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短期经济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长期趋势。截止2月2日,新冠疫情出现了数据上的一些改善,也使得各方的态度从更加担忧逐步有所改观。但需要关注新冠疫情和历史上诸多事件冲击相比,还是有不少值得注意的特点。1、对湖北及周边省份影响程度深,这些省份合计占中国GDP总量19.29%;2、由于阶段性封闭导致全国范围内正常生产工作形成阶段性冲击;3、国内第叁产业受主要冲击,第叁产业占GDP比重已经达到53%,而非典期间为42%。以目前市场估计看,对一季度经济增长的影响估计在1%附近,对全年GDP增速的冲击在0.5-1%之间。预计对经济的冲击主要在疫情期间,疫情结束后会恢复到正常的运行轨迹。
一、新冠疫情影响的几个维度
1、湖北及周边地区较为集中,这些区域的GDP占GDP总比重接近20%
从地域分布上看,SARS分布范围较为集中,主要在北京、广东、香港、山西、内蒙古、台湾、河北7地。相比之下,由于新冠肺炎,且恰逢春运高峰期,因此在地域分布上更为分散,除湖北外,全国其他省份均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新冠肺炎患者群。确诊病例数排名靠前的主要为经济及人口大省,其中尤以湖北周边省份更为集中,如湖南、河南、江西、安徽、重庆等。初步估算,上述疫情严重地区经济体量占比约为19.29%(2018年数据)。
图表1: 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覆盖至全国 | 图表2: 非典疫情确诊人数分布较为集中 | |
| ||
资料来源:国家及各省市卫健委、丁香医生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
2、第叁产业占比高,受冲击更明显
截至目前,第叁产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导力量。截至2018年,我国第叁产业GDP在全国总GDP中占比为53%,相比2003年提升11.24个百分点。从非典期间叁产表现看,禁止外出、聚会等隔离措施对第叁产业影响最直接,而且本次疫情的隔离管控措施发生在春节旺季,因此本次隔离对经济的冲击预计会更大。
图表3:第叁产业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导力量 |
资料来源:Wind,兴业研究 |
二、历史上重大冲击对经济的影响
对比历史几次重大传染病疫情,疫情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程度及持续时间基本与疫情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一致,随着疫情的结束,当地经济基本回归到正常经济运行周期。
2003年的SARS对宏观经济冲击约为一个季度,交运和仓储业等行业受冲击较大,隔离期结束后,工业生产活动即迅速反弹,对全年经济冲击不大。2009年的墨西哥猪流感虽然对经济冲击周期也为一个季度,但冲击幅度约为5个百分点,从细分行业看,制造业、贸易、交运邮政和仓储受冲击更为明显,零售端可选消费品受到冲击较大,必需消费品受到影响较小,传媒和医疗保险获利明显。2014年西非埃博拉对经济影响长达2年,支柱产业和出口出现明显滑坡。2016年巴西寨卡影响不明显,主要因为疫情严重程度较小,致死率几乎为零,随着大宗商品景气复苏以及里约奥运会提振,经济维持了上升趋势。
图表4:重大传染病影响汇总 |
确诊人数 | 死亡人数 | 时间 | 持续时间 | 对经济的影响 | |
SARS | 7747 | 630 | 2002年11月 | 9个月 | 对宏观经济冲击集中在2003年二季度,交运和仓储业受冲击较大,隔离期结束后,工业生产活动即迅速反弹,对全年经济冲击不大。 |
墨西哥猪流感 | 1,632,258 | 284,500 | 2009年4月 | 4个月 | 对宏观经济冲击集中在2009年二季度,冲击幅度约为5个百分点,从细分行业看,制造业、贸易、交运邮政和仓储受冲击更为明显,传媒和医疗保险获利较大。零售端,文具、家具和家电、汽车和零部件受冲击较大。 |
西非埃博拉 | 33577 | 13562 | 2014年3月 | 24个月 | 对经济影响长达2年,支柱产业和出口出现明显滑坡。 |
巴西寨卡 | 约150万人 | - | 2015年5月 | 18个月 | 影响不明显,随着大宗商品景气复苏以及里约奥运会提振,经济仍保持上升趋势。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兴业研究
SARS非典疫情对全国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当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回落至9.1%,叁四季度恢复至10.0%,2004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3年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下降至4.3%的低位,到7月份复苏至正常水平。我国宏观经济具备较强的韧性,同时宏观调控部门适时出台了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平稳;部分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需求延后释放,加快了疫情后的消费复苏。非典疫情对宏观经济的整体影响较为有限,复苏较迅速。
墨西哥猪流感疫情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主要集中在2009年二季度,但影响程度较大,疫情结束后经济得到了恢复。2009年一季度之前,墨西哥与美国经济增速比较同步,2009年以来增速下滑主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二季度,墨西哥经济增速明显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下滑,如果以二者之间的增速差归为疫情的影响,在此期间猪流感对经济的冲击约为5个百分点。
图表5: 非典疫情拖累03Q2经济增长 | 图表6: 墨西哥猪流感对经济的影响在09Q2 | |
资料来源:Wind、兴业研究整理 | 资料来源:Wind、兴业研究整理 |
叁、本次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预计本次疫情将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直接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叁个方面:
(1)居民大幅减少外出和消费活动
本次疫情期间,为抑制疫情扩散,政府部门加强了管控和宣传措施,及时出台了多项针对性的有力措施:武汉等重点区域实施了交通管制;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呼吁居民春节期间减少外出和聚会;文化旅游部门取消了多项旅游活动;民航局、铁路部门放宽退票条件;自媒体的广泛传播起到了宣传警示作用。短期来看,出于防控考虑,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居民大幅减少外出和消费活动,短期影响与居民消费相关的产业链。
(2)春节假日延长,复工日期延后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政策,要求延长春节假期,全国公司不早于2月3日复工;在此基础上,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地区要求公司不早于2月9日复工,湖北省不早于2月13日复工。复工日期延后,对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带来短期影响。
(3)疫情被WHO列入PHEIC,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边际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组织(WHO)于1月31日将我国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列入“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PHEIC是WHO对国际疫情的最高级警报,自2005年《国际卫生条例》生效以来一共宣布了六次,对疫情所在国家的贸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对几内亚等国家的贸易旅游带来显着负面影响,绝大多数国际航班停运;2016年巴西塞卡病毒疫情,对巴西经济贸易仅带来较小影响,因此,列入PHEIC并不意味着疫情所在国的进出口贸易必然遭遇重创,需视疫情的具体发展情况而定。
对于本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市场普遍预期会集中在一季度,悲观情况下可能延长至二季度,全年GDP预计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但在影响幅度的估算上分歧比较大。悲观观点认为本次疫情传染性更强,迭加春节时点因素,对服务业和公司复工冲击更大,因此对经济影响要强于非典时期,一季度GDP增速下滑幅度可能超过2个百分点。乐观观点认为,疫情对居民消费、务工人员返程、公司复工生产等多方面产生负向冲击,一季度可能短暂承压,GDP增速可能下行至5.7%至5.9%。对于全年GDP的影响,市场预期在0.5%-1%。
四、多政策组合共同呵护经济与市场
新冠疫情的冲击将促使调控政策向宽松方向微调,以确保全年的增长目标能够有效实现。考虑2020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仍然在6%附近,包括货币和财政政策在内的调控政策都需要进一步调整以对冲新冠疫情的冲击。第一、进一步降低公司融资成本。我们此前预测2020年全年降息50bp,降准降息配合进行,首次降息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货币宽松窗口可能需要进一步提前;第二、考虑适度放宽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再融资的限制;第叁、适度放宽地产调控力度,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第四、适度放宽资管新规的实施期限。在这些方向上,我们已经看到政策相关的迹象,例如金融市场释放流动性的操作,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等讨论。
流动性宽松政策将持续发力。2月1日,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对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及:“人民银行通过专项再贷款(3000亿)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对名单内的公司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银行“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公司战胜疫情灾害影响。” 在2月1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公开解读中也指出,“2月3日金融市场开市后,人民银行将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加大逆周期调节强度,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特别是考虑到疫情特殊时期和延期开市的双重影响,人民银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提供流动性…”。
资管新规的适度延期也是政策对冲效应的另一个体现。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2月1日指出:“按照资管新规要求,稳妥有序完成存量资管业务规范整改工作,对到2020年底确实难以完成处置的,允许适当延长过渡期;对偿付能力充足率较高、资产负债匹配情况较好的保险公司,允许其在现有30%上限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对于难以完成处置的资管业务适当延期,这有利于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不出现大的信用收缩。
五、新冠疫情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自疫情以来的一段时间内,全球大类资产整体维持震荡,但其中和中国相关的一类资产影响更大。(MSCI新兴下跌7.37%、恒生指数下跌9.85%)。A股由于处在春节休市期间,影响尚未完全显现。但在节前两个交易日指数已出现调整,其中农业、轻工、休闲服务等板块调整更多。较之亚太地区其他股票市场春节期间表现来看,节后A股可能会出现调整。
图表7:2020年1月20日以来大类资产表现 |
资产类型 | 资产 | 涨跌幅 | 资产类型 | 资产 | 涨跌幅 | 资产类型 | 资产 | 涨跌幅 |
全球股票市场 | MSCI全球市场 | -3.56% | 全球股票市场 | MSCI亚太地区 | -4.98% | 全球债券资产 | 全球国债 | 0.90% |
MSCI发达市场 | -3.03% | 孟买SENSEX30 | -2.91% | 全球公司债 | 0.50% | |||
MSCI新兴市场 | -7.37% | 澳洲标普200 | -0.66% | 全球高收益债 | -0.90% | |||
标普500 | -3.13% | 新西兰NZ50 | -0.70% | 美国国债 | 1.10% | |||
Stoxx欧洲600 | -3.26% | 泰国综指 | -5.39% | 欧元区国债 | 1.30% | |||
日经225 | -3.48% | 雅加达综指 | -5.59% | 日本国债 | 0.50% | |||
上证综指 | -3.22% | 富时吉隆坡综指 | -4.06% | 中国国债 | 0.28% | |||
MSCI中国 | -4.14% | 马尼拉综指 | -6.76% | 中国信用债 | 0.13% | |||
韩国综合指数 | -5.85% | 胡志明指数 | -4.32% | 避险资产 | 黄金 | 1.54% | ||
富时新加坡STI | -3.88% | 外汇 | 美元指数 | 0.45% | 大宗商品 | Brent原油 | -9.88% | |
恒生综指 | -9.85% | 欧元 | -0.76% | 铜 | -10.14% | |||
台湾加权指数 | -4.92% | 日元 | 1.72% |
股票市场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是考虑疫情对于公司短期盈利的冲击,以及对于疫情波及范围不确定性的担忧。但站在更长期的视角来看,以历史上几次重大冲击的股票资产表现参考,我们认为股票类资产趋势向上和整体性估值修复的方向不会得到改变。此外,冲击之后修复阶段,更加具备规模化运营能力和更强的管理能力的“超级公司”可能会在这次冲击中被市场更好的认可和发现。
图表8:疫情不会改变股票类资产长期走势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兴业研究 |
SARS期间,因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较强,因此,国内货币政策总体保持稳健略宽松态势。即使如此,利率债走势仍相对强势。相比之下,目前宏观经济基本面较之2003年相对较弱,疫情短期冲击导致稳增长压力相比2019年末已有所提升提升。从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态看,“十叁五”收官之年,政府稳增长诉求仍然较强,因此,后期预计政府会出台强力托底政策。无论是逆周期调控还是完善医疗卫生、公用事业、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均需要财政扩张支持,而这又需要货币政策宽松予以配合。此外,目前受生产停工、出口受阻影响,中小公司资金链压力较大,客观上也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流动性支持。当前降准、降息空间比较大,后期在这两个领域放松的概率仍然较大,利率债仍有望保持上升趋势。从幅度上看,由于当前宏观基本面相比SARS更为不利,货币宽松动能更强,因此利率债涨幅可能超过SARS期间涨幅。
信用债会同步于利率走势而走强,但预计弱于利率债。考虑到生产活动放缓、出口减弱、员工工资以及租金等刚性费用的支出将对公司资金链施压,小规模公司可能面临较大信用风险,信用利差预计会走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