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基本符合预期。通常,经济增长水平、货币政策取向、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利差和投资收益差是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转势已成定局。首先,在一系列“微刺激”的作用下,经济增长逐渐企稳。二季度骋顿笔同比增长7.5%,较一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尽管7月部分数据有所回落,但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市场对经济企稳向好的总体预期应该不会有大的改变。其次,近几个月外需改善,出口持续回升。7月出口同比增速达14.5%,贸顺差扩大到473亿美元。增长企稳、出口回升是驱动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基础性因素,这些因素同时也改变了市场对未来汇率运行的预期。再者,尽管房地产市场仍在下行,但在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的大环境下,鉴于沪港股市估值存在明显落差,沪港通即将实施的预期开始刺激股票市场走强。相应地,近期似有资本流出减缓、流入增加的迹象,境内公司和居民的结汇意愿上升、售汇意愿下降。7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378亿元,尽管绝对水平依然不高,但较上月的负增长有明显改观;同时,7月新增外汇存款仅150亿美元,二季度月均新增外汇存款则高达288亿美元。预计8月份资本流入增加、经济主体结汇意愿上升的态势将继续,甚至会有所增强,从而带来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推进,弹性逐步增强,在中国经济难以再现双位数高增长、国际收支顺差收窄、人民币汇率更接近均衡水平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升贬值阶段性交替出现的特征将日益明显,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运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展望下半年,在经济增长总体平稳、出口增速继续回升及股市阶段性走强的影响下,人民币汇率将改变上半年的总体运行格局,转为具有升值压力。尤其应关注的是,在上半年人民币出现较强贬值预期下,境内公司和居民结汇意愿不强,银行体系积累了不少外汇存款。截止今年7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6086亿美元,较年初增加了近1600亿美元,而去年全年的增量也不过390亿美元。目前,市场汇率升值预期已经再现。随着出口状况改善和资本流入阶段性增加,下半年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会上升并相对稳定,银行体系内的外汇存款可能会加大步伐转为人民币,从而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但同时也应认识到,7月投资、工业增加值等数据回落表明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增长可能出现反复,预计叁季度骋顿笔增速可能会较二季度有所落,四季度则小幅回升。再加上房地产下行对投资和消费的压力较大、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等领域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市场预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那种持续长时间的单边升值预期已成“明日黄花”,难以再现。因此,尽管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总体略有升值,但波动仍会存在。
汇率预期仅是影响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因素之一,资本市场状况、房地产市场情况及金融产物的收益率变化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上半年,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汇率出现较强贬值预期、股市低迷、房地产价格下行的情况下,国内投资收益下降,资本流入的速度放慢,有迹象表明“热钱”流入明显减少。上半年累计新增外汇占款8200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了7100多亿。下半年,经济增长企稳,人民币有一定升值预期,股市可能出现阶段性回升行情,投资收益的吸引力有所扩大,资本流入总体上会呈现增加态势,也不排除“热钱”会在逐利动机驱使下加大入境的力度。但在房地产市场依然下行和经济下行压力犹在的格局下, “热钱”大规模进入我国的可能性也不大。
与以往的以单向流入为主不同,近年来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呈现有进有出、波动加大的新特点。如果用外汇占款变化来近似刻画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话,今年以来资本流动就呈现出年初流入较多、3月开始流入减少并流出、近期流出开始减少的波动特征。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波动加大与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中国经济运行波动反复有关,也与美欧经济增长情况、货币政策预期变化等外部因素有关,需要密切加以关注,特别是对可能出现的资本大规模、快速进出应予以高度重视。
目前,随着央行逐步减少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和市场供求关系对汇率作用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幅有所扩大,汇率弹性增强。但在经济企稳的基础不牢固、下行压力仍在的情况下,人民币大幅升值显然对出口不利,不利于稳增长。预计监管部门一是会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通过继续严查虚假贸易和投资等方式打击短期套利资金,防止“热钱”一哄而上而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过大。二是将加快推进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可兑换步伐,鼓励境内有条件的公司加大对外投资,特别是在基建、能源等领域加大对外直接投资,以此来促进资本流动趋向平衡。叁是继续通过中间价来引导即期汇率,通过设置合理的中间价来表达政策意图,引导市场预期,避免即期汇率过于偏离中间价,抑制即期汇率短期幅度过大。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推进,弹性逐步增强,在中国经济难以再现双位数高增长、国际收支顺差收窄、人民币汇率更接近均衡水平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升贬值阶段性交替出现的特征将日益明显,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运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展望下半年,在经济增长总体平稳、出口增速继续回升及股市阶段性走强的影响下,人民币汇率将改变上半年的总体运行格局,转为具有升值压力。尤其应关注的是,在上半年人民币出现较强贬值预期下,境内公司和居民结汇意愿不强,银行体系积累了不少外汇存款。截止今年7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6086亿美元,较年初增加了近1600亿美元,而去年全年的增量也不过390亿美元。目前,市场汇率升值预期已经再现。随着出口状况改善和资本流入阶段性增加,下半年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会上升并相对稳定,银行体系内的外汇存款可能会加大步伐转为人民币,从而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但同时也应认识到,7月投资、工业增加值等数据回落表明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增长可能出现反复,预计叁季度骋顿笔增速可能会较二季度有所落,四季度则小幅回升。再加上房地产下行对投资和消费的压力较大、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等领域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市场预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那种持续长时间的单边升值预期已成“明日黄花”,难以再现。因此,尽管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总体略有升值,但波动仍会存在。
汇率预期仅是影响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因素之一,资本市场状况、房地产市场情况及金融产物的收益率变化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上半年,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汇率出现较强贬值预期、股市低迷、房地产价格下行的情况下,国内投资收益下降,资本流入的速度放慢,有迹象表明“热钱”流入明显减少。上半年累计新增外汇占款8200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了7100多亿。下半年,经济增长企稳,人民币有一定升值预期,股市可能出现阶段性回升行情,投资收益的吸引力有所扩大,资本流入总体上会呈现增加态势,也不排除“热钱”会在逐利动机驱使下加大入境的力度。但在房地产市场依然下行和经济下行压力犹在的格局下, “热钱”大规模进入我国的可能性也不大。
与以往的以单向流入为主不同,近年来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呈现有进有出、波动加大的新特点。如果用外汇占款变化来近似刻画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话,今年以来资本流动就呈现出年初流入较多、3月开始流入减少并流出、近期流出开始减少的波动特征。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波动加大与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中国经济运行波动反复有关,也与美欧经济增长情况、货币政策预期变化等外部因素有关,需要密切加以关注,特别是对可能出现的资本大规模、快速进出应予以高度重视。
目前,随着央行逐步减少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和市场供求关系对汇率作用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幅有所扩大,汇率弹性增强。但在经济企稳的基础不牢固、下行压力仍在的情况下,人民币大幅升值显然对出口不利,不利于稳增长。预计监管部门一是会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通过继续严查虚假贸易和投资等方式打击短期套利资金,防止“热钱”一哄而上而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过大。二是将加快推进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可兑换步伐,鼓励境内有条件的公司加大对外投资,特别是在基建、能源等领域加大对外直接投资,以此来促进资本流动趋向平衡。叁是继续通过中间价来引导即期汇率,通过设置合理的中间价来表达政策意图,引导市场预期,避免即期汇率过于偏离中间价,抑制即期汇率短期幅度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