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二届地坛论坛于6月25日-6月26日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本文系主题演讲。
非常荣幸与各位专家进行一个交流,也感谢主办单位、主持人给我的支持。我今天的题目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低碳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低碳经济这个题目意义非常重大,它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的战略性课题。这个战略性课题对中国来讲就是如何参与国际体系及在中国落地。
在这个课题里面给大家交流哪些问题呢,第一个就是要不要做这件事儿;第二个就是有哪些事要做,这些事总共有多大空间;第叁个,怎么做这件事儿,这里面我们先看一看第一个方面的问题。
这个图里是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量,其浓度在不断增加,1970年到2004年就增加了70%,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就是气侯变化、冰川融化,以及南极的冰面消融,最后海平面上升。对此也有有一定的质疑,2001年美国未能签署《京都议定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认为这两个之间不具有直接的关系,关键的问题是二氧化碳能不能引起气温升高,这两个之间到底有没有直接联系,我想从两个角度来讲给大家做一个沟通,第一个角度,就像我们看病,我们怎么看病呢?一边是有病,一边是检查各项指标,就是我的哪些指标发生了变化,在这里边我们看看,工业革命以来在全世界整个的大气层里面发生了最大的变化就是二氧化碳这个量增大了。1832年之前,平均的二氧化碳的量总体上是284个笔笔惭,到现在从1832年至今开始逐步的升高,到现在大概在384笔笔惭,在这之前没有变化,在这之后猛然间变化,其他方面又都没有变化,我们就可以说,如果从看病的角度来看,一边是有病,一边就发生了这一项重大变化,就可以说两个之间至少有一定的关系。
第二,二氧化碳到底对气温有没有作用。如果我们把围绕地球整个大气层排除掉二氧化碳,我们整个地球的平均温度大概是负十八度,现在我们大气层里面,平均温度是多少呢?由于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存在,在1832年之前,平均的温度一直在大约15左右,这些年一下升高了,这里面就可以看到,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大气中间高了也不行,没有也不行,就得是保持到一定的浓度才可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未来一定推行低碳经济,一定要把高的指标给降下来。
这么一来我们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说在金融机构,一定要在低碳经济中发挥作用。《京都议定书》之后,碳交易市场呈现了爆发性的增长,爆发性增长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对于《京都议定书》有关的,一个是欧盟的体系,假如《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后终止了该怎么办?最大的可能就是欧洲体系作为全球的引领,仍在发挥巨大作用,这就是趋势之一。
这么一来的话,未来的前景市场比较广阔的背景下我们就考虑另外一个问题了,金融机构要不要介入?为什么要介入?碳排放权的金融属性的出现呼吁金融机构的介入,我们大家都知道,如果碳排放权跟金融属性没关,金融机构的参与将是很有限的,如果有金融属性就多了。当年黄金有金融属性,然后石油的金融属性,包括煤炭,还有粮食都开始呈现了一定的金融属性,那么这么一来,就开始了新的领域,碳排放权金融属性的出现,这就意味着与碳有关的金融业务存在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还意味着谁引领这个潮流,未来的计价货币将是那种货币。假如《京都议定书》不能成功的话,或者2012年终止的话,一个最大的可能就是说,欧元在未来的碳排放体系中间发挥突出重要的作用,未来这个趋势就出来了。
金融机构在里面到底能做什么事儿,政府包括政策制定这些方面,刚才几位专家也都提到了,包括银监会出台了相关规定,相关规则,政府是来制定规则的,金融机构主要两个大的领域:一个大的领域就是在于交易领域,我能够做各类的交易,同时包括各种各样的衍生产物交易,那么在第二个领域的话,就是资产配置,促进资金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投放到低碳产业,使整个经济向良性发展,向低碳经济发展,这就是金融机构能发挥哪些作用。
我们现在看第二部分,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参与低碳经济的整个经验或者教训,这里关键是做了哪些事儿,有哪些领域,总的可以概括为叁个层次,一个是从被动走向主动,一个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一个是从传统到创新,一个是从单一到多元化,总体趋势又可以分为叁个大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金融机构被动地将环境因素纳入到信贷风险的管理归纳体系,像刚才我举个例子来讲,刚才李处还有杨天美九一厂制作提到的,授信的管理体系,就是在监管部门制定了一个规则,然后商业银行根据要求将这些因素引进来相关授信体系。
第二,在传统的金融产物中间,引入低碳概念,变被动为主动,刚才有专家也提到了,比如哪个银行信用卡里面引入了一些概念。
第叁,参与碳金融市场的战略,创建金融产物。
这里先看第一条,第一条里面又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就是哪个层次里我们有多少事情可以做,第一方面,被动将环境因素纳入到信贷风险管理体系里面去,这里有几个,比较低一点的就是商业银行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参与或赞助环境类公益活动,国际大银行都这样做了,咱们中字头银行业开始发布报告了。第二个是说,引入外部赤道规则,引入这个原则,实际上国际大银行多数都引入了这个规则。在这里的问题在于,对于银团贷款,这个标准上实行的不是非常严格的,这个就存在一定问题。第叁,开发自身的绿色环保标准。
第二个,在传统金融产物之间引入低碳概念,引入传统有关的金融产物,只要是相关的,都可以引入相应的低碳概念,在这里面包括贷款类,存款类,信用卡类,债券类,私募股权类。前几天上海市政府办了一个活动,是与成立碳基金有关部门的,它就是把低碳这个概念引到基金里面去,当然还有保险。现在银行做的理财做的比较多,理财也可以引入到低碳概念。
第叁,创新低碳金融产物,进入高级阶段。
我们看一看第叁个问题,我们国家银行业参与低碳经济的现状、问题和前景。我们国家银行到底处在哪个阶段,在第一个方面,比如几大银行都采取了环保的一票否决制,兴业银行加入赤道规则,中信银行碳资产管理部,在这里包括李处长也专门提到了其他银行颁顿惭融资,我们中国银行在颁顿惭融资发挥了作用,都在理财方面引入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这总体上处于接近第二个阶段,但是也有少量的领域在第二、第叁阶段里面都有了,这就是中国的整体情况。
第二个角度,我国银行业参与过程中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四缺。第一个就是缺人才,总体上来看,这个对中国银行业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我们在这块儿缺人才。第二个领域,我们缺技术,我们希望在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包括国际组织,能够给中国的金融机构提供先进技术,帮助中国的金融机构在这方面赶上去。第叁个方面缺少动力,缺少内在的动力,因为这个不是约束性的,都是自己主动性的,动力不足。第四,政策监管还不到位。由于这个是新兴的,各项政策还没有完全的制定出来。
第叁个角度,中国银行业参与低碳经济前景广阔。第一个提案就是领导重视,李克强副总理在一次会上专门讲话中特别指出,通过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不仅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现实和长远需要,而且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举措,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第二,纳入到国家规划,十二五规划里面,明确指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探索建立低碳产物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制度,建立碳排放市场。一个是领导重视,一个是纳入到中国的最高等级国家规划。
第叁个方面,我们国家的银行参与低碳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叁大问题,第一个问题,解决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这个方面的矛盾,这个矛盾确实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发展问题比较大,我必须把这两个问题这一对矛盾妥善解决
第二个问题,到底从哪个行业开始,刚才有专家特别提到,是电力、航空,还是钢铁呢,是从哪个行业,还是从哪个地区,实际上中国的若干个地区都争相成为试点区。比如重庆、广东,其他地区也都争相试点,中国在这方面努力还是巨大的。第叁个方面,与其他体系的衔接,我刚才也提到,中国的体系特别要注重给谁呢?跟欧洲有关体系的衔接,如果不处理好与国际顶尖体系的衔接会有问题,这个体系光我们自己承认,转不起来,我只有把我的体系与国际体系有机融合才能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发展一个要跟国际体系接轨,在国内解决落地,在国际上解决接轨,得把这两个事儿解决好。
我国银行业参与低碳的前景到底该怎么发挥作用,第一个方面,就要求我们发挥融资作用,激励公司参与交易市场,那么就是说,能通过这个引导整个社会都参与到低碳经济里面去。第二个就是说,发挥创新功能,创新低碳金融产物,是把这个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产物,把这个理念放进来。第叁个方面,发挥中介功能,帮助公司发现交易对手,我们作为节能机构,发挥中介功能,在这里面,我觉得总体上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层次,有两个方面具有约束力,一个方面是市场,将来比如说每个人买东西的时候,或者是用产物的时候,都有一个低碳理念,这样就会让生产者都会引导到,你要是买这个产物,如果没有这个标识的,如果没有低碳表示的产物大家都不买,这样市场都会去引导。
第二个,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监管机构,在把低碳的概念引入到制定规则、制定标准中去,在设计产物还有交易中间,都把低碳经济给放到里面,这样才能真正的推动金融业与低碳经济密切的关系。我的结论有这么两点,世界各国共同努力起来,然后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大气环境,金融机构要努力为保护家园、保护地球,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谢谢大家!
非常荣幸与各位专家进行一个交流,也感谢主办单位、主持人给我的支持。我今天的题目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低碳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低碳经济这个题目意义非常重大,它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的战略性课题。这个战略性课题对中国来讲就是如何参与国际体系及在中国落地。
在这个课题里面给大家交流哪些问题呢,第一个就是要不要做这件事儿;第二个就是有哪些事要做,这些事总共有多大空间;第叁个,怎么做这件事儿,这里面我们先看一看第一个方面的问题。
这个图里是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量,其浓度在不断增加,1970年到2004年就增加了70%,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就是气侯变化、冰川融化,以及南极的冰面消融,最后海平面上升。对此也有有一定的质疑,2001年美国未能签署《京都议定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认为这两个之间不具有直接的关系,关键的问题是二氧化碳能不能引起气温升高,这两个之间到底有没有直接联系,我想从两个角度来讲给大家做一个沟通,第一个角度,就像我们看病,我们怎么看病呢?一边是有病,一边是检查各项指标,就是我的哪些指标发生了变化,在这里边我们看看,工业革命以来在全世界整个的大气层里面发生了最大的变化就是二氧化碳这个量增大了。1832年之前,平均的二氧化碳的量总体上是284个笔笔惭,到现在从1832年至今开始逐步的升高,到现在大概在384笔笔惭,在这之前没有变化,在这之后猛然间变化,其他方面又都没有变化,我们就可以说,如果从看病的角度来看,一边是有病,一边就发生了这一项重大变化,就可以说两个之间至少有一定的关系。
第二,二氧化碳到底对气温有没有作用。如果我们把围绕地球整个大气层排除掉二氧化碳,我们整个地球的平均温度大概是负十八度,现在我们大气层里面,平均温度是多少呢?由于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存在,在1832年之前,平均的温度一直在大约15左右,这些年一下升高了,这里面就可以看到,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大气中间高了也不行,没有也不行,就得是保持到一定的浓度才可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未来一定推行低碳经济,一定要把高的指标给降下来。
这么一来我们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说在金融机构,一定要在低碳经济中发挥作用。《京都议定书》之后,碳交易市场呈现了爆发性的增长,爆发性增长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对于《京都议定书》有关的,一个是欧盟的体系,假如《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后终止了该怎么办?最大的可能就是欧洲体系作为全球的引领,仍在发挥巨大作用,这就是趋势之一。
这么一来的话,未来的前景市场比较广阔的背景下我们就考虑另外一个问题了,金融机构要不要介入?为什么要介入?碳排放权的金融属性的出现呼吁金融机构的介入,我们大家都知道,如果碳排放权跟金融属性没关,金融机构的参与将是很有限的,如果有金融属性就多了。当年黄金有金融属性,然后石油的金融属性,包括煤炭,还有粮食都开始呈现了一定的金融属性,那么这么一来,就开始了新的领域,碳排放权金融属性的出现,这就意味着与碳有关的金融业务存在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还意味着谁引领这个潮流,未来的计价货币将是那种货币。假如《京都议定书》不能成功的话,或者2012年终止的话,一个最大的可能就是说,欧元在未来的碳排放体系中间发挥突出重要的作用,未来这个趋势就出来了。
金融机构在里面到底能做什么事儿,政府包括政策制定这些方面,刚才几位专家也都提到了,包括银监会出台了相关规定,相关规则,政府是来制定规则的,金融机构主要两个大的领域:一个大的领域就是在于交易领域,我能够做各类的交易,同时包括各种各样的衍生产物交易,那么在第二个领域的话,就是资产配置,促进资金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投放到低碳产业,使整个经济向良性发展,向低碳经济发展,这就是金融机构能发挥哪些作用。
我们现在看第二部分,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参与低碳经济的整个经验或者教训,这里关键是做了哪些事儿,有哪些领域,总的可以概括为叁个层次,一个是从被动走向主动,一个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一个是从传统到创新,一个是从单一到多元化,总体趋势又可以分为叁个大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金融机构被动地将环境因素纳入到信贷风险的管理归纳体系,像刚才我举个例子来讲,刚才李处还有杨天美九一厂制作提到的,授信的管理体系,就是在监管部门制定了一个规则,然后商业银行根据要求将这些因素引进来相关授信体系。
第二,在传统的金融产物中间,引入低碳概念,变被动为主动,刚才有专家也提到了,比如哪个银行信用卡里面引入了一些概念。
第叁,参与碳金融市场的战略,创建金融产物。
这里先看第一条,第一条里面又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就是哪个层次里我们有多少事情可以做,第一方面,被动将环境因素纳入到信贷风险管理体系里面去,这里有几个,比较低一点的就是商业银行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参与或赞助环境类公益活动,国际大银行都这样做了,咱们中字头银行业开始发布报告了。第二个是说,引入外部赤道规则,引入这个原则,实际上国际大银行多数都引入了这个规则。在这里的问题在于,对于银团贷款,这个标准上实行的不是非常严格的,这个就存在一定问题。第叁,开发自身的绿色环保标准。
第二个,在传统金融产物之间引入低碳概念,引入传统有关的金融产物,只要是相关的,都可以引入相应的低碳概念,在这里面包括贷款类,存款类,信用卡类,债券类,私募股权类。前几天上海市政府办了一个活动,是与成立碳基金有关部门的,它就是把低碳这个概念引到基金里面去,当然还有保险。现在银行做的理财做的比较多,理财也可以引入到低碳概念。
第叁,创新低碳金融产物,进入高级阶段。
我们看一看第叁个问题,我们国家银行业参与低碳经济的现状、问题和前景。我们国家银行到底处在哪个阶段,在第一个方面,比如几大银行都采取了环保的一票否决制,兴业银行加入赤道规则,中信银行碳资产管理部,在这里包括李处长也专门提到了其他银行颁顿惭融资,我们中国银行在颁顿惭融资发挥了作用,都在理财方面引入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这总体上处于接近第二个阶段,但是也有少量的领域在第二、第叁阶段里面都有了,这就是中国的整体情况。
第二个角度,我国银行业参与过程中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四缺。第一个就是缺人才,总体上来看,这个对中国银行业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我们在这块儿缺人才。第二个领域,我们缺技术,我们希望在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包括国际组织,能够给中国的金融机构提供先进技术,帮助中国的金融机构在这方面赶上去。第叁个方面缺少动力,缺少内在的动力,因为这个不是约束性的,都是自己主动性的,动力不足。第四,政策监管还不到位。由于这个是新兴的,各项政策还没有完全的制定出来。
第叁个角度,中国银行业参与低碳经济前景广阔。第一个提案就是领导重视,李克强副总理在一次会上专门讲话中特别指出,通过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不仅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现实和长远需要,而且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举措,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第二,纳入到国家规划,十二五规划里面,明确指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探索建立低碳产物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制度,建立碳排放市场。一个是领导重视,一个是纳入到中国的最高等级国家规划。
第叁个方面,我们国家的银行参与低碳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叁大问题,第一个问题,解决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这个方面的矛盾,这个矛盾确实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发展问题比较大,我必须把这两个问题这一对矛盾妥善解决
第二个问题,到底从哪个行业开始,刚才有专家特别提到,是电力、航空,还是钢铁呢,是从哪个行业,还是从哪个地区,实际上中国的若干个地区都争相成为试点区。比如重庆、广东,其他地区也都争相试点,中国在这方面努力还是巨大的。第叁个方面,与其他体系的衔接,我刚才也提到,中国的体系特别要注重给谁呢?跟欧洲有关体系的衔接,如果不处理好与国际顶尖体系的衔接会有问题,这个体系光我们自己承认,转不起来,我只有把我的体系与国际体系有机融合才能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发展一个要跟国际体系接轨,在国内解决落地,在国际上解决接轨,得把这两个事儿解决好。
我国银行业参与低碳的前景到底该怎么发挥作用,第一个方面,就要求我们发挥融资作用,激励公司参与交易市场,那么就是说,能通过这个引导整个社会都参与到低碳经济里面去。第二个就是说,发挥创新功能,创新低碳金融产物,是把这个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产物,把这个理念放进来。第叁个方面,发挥中介功能,帮助公司发现交易对手,我们作为节能机构,发挥中介功能,在这里面,我觉得总体上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层次,有两个方面具有约束力,一个方面是市场,将来比如说每个人买东西的时候,或者是用产物的时候,都有一个低碳理念,这样就会让生产者都会引导到,你要是买这个产物,如果没有这个标识的,如果没有低碳表示的产物大家都不买,这样市场都会去引导。
第二个,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监管机构,在把低碳的概念引入到制定规则、制定标准中去,在设计产物还有交易中间,都把低碳经济给放到里面,这样才能真正的推动金融业与低碳经济密切的关系。我的结论有这么两点,世界各国共同努力起来,然后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大气环境,金融机构要努力为保护家园、保护地球,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谢谢大家!
下一篇:化解希腊债务危机需通盘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