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的向好态势。在浙江的这场“守城之战”中,浙江省银行业协会在浙江银保监局的指导下,建叁项机制、树两个首创、搭两个平台,凭着一腔热诚,控疫情、优服务、担责任,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提早部署、主动作为,叁项机制保障基础金融服务
根据浙江疫情防控的总体要求,在浙江银保监局指导下,浙江协会第一时间谋划部署,将疫情防控作为第一要务,建立叁项机制,规范疫情期间基础金融服务,要求银行机构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着眼大局,切实保障民生需求。
(一)落实“日报告 零报告”制度。协会于春节假期前夕即印发切实做好疫情期间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会员单位强化网点防护、加强舆情管理、保障金融服务,并制定应急预案。随着1月23日浙江省率先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协会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当即建立疫情防控“银行机构群”和“地市协会群”,落实“日报告 零报告”制度,全省一盘棋,实现省内机构全覆盖,全面掌握辖内疫情防控情况。
(二)建立疫情防控期间银行网点营业服务规范。发布《浙江银行业营业网点疫情防控期间应急响应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银行网点疫情期间的操作规范、流程和注意事项,要求积极落实“叁管理叁询问叁引导“应急管理机制,切实保障银行一线员工和金融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为确保防疫工作的精准有效落实,协会负责人带队对辖内营业网点进行了实地暗访,针对暗访过程中发现的服务管理漏洞作进一步重申,并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整改到位,同时做好返岗返工人员的防护保障工作。随着浙江辖内全面启动支付宝健康码实时动态管理,协会又对《指引》作了进一步修订,将健康码查验管理纳入指引规定,便于服务管理工作的高效执行。
(叁)建立辖内银行网点营业安排实时发布机制。浙江疫情形势不断变化,确诊率一度达到除湖北以外最高的省份。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协会根据当地防疫部门部署,要求银行网点不断加强自身防疫管理能力,但原则上每家行必须确保各区县有一家网点开门营业,保障基础金融服务需求。面对疫情影响导致银行网点营业安排不断变动的情况,协会实施了动态管理,从最初的每周、每叁天一发布,到自2月5日起至今的每日发布辖内银行网点营业安排。协会工作人员每天收集网点信息,并提前一天发布至协会微信公众号和官网,真正发挥了便民利民作用。
二、特事特办、及时响应,两个首创助力经济平稳运行
在狠抓疫情防控的同时,浙江协会在浙江银保监局的指导下,率先研究启动稳经济、保公司的各项举措。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且小微公司比例居高,疫情对浙江经济的影响将是直接而快速的。在这一背景下,协会启动特事特办流程,面向全体会员发布减息让利倡议,并大力配合浙江银保监局推进多项惠企政策的落地实施。
(一)发布《减息助企 共克时艰——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倡议书》。在全国范围内首家发出行业性倡议,对浙江省内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受疫情影响较重行业的公司在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2020年2月份的当期应付贷款利息,按照不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2020年1月20日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4.15%计收。同时,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采取进一步减免措施,全面控制和降低相关公司的融资成本,全面助力实体公司提升信心、恢复生产。目前,协会正在收集各机构的减息落地措施,并开展了相关数据统计。预计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为省内公司实际减息让利50-60亿元。
(二)发布行业性和差异化惠企政策清单。为更好地帮助公司复产复工,省协会又全面收集、汇总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整理发布了行业性惠企政策清单和一系列有差异化特色的机构惠企政策清单。其中,行业性惠企政策12条,从专项金融信贷支持、减息减费、结算便利等方面为浙江公司提供普惠性支持;机构惠企政策涵盖省内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等12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700条,根据各机构经营实际,提供差异化的疫期金融服务,以自身实际行动反哺公司。据了解,这一惠企政策的推出在全国尚属首例,后续清单内容也将不断更新、完善,给予浙江省内受疫情影响公司更为有力的金融支持。
叁、精准发力、快速对接,两个平台实现线上优化服务
疫情期间,线上办公、居家办公成为了主流。浙江协会积极发挥已有平台优势,让“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快速实现疫情期间金融服务线上办理,让协会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行业信息集聚发布的高效平台。
(一)依托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立银企线上对接服务机制,实现金融服务“一次都不用跑”。为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及帮助公司尽快恢复生产,浙江协会依托平台“浙里掌上贷”,在前期13家试点银行以及温州地区试运行的基础上,迅速组织部署辖内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全覆盖工作。截至目前,已有82家银行机构入驻平台,通过“浙里掌上贷”发布215款金融产物,共计2312个银行网点提供公司融资对接服务。此外,平台建设开发团队及智囊团与时间赛跑,仅用时4天实现“浙里掌上贷——抗疫专区”的上线发布。专区目前已发布60余款“抗疫”专项产物,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物流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的小微公司,普遍具有利率优惠、流程简化、在线办理等特点。专区还汇集了各级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发布的金融政策以及辖内银行机构出台的惠企举措,方便公司用户查询。同时,还上线了融资需求登记模块,为需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的大中型公司准备,在线登记新增和续贷信息后将由系统实时推送给相应银行机构,为其提供“一对一”专属金融服务。专区上线后的两天时间里,辖内机构向小微公司发放专项贷款21笔、共计3970万元。
(二)微信公众号每日发布最新政策和实时动态。疫情发生以来,协会微信公众号承担了线上办公、政策传导、资讯发布等职能,并及时发布监管动向、机构动态,成为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银行机构、社会公众间信息互通的重要媒介平台。疫情期间,协会微信公众号共发出4份行业性倡议、2份工作指引、8期惠企政策、1个平台上线、15期网点营业安排,开辟“我是党员”“爱心捐赠”“驰援武汉”“支持复工复产”“温馨提示”“监管引领”“地市协会”等20余个专栏和专题。截至目前,微信公众号已连续推送25天,共发布信息160余篇,为公众、为银行机构做到了实时有效的信息传达和共享。
四、爱心倡议、暖心服务,一腔热诚合力共度疫情难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协会在引导辖内机构保障基础金融服务、畅通疫情绿色通道的同时,倡议银行机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支援一线,上线暖心服务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
(一)发起《同献爱心 共抗疫情》倡议书。随着浙江疫情形势的日益严峻和省内疫情防控物资紧缺的现状,我协会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在浙江银保监局指导下,发出《同献爱心 共抗疫情——致全省银行业的倡议书》,号召全省银行业积极发扬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并加强供需综合研判,支持医疗应急用品生产供应。这一倡议得到了全体会员单位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捐款额达14322万元,捐赠各类医用口罩约30万只,防护服、防护手套、消毒水等医疗物资若干。其中,经协会统一联系协调捐赠给定点医疗机构的捐赠金额达3200余万元。
(二)关注重要时间节点上线暖心服务。按照惯例,每月养老金发放的日子,意味着可能有大量离退休客户赴网点办理业务。为避免发生聚集风险,协会提前部署,在微信公众号连续发出风险提示,呼吁不要扎堆领取退休金,并联合社保部门、银行机构在“杭州发布”发出“劝劝爸妈,别急着去银行”的温馨提示。同时,协会对养老金发放日前后的网点服务作出进一步要求,确保自助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必要的解释引导。在此基础上,仍要严阵以待、充分准备,规范操作流程、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客户大量聚集的打算,在特殊时期提供更具人性化的温馨服务。
(叁)我是党员,我时刻准备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协会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先锋带头作用,春节期间全员上线办公。协会负责人全程到岗,条件允许的党员轮流赴单位值班,其余党员均线上办公,分工明确、高质高效,各项工作得到了监管部门和会员单位的高度肯定。在疫情面前,呈现了协会党员队伍冲在前、能干事的良好作风和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