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要
CPI继续走低,PPI降幅持续扩大,制造业PMI小幅回升。食品价格环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翘尾因素回落,CPI同比小幅下降至1.4%。生产资料价格环比持续大幅下跌致PPI同比降幅扩大到-2.0%,工业通缩压力加大。外需订单增加带动制造业生产提速,制造业PMI将回升至51.3%左右。
外需拉动出口保持较高增速,进口低速增长,顺差再次走高。西方国家需求旺季带动出口保持在11%左右的较高增速,对中国香港出口增速或因占中影响出现显着回调。去库存压力制约进口需求,外需带来加工贸易进口增长,进口增速有望保持5%左右的低速增长。10月贸易顺差可能再次超过400亿美元。
投资增速低位徘徊,工业增加值平稳增长,物价走低拉低消费增速。近期部分建材原料价格低位企稳,也许是减产所致,不足以掩盖经济下行压力,投资增速在16%的低位,工业增加值增速与上月持平。年度预算中的财政赤字仍未使用,稳增长政策空间充足,基建投资再度加码,有助于未来投资增长和工业生产企稳。实际消费增长保持稳定,物价水平走低拉低名义消费增速至11.5%。
新增贷款季节性下降,M1、M2增速稳中略降。受季节性因素影响,10月新增贷款较9月将明显下降,而非季节性因素推动信贷同比多增,新增贷款6200亿元左右。结合新增变化因素和翘尾因素,10月M2可比口径同比增速约12.8%,M1同比增速约4.7%,均稳中略降。
金融机构外汇占款负增长,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微观主体结售汇意愿不强,10月外汇占款下降约200亿元。顺差较高、沪港通等因素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支撑,但经济运行仍有下行压力、美元走强则抑制其升值,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利率水平可能小幅下降,基准利率和准备金率全面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表1:9月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数据一览表(红色为预测值)
CPI | (当月同比,%) |
预测数值 | 1.4 |
预测依据 | 根据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进入2014年10月份以来,食品价格整体下行。商务部监测的食用农产物价格在本月大多出现回落。综合判断,本月食品价格环比将比上月有较大幅度的下降,预计约为-1%左右。考虑近期非食品价格受到国内成品油价持续下调及居住类价格回落的影响,涨幅也明显收窄,预计本月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与上月也有小幅回落(约为1.2%)。同时,由于本月翘尾因素约为0.2%,比上月继续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综合以上原因,初步判断2014年10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3-1.5%左右,取中值为1.4%,本月CPI同比涨幅相与上月将继续出现小幅回落。 |
未来趋势判断及原因 | 考虑到四季度翘尾因素都在低位,影响CPI同比的关键要看新涨价因素的波动。而从目前来看,在经济增速运行缓中趋稳的背景下,四季度CPI同比的新涨价因素不会出现明显上升。我们维持下半年CPI同比涨幅会低于上半年的判断,预计下半年CPI同比增速将小幅回调至2.1%左右,全年CPI涨幅约为2.2%。 |
PPI | |
预测数值 | -2 |
预测依据 | 10月中旬全国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中29种下降、8种持平、13种上涨。根据商务部已公布的周频率生产资料价格走势看,10月前叁周生产资料细分指数中,黑色金属环比上升0.3%,其余4项全部环比下跌。有色金属价格环比下跌幅度扩大至-2.2%,橡胶产物、建材产物、化工产物环比分别为-1.2%、-0.6%、-0.5%。虽然10月中下旬部分生产资料及工业材料价格企稳,但PPI环比增速可能延续较大幅度负增长。同时考虑到10月翘尾因素为-0.03%,初步测算今年10月PPI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到-2%。 |
未来趋势判断及原因 | 国际市场工业产物价格整体低位运行,全球工业原料初级产物价格指数延续下跌趋势,连续叁个月走低至151.67点,欧洲PPI负增长幅度持续扩大,带来输入性通缩压力加大。上游原材料持续价格走低制约了工业产物出厂价格的反弹。目前一些积极因素正在酝酿,资源型产物及工业中间产物的限产减产有助于价格稳定,新一批稳增长项目有望提振需求。预计PPI同比跌幅有可能收窄,但负增长态势难以在短期内逆转,工业领域的通缩仍将延续。 |
制造业PMI | (%) |
预测数值 | 51.3 |
预测依据 | 制造业产出季节性回暖,9月加工贸易进口设备同比增速高达70.2%,进料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增速分别达到32.6%、17.2%,将带动10月制造业公司生产提速。9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0522亿元,连续2个月增量上升,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速止跌回正,恢复至5.25%,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公司扩大生产的意愿增强。然而,10月前叁周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55.2万吨,环比、同比增速分别-4.1%、-10.4%,延续了负增长态势;9月铁路货运量同比-5.46%,跌幅扩大,表明工业生产及流通领域依然疲弱,并未出现实质性的改善。总体判断,10月中采制造业PMI可能因为外需季节性回暖而小幅反弹,预计在51.3%左右。 |
未来趋势判断及原因 | 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时期,制造业产能过剩压力持续,公司扩大生产的预期和动力不强。第四季度稳增长政策及定向扶持政策将延续,为公司生产创造更好的环境。今年新增1000万就业目标已完成,或许制造业PMI就业指标能够改善。总体判断,年内制造业PMI处于扩张区间,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没有出现明显好转,持续回升的动力不足。随着季节性因素的减弱,制造业PMI仍有回落的可能。 |
出口 | (当月同比,%) |
预测数值 | 11 |
预测依据 | 西方国家需求旺季带来加工贸易订单回升,出口将保持在较高水平。美国10月制造业PMI依然高达56.2%,工业产出上涨,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走高,失业率下降至5.9%,为2008年7月以来新低。日本上调消费税的后续影响逐渐减弱,制造业PMI升至51.7%的7个月新高,国内需求、就业、收入均出现改善,经济可能实现温和复苏。但外需存在的风险因素不容忽视,虽然欧元区通缩风险持续,德国10月商业景气指数连续第6个月下滑至103.2,商业现况指数跌至108.4。10月BDI指数呈“U”形,从月初1055点跌至10月16日930点后又反弹至月末1285点,表明国际市场波动较大。此外,香港占中事件严重影响对港经贸往来,或将导致10月出口增速比上个月有显着回调。综合判断,预计10月出口增速11%左右。 |
未来趋势判断及原因 | “一带一路”规划区域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相关专项规划的出台将开拓对外经贸新空间。美联储如期结束QE,加息窗口可能在明年中期。欧央行QE正在扩大,自启动资产购买项目购买法国和西班牙的短期贷款抵押债券后,再次购买意大利抵押债券,并且或将认购公司债券,刺激欧洲经济企稳复苏。全球经济增长疲软且不平衡,IMF下调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至3.3%。地缘政治局势持续恶化,对国际市场造成冲击。综合判断,外需整体向好,年内出口增速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
进口 | (当月同比,%) |
预测数值 | 5 |
预测依据 | 公司去库存阶段仍在延续,制造业PMI进口指数持续下跌至48%的萎缩区间,预示近期公司进口意愿较弱。10月下旬大豆、玉米、铁矿石港口库存分别656万吨、204万吨、10581万吨,依然处于较高位置,近期均有所下降,表明当月进口量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CRB综合指数跌至459点,布伦特原油价格低至85美元/桶的近4年新低,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低至298点,将压低以价计算的进口增速。由于需求旺季加工贸易订单增长,促进加工贸易原材料进口,有助于当前进口增长。综合判断,预计10月进口增速5%,比上月小幅回调。 |
未来趋势判断及原因 |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具体有5项措施,包括调整《鼓励进口技术和产物目录》,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扩大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进口,推动进口管理便利化,采用跨境电子商务新模式,将有助于今后进口增长。然而,去库存过程还将延续,短期内对进口实际需求难以显着改善。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跌,市场机构普遍调低未来原油、铜等商品价格,对我国进口带来进口价格福利的同时将影响进口同比增速。综合判断,进口将保持低速增长。 |
固定资产 投资 | (累计同比,%) |
预测数值 | 16 |
预测依据 |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累计同比增速继续下降,1-9月累计低至12.4%,比1-8月低了0.4个百分点,将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从周频的水泥价格看,全国水泥价格整体低位运行,降幅最明显的西南和西北地区水泥均价从月初337.5、315元/吨下跌至10月下旬330、310元/吨。近期出现一些积极因素,华东和中南地区水泥均价呈现季节性回升,分别从月初325.71、310.83元/吨上涨至326.43、316.67元/吨。10月钢材价格出现趋稳迹象,普钢综合价格指数从10月初109.45点小幅上升至28日110.92点。高频的螺纹钢、线材价格指数分别小幅走高至117.94、121.63点,但回升势头较弱,未必表明建筑建材行业回暖,也许是因为产量减少导致价格企稳。综合判断,投资依然疲弱,但积极因素在增多,预计1-10月固定资产累计同比增速放缓至16%。 |
未来趋势判断及原因 | 采掘业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已分别低至3.6%、13.8%,有进一步下跌趋势。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低至12.6%,目前难有好转迹象。近期发改委批复同意1500亿元的八大基建项目以及900多亿元的叁大铁路项目,半个月内批准了2500亿元的基建项目。2014至2015年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完成投资3712亿元,推进今明两年新开工44项水利工程建设,有助于未来投资增长。预计近期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位徘徊,未来基建投资加码将有助于投资增速企稳。 |
工业增加值 | (当月同比,%) |
预测数值 | 8 |
预测依据 | 10月主要工业制品、石油天然气产物价格下跌,中旬液化石油气、涤纶价格跌幅达到-4.4%、-5.4%。煤炭市场景气指数低至-45.1点,10月末焦炭、动力煤价格分别为1046、519元/吨,由于煤炭减产及出口增长,价格呈现低位企稳迹象。目前山西商品煤日均产量205万吨,比上年12月日均304万吨和今年7-9月日均254万吨的产量分别下降34%和19%。纺织行业依然不景气,柯桥纺织价格指数位于104.31的低位,特别是原料类纺织品价格指数跌至86.72点。份行业看,采矿业增加值将继续走低,电力、燃气及水等行业由于去年同期基数持续降低而企稳,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受到10月外需提振有望保持稳定。综合判断,预计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与上月持平。 |
未来趋势判断及原因 | 原材料及工业产物价格持续负增长带来的工业领域通缩风险将延续,对工业增加值增长带来很大压力。前叁季度财政盈余2722亿元,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1.35万亿财政赤字计划还未使用,稳增长和定向支持小微公司仍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将促进工业生产趋稳。总之,工业增加值增速难以大幅回升,预计年内仍将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
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 | (当月同比,%) |
预测数值 | 11.5 |
预测依据 | 汽车类消费同比增速已连续5个月个位数增长,在汽车消费增速放缓和油价下调的影响下,石油类制品的消费处于低位。商品房销售面积负增长,特别是住宅销售累计同比增速-10.8%,导致相关的装潢材料、家电音响消费下跌。反腐败对餐饮消费带来影响,限额以上公司餐饮收入持续负增长,烟酒类消费增长乏力。通讯器材类消费持续接近30%的增速是最大亮点,日用品、服装、衣帽类商品消费能够保持稳定增长。综合判断,实际消费增速能够保持稳定,但由于物价水平走低,将拉低名义消费增速,初步预计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小幅回调至11.5%左右。 |
未来趋势判断及原因 | 今年前叁季度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6.9%,比上半年低了0.2个百分点,显着低于同期7.4%的GDP增速,实际收入增长放缓将制约未来消费支出。汽车市场出现不景气,汽车产量增速已连续2个月低于5%,随着10月-12月汽车生产去年高基数的到来,产量同比增速有可能降低为负,受此影响,汽车类消费增速在近期难以显着反弹走高。房地产市场下行,房价已连续5个月走低,将持续影响家具、家用电器、装潢材料等相关链条商品消费。股市回暖带来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对消费增长提供资金来源。从剔除物价波动影响的实际消费来看,近叁个月实际消费增速分别为10.5%、10.6%、10.8%,保持稳定并略有提速。消费税改革方案将很快公布,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及征收率,有助于化妆品、金银珠宝等奢侈品消费增长。国务院要求推进6大领域消费,推进消费扩大或升级,将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综合判断,实际消费增长能够保持稳定,但物价水平低位运行拉低名义消费增速在11%-12%之间。 |
新增贷款 | (10月新增绝对值,亿元人民币) |
预测数值 | 6200 |
预测依据 | 由于季节性因素,10月新增贷款较9月将明显下降,但当月非季节性因素将推动10月信贷同多增,新增贷款可达6200亿元的水平。首先,在新一批基建项目推动下,新增公司中长期贷款投放金额应同比较多。其次,受益于短期流动性支持,公司短期及票据贷款放缓趋势将出现反转。9月5000亿元常设借贷便利(SLF)应已下发,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有效的短期资金补充。此外,住房抵押贷款政策趋暖,商业银行住房贷款审批流程有所加快。10月是季节性购房旺季,住户中长期贷款预计也投放较多。不过,住户短期贷款受宏观调控及银行信贷政策影响较小,顺周期属性仍是主导因素,放缓趋势将延续。存款增长放缓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
未来趋势判断及原因 | 当前我国信贷供需关系存在行业、期限、投向、公司类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错配问题。在当前背景下,央行将采取支持重点领域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式鼓励信贷适度、有效投放。 |
M2 | (10月末余额同比,%) |
预测数值 | 12.8 |
预测依据 | 按央行公布的货币供应量存量数据,我国9月末广义货币存量为120.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约为11.6%,与可比口径同比数据12.9%有较大差异。按9月12.9%可比口径同比涨幅,扣除翘尾因素,及10月新增变化因素估算,10月M2可比口径同比增速约为12.8%。 |
未来趋势判断及原因 | 叁季度以来M2增速明显下降。当前金融机构存款占社会金融资产的比重正处于持续下降期。在现行广义货币统计框架下,流通中的货币、单位活期存款、个人存款增速同比增速分别仅为4.16、4.76和9.02%,且这一过程在金融脱媒程度持续提高,存款偏离度考核的推动下将略有加快。 |
M1 | (10月末余额同比,%) |
预测数值 | 4.7 |
预测依据 | 我国狭义货币统计由流通中的货币和单位活期存款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流通中货币的季节性和趋势性十分显着,有较强的可预测性,余额在10月将有所下降。狭义货币的预测重点在于单位活期存款(包括企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活期存款)。10月份,季节性和趋势性因素主要表现为公司季初集中上缴税费,公司活期存款将明显下降。不过,预计本月事业、机关、部队和社会团体获得的各类拨款留存较多,有利于单外活期存款增加。综合多方面因素,预计本月狭义货币余额同比增速约4.7%。 |
未来趋势判断及原因 | 狭义货币持续低速增长是我国短期金融形势的特征之一,交易电子化程度提高、利率市场化、经济景气度下降、货币创造放缓等多重原因,形成了流通货币、公司活期存款留存放缓,高流动性货币增速总体下降的态势。 |
外汇占款 | (10月新增绝对值,亿元人民币) |
预测数值 | -200 |
预测依据 | 外管局数据显示,我国第二季度国际收支顺差572亿美元(其中资本项下逆差162亿美元),较2013年同期缩小637亿美元,且外管局最新新闻稿显示叁季度国际收支出现净逆差约1亿美元;9月银行结售汇差额为 -163亿美元,延续了8月逆差的格局;此外,央行9月外汇资产也有134亿元人民币的下降。预计在10月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将持续,但微观主体结售汇意愿难以迅速恢复,且央行也有一定对冲实体经济换汇需求,稳定短期汇率的倾向。故此,预计10月外汇占款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幅度约在200亿元人民币左右。 |
未来趋势判断及原因 | 9月外汇相关数据存内在矛盾:即期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482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结售汇逆差523亿元人民币,央行外汇资产下降134亿元人民币,但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略却升11.4亿元人民币。目前看可能是统计口径、时滞问题导致。近期我国经常项下顺差将保持高位;但在跨境资本流动方面,由于境内外利差趋于缩窄、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风险有所上升、人民币汇率结束明确上行趋势等因素,境内资本有一定的流出压力。特别是私人部门出现了结汇意愿下降、购汇意愿上升的态势,不利于外汇占款增加。预计今年后期外汇占款余额将维持总体同比少增的态势,年内新增规模将小于去年同期。 |
汇率 | (11月末央行中间价,美元兑人民币) |
预测数值 | 6.13-6.16 |
预测依据 | 预计11月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沪港通可能实施等因素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支撑;但经济运行仍有下行压力、房地产市场下行、美元总体依然走强、市场预期仍有分化则抑制升值。在经济仍有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政策上人民币不宜持续升值,但在APEC会议之前和举办期间可能保持稳中有升。总体来看,11月人民币汇率继续双向小幅波动,总体可能微幅贬值。 |
未来趋势判断及原因 | 年内来看,在出口增速继续回升及股市阶段性走强的影响下,人民币有升值压力。但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在,市场预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持续长时间的单边升值预期难以再现。因此,人民币汇率继续双向小幅波动。 |
基准利率 | (11月末央行存款基准利率,%) |
预测数值 | 3 |
预测依据 | 在宏观调控坚持不进行大规模刺激的总体基调下,基准利率和准备金率全面调整的可能性依然不大。由于贷款利率下限已经放开、贷款基础利率(LPR)已经推出,贷款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市场化,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的意义已经不大。同时,降低存款基准利率也受到金融脱媒、市场化存款规模扩大、存款利率上升压力较大的制约。在新的利率传导机制形成以前,预计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会比较审慎。 |
未来趋势判断及原因 | 预计货币政策总体基调保持稳健,实际操作略偏宽松,但不会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政策全面放松的可能性不大。在此情况下,主要是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灵活调节,基准利率保持基本稳定的可能性较大;尽快完善抵押补充贷款机制(PSL),提高制度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货币当局对基础货币投放的控制能力。 |
市场利率 | (11月末7天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 |
预测数值 | 2.8-3.0 |
预测依据 | 受稳中偏松政策影响,加之临近年终财政存款开始下放,货币市场利率仍将保持在合理低位。11月外汇占款仍可能较为低迷,不利于货币市场利率下降。但预计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继续适时灵活,并维持净投放的格局,同时也不排除进一步的定向宽松措施出台,从而有利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稳定。再考虑到银行也有一定程度的惜贷、惧贷,会进一步导致资金“淤积”在银行间市场。总体看,11月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总体依然平稳充裕,利率水平维持在低位,可能进一步小幅下降。 |
未来趋势判断及原因 | 年内来看,尽管有外汇占款持续低迷、银行存款增长持续存在压力等因素的不利影响,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基础货币投放方式调整和财政存款下放应能对冲这一不利影响。此外,受影子银行监管加强、同业业务监管规范的影响,银行同业资产配置下降对货币市场资金的也有一定正面作用。存款偏离度管理的实施也有利于减少银行在月末将同业资金和一般存款进行腾挪,从而减缓货币市场利率波动。年内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公司融资成本居高难下,在此情况下,预计公开市场操作仍将以保持市场流动性平稳充裕为主要目的,定向宽松政策可能继续实施。总体上看,货币市场总体平稳,市场利率维持在平稳较低的水平。 |
声明:
本报告由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撰写发布。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交通银行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报告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预测。该观点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在不同时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可能会发布与本报告观点和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上一篇:影子银行:野蛮生长抑或应运而生
下一篇:明年经济增长目标7%左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