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农村金融机构在行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抗击疫情 > 农村金融机构在行动

落子布局!山西农信支持乡村振兴这样干!

编辑:农金部 发布时间:2021-05-11 作者: 来源: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浏览:4403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日前,山西省联社印发通知,对全系统2021-2025年服务全省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部署。通知指出,到2025年末,全省农信社服务“叁农”领域力度要明显加大,支农支小贷款余额大幅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金融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新增贷款投向当地的比例不低于70%,涉农及小微贷款占比达到80%以上;资产质量要显着提升,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等关键指标基本达到监管要求;差别化定价能力要不断增强,金融产物和服务创新加快推进;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性要明显改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持续提升。

省联社指出,做好服务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和省联社党委“一二叁”总体思路,落实信贷转型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标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推进“叁农”领域“六新”建设,完善农信社服务乡村振兴长期的体制机制、产物体系,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推动全省农信社实现重建重塑、蹚出转型发展新路。

 

省联社要求,2021年,全省农信社要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全面实施。要保持帮扶政策力度不减,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系统各项贷款增速。特色产业贷款持续大幅增长;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合理信贷需求得到满足。要继续选派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涉农及小微公司贷款净增470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净增160亿元,普惠型小微公司贷款净增120亿元。要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持续改善,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整村授信完成率达到70%以上;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达到1.5万个;“兴农快贷”获客系统全面推广,获客率达到30%以上;手机银行、云闪付等新型支付方式得到普及应用。要实现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到2025年末,全省农信社服务“叁农”领域力度要明显加大,支农支小贷款余额大幅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金融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新增贷款投向当地的比例不低于70%,涉农及小微贷款占比达到80%以上;资产质量要显着提升,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等关键指标基本达到监管要求;差别化定价能力要不断增强,金融产物和服务创新加快推进;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性要明显改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持续提升。

要抓好重点工作。一是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有效衔接,建立健全有效衔接长效机制,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服务衔接。二是助力农村一二叁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聚焦基础设施,补齐“叁农”领域短板;聚焦产业集群,助推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产业兴旺,推动一二叁产业融合发展;聚焦美丽乡村,积极支持地方政府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叁是支持各类涉农产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支持农业规模化经营,支持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支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要完善工作举措。一要整体联动,推进工作。省市县叁级要上下联动,接续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二是优化产物,强化创新,持续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提升发放信用贷款的比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积极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推动“叁农”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机结合;积极引入保险、担保机制,拓宽乡村振兴融资来源。叁要锤炼队伍,提升素质。要强化学习教育、定期组织培训、落实等级化管理。四要精准服务,提升水平。要推进“叁级授信”体系全面落地,提高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效率。加强科技产物推广和渠道建设,延伸服务乡村振兴供给半径。强化农村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宣传,提高农村地区群众金融水平。五要紧贴政策,强化应用。要强化金融政策、财政性政策、支农政策、债券融资工具运用。六要紧盯目标,强化考核。围绕工作推动、工作衔接、工作质效,强化结果应用。七要表彰先进,激励后进。要深入挖掘先进事迹典型,总结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工作经验做法。省联社将对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要落实工作要求。一要强化担当意识,将服务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农信社自身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全面统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二要强化组织保障,各级机构要成立服务乡村振兴组织领导机构、服务乡村振兴专门机构,加强同地方党委、政府、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对接,形成工作合力。叁要强化纪律保障,要严格把握政策界限,规范流程操作,强化信贷服务和管理。四要强化宣传工作,要通过刷写标语、制作宣传牌等形式宣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策,并借助内、外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宣传平台,广泛宣传农信社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