款1.6亿元,用于遵义苟坝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由于该项目能够带动农户增收、就业、脱贫,在符合省绿色产业基金管理的前提下,2020年4月30日,贵州银行将该笔固定资产贷款转换为绿色产业基金,每年减免利息612.8万元。
遵义红创公司副总经理杨焰介绍,这笔基金款投入项目后,公司严格落实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优先收购贫困户农副产物等,带动320户贫困人员脱贫增收。
“贵州银行的这笔信贷资金既充分挖掘了苟坝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价值,又使得贫困户受益,为当地群众建立了扶贫造血机制,可以说,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协同发展。”杨焰说。
有机红梁靓了镇
有机红粱又叫红缨子糯高粱,播州区的有机红粱颗粒小、饱满,是生产酱香酒的优质原料。
每年9月份,遵义市播州区乐山镇就进入了红粱收购季。村民们用叁轮摩托一趟一趟地把他们种植的有机红粱运到遵义市播州区粮食购销有限公司。
2019年,遵义市播州区粮食购销有限公司与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签下了1.8万吨有机红粱收购订单。订单有了,资金却成了大问题。
遵义市播州区粮食购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闵宗伍介绍,完成这笔订单,公司需要先支付给种植户超过1亿元的收购款,公司资金压力非常大。
“没钱收购高粱,整个公司的运作将停滞不前。”闵宗伍回忆,那段时间,他每天都在为资金发愁。
不过,闵宗伍的担心并没有持续多久。贵州银行播州支行进一步加大对该公司的金融支持。在前期已投1.1亿元绿色产业基金的基础上,2019年又投放流动资金贷款0.98亿元,大大缓解了该公司的资金压力。
有了播州支行的金融支持,播州区有机高粱的种植面积从2.9万亩增加至6.7万亩,年增收达到350万元,惠及播州区5984户农户,直接带动311户贫困农户脱贫。
生猪养殖富了村
2017年10月27日,贵州银行播州支行向贵州遵义健泽山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放了扶贫产业子基金(即后来的绿色产业基金)3亿元,用于播州区的生猪养殖产业扶贫项目。
在这笔基金的支持下,该公司新建优质商品猪养殖点180个,并优先考虑贫困户就业。在日常管理运营中,该公司通过开展广播讲座、现场指导、印发资料、集中培训、专家答疑等方法对周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起到扶贫扶智的作用。
如今,一个养殖点需要产区管理者1人、生产工人2人,带动周边贫困户6户,总共可提供就业岗位540个,带动周边1080户贫困户增收。
因惠及民生福祉,为公司雪中送炭,贵州银行播州支行投放的扶贫类贷款被当地公司和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乡愁贷”。因为用心,乡愁看得见、忘不掉、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