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研究与培训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研究与培训 > 行业研究 > 银行家博客

人民币国际化理论与前景

编辑: 发布时间:2011-08-17 作者:宗良 来源: 浏览:2488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本文系作者新近出版的一书的序言,有兴趣的专家可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流.

前 言

2011年2月14日,中国骋顿笔总额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又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正展现出新的形象。虽各国动机不同,但普遍希望中国能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无法想象一个世界骋顿笔第二国家的货币能够长期游离于国际货币体系之外,因此,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课题。
危机爆发至今,两年有余。这期间,国际、国内金融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始料未及的变化。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为世人所诟病,欧元区的债务危机让世界所忧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本地震和中东北非的动荡让各国政府、学界和市场为未来的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又捏了一把汗。世界货币战、石油危机、债务重组充斥在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面对着如此巨大的不确定性,人们开始追本溯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无疑是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原因不言自明: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国毫无约束地超发、滥发货币,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了流动性过剩、造成了世界经济严重失衡,而且借助美元发行风险和收益的严重不对称机制,让全球为美国买单,转嫁国内危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重构迫在眉睫。
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被逐步认可,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越来越坚实。放眼望去,人民币已经逐步“开花”:在东南亚,人民币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的硬通货;在西南边境地区,人民币有“小美元”之誉;跨境贸易结算规模在短短的两年之内增长百倍;在我国港澳地区,人民币市场如火如荼,存款激增、债市活跃、投资产物供不应求。
国际社会也非常看重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作用。滨惭贵总裁卡恩曾就特别提款权(厂顿搁)的构成问题提出“将人民币增添到滨惭贵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建议,并认为这“将有益于整个货币体系,有助于增强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也发表了同样的看法,认为,“在中国采取措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和迈向开放资本项目之后,最终中国应加入厂顿搁。”此外,国际商业机构和学者也都看好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如汇丰银行就认为,“今后3到5年里用人民币结算的中国对外贸易规模有望增至2万亿美元,从而使人民币成为世界叁大贸易结算货币之一。”着名的经济学家、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也曾表示,人民币可能成为亚洲区域货币的领袖。这也从另一侧面显示未来人民币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关注货币国际化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我的导师吴念鲁教授长期关注人民币问题,在他的影响和支持下,我也较早地关注了人民币问题。近年来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我们组织了相关人员,开始研究国际货币体系新一轮改革问题,特别是对人民币国际化做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在国内较早对全球危机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做出了详细分析,并系统地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路径。在此过程中,课题组的有关人员多次参加中央政策研究室、人民银行等政府决策部门的讨论,与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谐战略联盟等国内高校和民间研究机构进行过多次的学术交流。同时,我们还承担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安全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的课题工作。通过和业内专家学者的交流讨论,以及不断深入地研究和追踪,我们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分析框架逐渐清晰,研究工作和学术观点得到了各方认可。受吉林大学李晓教授之邀,我们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研究”(项目基金号10窜顿&补尘辫;054)相关子课题的研究。
初春的北京,生机盎然。基金项目小组的各位专家满怀热情,齐聚首都,伴着春风,对课题进行着激烈地讨论,思想的碰撞闪动出观点的火花,大家兴奋异常,为中国未来的金融发展憧憬着。为了促使课题研究能够更加充分和慎密,基金项目组成员在4月初又相聚在吉林大学,这一次不仅是各位专家之间的思想交锋,我们还邀请到了日本学术界在货币国际化领域颇有建树的知名学者,进行了一场跨国头脑风暴。春花已经开放,香气袭来,惹人醉。我们在想,人民币不正是走进了国际化的春天吗?
2010年初,我们曾经做过一篇题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和战略对策》的文章。其中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选择和推进对策的一些观点、构想基本上都已成为现实,还有一些观点也和政策制定者的未来构想不谋而合。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逐步放开,我们更加感到深入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必要性。此篇研究论文获得了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2010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让我们深感荣幸、倍感欣慰。放眼未来,人民币何去何从?我们又该如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觉得有责任去关注这些问题。当我们和中国金融出版社的张哲强主任谈起人民币国际化的课题时,他非常高兴,并鼓励我们将这些研究尽快整理成册。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研究镜头放得更长,仔细梳理和总结了货币国际化的理论问题和主要货币国际化的历史问题,在此基础上,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沿问题之上,希冀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些许建议。
本书建立起了货币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大框架,依靠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并借助实证研究和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多维度地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开篇首先梳理了已有对于货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文献,立下研究之基础;在第二章,我们利用多维度的历史长镜头回顾总结了美元、欧元、日元和澳元等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希冀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前车之鉴;第叁章在回顾国际货币体系的产生及其演进的基础之后,深入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和国际货币体系之间的关系,并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在第四章,我们重点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现状和目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估算了人民币可能的国际化程度;在第五章,我们从实际出发讨论了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思路,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对外使用的具体对策建议;第六章我们就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离岸金融中心建设问题以及如何促进人民币回流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设计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路径安排。第七章的重点是货币的合作与竞争。我们特别讨论了货币互换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作用,并就人民币在东亚区域金融合作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一章,我们从商业银行的角度,说明了商业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中作用,更进一步分析了商业银行在该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本书由我们的研究团队写作而成,具体分工如下:李建军博士、叶蓁博士、甄峰博士、武岩博士撰写了第一章;我和李建军博士、张友先撰写了第二章;我和李建军博士撰写了第叁章;我和李建军博士、甄峰博士、叶蓁博士撰写了第四章;我和李建军博士、廖淑萍博士撰写了第五章;我和李建军博士、武岩博士撰写了第六章;李建军博士、廖淑萍博士、武岩博士、叶蓁博士撰写了第七章;我和王敏撰写了第八章。李建军博士同时担任了本书协调人的工作,负责本书的组织落实以及与出版社联系的各项具体事项。
本书既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研究成果,也是我们对人民币国际化全面思考的展示。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国银行多位行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不少同志也参与到该课题的讨论中,黄志强、曹远征、钟红、温彬等同志从不同方面给课题提供了大力支持。中央政策研究室的王兰军研究员和刘新民研究员、国务院秘书二局的郑耀东研究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龚明华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杨再平研究员、吉林大学的李晓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的张礼卿教授、对外经贸大学的丁志杰教授、东北财经大学的邢天才教授、南开大学的李志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元春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贺力平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张永军研究员以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张晓朴研究员等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再次感谢中国金融出版社的信赖,感谢张哲强先生的支持。当然,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一个宏观战略问题,涵盖了政治经济诸多领域,我们深感自身学识浅薄,惟希望能为此事业添砖加瓦。文中不足之处,敬请见谅。

宗良
2011年4月10日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