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沂蒙山区、革命老区的费县是临沂市6个脱贫攻坚重点县。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对金融扶贫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临沂银行业协会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重点工作攻坚年、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年工作要求,坚持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积极引领费县农村商业银行充分发挥点多面广、服务叁农的专业优势,通过完善扶贫工作模式、健全金融服务体系、扎实做好风险管控,一以贯之抓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4月末,费县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6.77亿元,帮助1118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一、围绕完善扶贫工作模式,构建金融扶贫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继续开展产业扶贫。聚焦农业产业适度规模经营、特色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供应链营销,大力推广“富民生产贷”“央行资金产业扶贫贷”等信贷产物,促进“公司+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融合发展,加大对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带动作用强的扶贫带贫主体的金融支持,努力惠及更多贫困人口。发放富民生产贷5.23亿元、富民农户贷0.46万元、央行资金产业扶贫贷1.08亿元。二是扎实推进小额信贷精准扶贫。坚持精准方略,继续推广“扶贫小额信贷”产物,精准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推广小额信用贷款、家庭亲情贷等办贷模式,支持将简单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延伸到村镇、城区,助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发放沂蒙云贷 0.57亿元、信e贷3.04亿元。三是加大消费扶贫金融支持。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消费扶贫行动,依托智e购电商平台,设立电商扶贫馆,支持销售扶贫产物的小微公司、个体工商户,推动扶贫产物进市场、进商超、进学校、进社区、进食堂,拓宽农产物销售渠道,畅通贫困地区农产物进城、农用物资下乡渠道。今年以来智e购交易笔数1593笔、金额11.67万元,销售农资40余吨。
二、围绕健全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扶贫工作质量
一是加强基础金融服务建设。依托经营网点,发挥农金员、居委会、村“两委”、物业等作用,加大农金通、础罢惭、智慧柜员机等机具的布放力度,做好存取款、转账汇款、生活缴费、社保存取等基础金融服务。建立社区金融服务点391处,布放农金通348台,自助设备48台,覆盖全县565个行政村,实现“基本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二是深化支付渠道建设。加大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产物拓展力度,加强扫码付等移动支付建设,满足线上金融服务需求。累计推广智别通手机银行7417户、智别通网上银行1607户、智别付聚合支付551户。叁是加快扶贫信贷产物推广应用。积极对接省农担公司,推广“鲁担惠农贷”“农耕贷”金融服务模式,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微公司适度规模经营,发放“鲁担惠农贷”2649万元、“农耕贷”45万元;加快推广“乡村旅游贷”“大棚贷”“农业机械贷”“家庭农场贷”,支持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的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提档升级,发放“乡村旅游贷”1625万元、“大棚贷”3723万元。
叁、围绕做好风险管控工作,防范扶贫贷款各类风险
一是加强扶贫小额信贷风险管控。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源头管理和用途管理,严审借款人资质,严把贷款用途关,坚持户借、户用、户还原则,精准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不得用于结婚、建房、理财、购置家庭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和政府融资平台、生产经营公司,确保信贷资金“扶真贫”“真扶贫”。二是加强扶贫小额信贷合规管理。坚持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政策要点;严格落实禁止将新发放的扶贫小额信贷以入股分红、转贷、指标交换等方式交由公司或其他组织使用,不得强制搭售保险、强行参保或担保要求,强化扶贫贷款合规管理。叁是加大逾期扶贫信贷清收力度。加强监测和预警,制定风险处置方案,对存量扶贫贷款,逐笔建立到期、逾期台账,妥善应对还款高峰期。对经营项目发展较好,项目未到期暂时还款困难的,用好续贷和展期政策;对经营管理不善、已出现风险苗头的列入清单,实施重点监控,帮助其合理制定分期还款计划;对因道德因素造成恶意拖欠、拒不还贷的,采取司法手段依法清收处置;对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适时启用风险补偿金进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