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农商银行党委班子立足本土,展开深入调研,让无法进行规模化种植的汪清找到了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发展之路:依据“产业兴县,项目兴农”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该行一方面加大对地栽木耳、花香菇种植等传统种植行业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培育以肉牛龙头公司为依托的完整养殖产业链体系,真正做到“大产业做强、小产业做活” ;该行同时致力于落实疫情防控金融服务政策,通过贷款延期续贷、降息让利、缓收利息等措施,推动公司有序复工复产。
汪清,一个坐落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静谧小城。
这里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9.4%。这也意味着这里的耕地面积有限,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山多地少”。无法进行规模化种植的汪清需要走出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发展之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限制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
规模化种植这条路行不通,“扎根本土”的农商行怎样才能助农致富?
汪清农商银行党委班子立足本土,展开深入调研,访民生,探公司,谋对策,找路子,让这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逐渐有了答案: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我们按照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决策部署,依据‘产业兴县,项目兴农’的发展思路,全力以赴抓重点、打基础、补短板,激活地域生产要素,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基础上,把金融服务工作做实、做细、做透。”汪清农商银行董事长肖博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强化“产业兴县”
让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为了完成“产业兴县”的目标,汪清农商银行一方面加大对地栽木耳、花香菇种植等传统种植行业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培育以肉牛龙头公司为依托的完整养殖产业链体系,完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金融助力建设省级肉牛产业园区,真正做到“大产业做强、小产业做活” 。
近日,记者走访了汪清恒天然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这里是汪清农商银行重点帮扶的公司之一。
“我们这里有70多栋牛舍,一个巡视员要是想把整个园区转下来得3个小时呢!”该公司负责人骄傲地向记者介绍。
从最初的养殖规模只有几百头,到现在存栏量能达到一万五千头牛,这家公司在逐渐成长为“全国最大肉牛养殖公司”的过程中,对于流动资金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
汪清农商银行信贷人员在了解到公司需求后,第一时间与公司对接,提供多种贷款方式,保证公司资金需求,确保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只要公司经营正常,我们就保证流动资金不断。”汪清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许岩梅如是说。
2021年,汪清农商银行与恒天然牧业做了首笔青贮饲料“存货质押”贷款500万元,将公司统一采购但尚未使用的库存饲料作为质押物,在保证肉牛饲料供应的同时,为公司提供充足的流动资金。
该项目还创新性引入“牛人网”第叁方互联网监管机构,在公司饲料仓库内布放监控设备,对公司仓库内饲料存量进行实时监测、实时计量,确保公司分期还款时有证可查、有据可依。按照授信能力,汪清农商银行仅“存货质押”贷款项目就为恒天然牧业提供2000万元的用信额度。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将年收入的百分之六作为扶贫项目,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与农户签订收购青贮、干草、玉米等草料的“协议价”订单,使农商行支持肉牛产业发展价值链更加紧密,信心更加充足。&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是汪清县强农、兴农的“特色小产业之星”。该公司在收到了汪清农商银行发放的1600万元贷款后,扩大了产业规模,新建花香菇种植基地,种植规模达到30万袋。该公司不但致力于自身发展,还积极带动周边区域农户开展食用菌种植,在东光镇、百草沟镇等8个村屯,为200户贫困户提供香菇菌袋原料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户脱贫致富。
据了解,该行重点扶持木耳、黄牛等特色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龙头公司为纽带发放精准扶贫贷款7838万元,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了“支持一业、带动一片”。
该行众多惠企惠民的服务、政策和其服务理念相辅相成。
汪清农商银行董事长肖博兴在接受《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信社有自身的文化内核,在不断改革发展中,我们需要构建符合地方特色、本土化的服务理念体系。”
该行致力于展示农商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百姓民生、履行社会责任的正面形象,提升农商行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客户的能力,从而打造“员工接受、社会认可、市场尊重”的特色服务文化。
助力“六稳”“六保”
让受困公司健康成长
距离汪清农商银行十几分钟车程的工业园区内,坐落着这样一个庞大的建筑群。这里不仅有北派、徽派建筑中常见的灰瓦白墙、翘角飞檐,更有高达20米的箭楼,用以满足大型生产设备的运输需求。
记者此行的目的地正是这里——好记食品酿造股份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是汪清农商银行重点支持的“复工复产”公司之一。该公司立足二、叁产业融合发展大战略,将古法酱油酿造工艺和工业旅游有机结合。同时,将本地的蘑菇、木耳等山珍加入拌饭酱系列产物中,实现因地制宜的产业规划。
接受记者采访的项目负责人是汪清县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的愿望是在家乡成立一家上市公司。他不仅是为了完成个人“上市梦”,更希望能通过这个公司带动就业、助力家乡经济发展。
庞大的规划,宏伟的蓝图,离不开金融支持。
该公司按照每年10万吨的产能计算,前期至少要投入9万吨高蛋白大豆和1万吨小麦等原材料,这些原材料投产后又需要至少180天的发酵期,这期间每天还需要有新的物料持续投入。为保证基本生产需求,该公司需要完成大量的原材料储备,这就意味着大量流动资金的占用。
“我们做过前期调研,高蛋白大豆价格是每吨3200元到3800元。1998、1999年价格最贵的时候,也才每吨4000元。可我们没想到疫情期间直接涨到了每吨6000多元,成本翻了一倍。当时我们的经营压力太大了。”
关键时刻,汪清农商银行高管一行人深入公司走访,了解情况后及时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公司渡过生产难关。该负责人回忆说,“这个时候农商行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简直是雪中送炭,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目前,该公司准备在金融机构的帮助下,打通生产的上下游环节,形成“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在做好深加工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种粮基地,完善酱渣养殖产业,将一二叁产全部囊括其中。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汪清农商银行落实疫情防控金融服务政策,通过贷款延期续贷、降息让利、缓收利息等措施,推动公司有序复工复产,助当地特色产业渡过难关。2020年,该行共发放复工复产公司贷款75笔,金额12亿元;使用人行专项再贷款、扶贫再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共1.72亿元;办理无还本续贷33户,金额7.89亿元;办理贷款展期业务,达2.2亿元;办理利息延期支付28户公司,延期支付利息2997万元;降低利率12户,让利1291万元;落实减费让利的政策,承担客户的评估费、保险费等费用100多万元。
带着“做百姓放心银行”的信念,汪清农商银行始终与小微公司同舟共济,用脚上的泥土和心中的热情赢得农商行服务“三农”、扎根大地的良好口碑,用金融力量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同时,汪清农商银行也必将用如椽大笔,在 “十四五”时期开端之年,用责任和使命书写更加美好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