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研究与培训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研究与培训 > 行业研究 > 银行家博客

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编辑: 发布时间:2012-01-21 作者:宗良 来源: 浏览:1780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发表于近期的.
2011年11月4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了29家具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名单,中国银行作为新兴市场的唯一一家银行入选。中国银行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是新兴市场银行业崛起的重要表现。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崛起,预计未来中国将有更多银行加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列,这将对我国银行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银行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一、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缘起与监管框架

为避免国际大银行倒闭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贵厂叠根据全球活跃程度、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复杂性等指标(见表1),评估出全球2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其中,美国8家、英国4家、日本3家、法国4家、德国2家、瑞士2家、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瑞典、比利时、中国各1家。中国银行是中国乃至新兴经济体中唯一入选的银行。

表1:骋-厂滨叠蝉的相关评估指标和权重
指标和权重 内涵 细分指标 指标权重
1. 跨境活动
(Cross-jurisdictional activity,20%) 跨越司法管辖权的业务活动 跨境的债权 10%
跨境的债务 10%
2. 规模
(Size,20%) 单个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总水平 总敞口规模(与杠杆率计算方法一致) 20%
3. 可替代性(Substitutability,20%) 如该机构倒闭,其他机构能否提供相同服务 支付结算系统发生额 6.67%
托管金融机构资产余额 6.67%
承销各类股票与债券价值 6.67%
4. 关联性(Interconnectedness,20%) 与系统内其他金融机构的联系 银行间资产 6.67%
银行间负债 6.67%
批发融资比率 6.67%
5、复杂性
(complexity,20%) 金融机构业务的复杂程度有关 OTC衍生产物名义值 6.67%
Level 3资产 6.67%
交易账户和可供销售资产 6.67%

根据巴塞尔Ⅲ的要求,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达到4.5%,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6%,在此基础上还要增加2.5%的资本留存附加,以及0-2.5%的资本留存附加。为了增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巴塞尔委员会要求对全球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实施更高的资本充足率,除满足巴塞尔Ⅲ的最低资本要求外,还将对这些银行提出1%-3.5%的附加资本金要求,且附加资本必须完全由普通股权益构成。系统重要性银行若没有达到附加资本要求,监管机构要求其制定资本补充计划,附加资本要求将从2016年起分阶段逐步实施,并在2019年1月完全生效,若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达标,监管当局应限制利润分配或采取其他监管措施。
巴塞尔委员会根据贵厂叠确立的监管改革思路,从加强银行体系稳健经营的角度,在确认一家金融机构为系统重要性机构后采用分段法来确定该银行具体应采用的附加资本金标准。分段法将系统重要性机构分为五个区间段,每段对应不同的附加资本金要求,得分越高的机构,需要的额外附加资本金就越多(表2)。实施资本附加要求有利于提高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抵御风险能力,减少其倒闭的可能性。
表2:分组确定的骋-厂滨叠蝉附加资本及要求
分段值 得分范围 最低普通股占风险加权资产比率要求
第5组
(一般为空) D以上 3.5%
第4组 C-D 2.5%
第3组 B-C 2.0%
第2组 A-B 1.5%
第1组 临界点-A 1.0%

除附加资本金之外,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面临数据报送、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监管要求。各国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母国监管当局应通过监管联席会议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实施持续、协调的风险评估;其次,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应当建立恢复和处置计划,并通过跨境危机处理小组协商确定每一家机构的危机合作协议;再者,建立由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所在国相关金融监管机构高级成员组成的同业评估委员会,对各国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政策框架进行评估,确保全球政策实施的一致性。

二、我国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金融机构将得到快速发展,未来可能有更多银行加入系统重要性银行之列,这对我国银行业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首先,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意味着将获得政府隐性担保,增强品牌效应,在金融市场融资时会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可一定程度降低融资成本。其次,进入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能在相当程度上反映银行规模、服务能力与水平、品牌价值等方面具有全球性的优势,这有助于银行吸引更多客户,特别是需要跨境用户服务的客户。第叁,入选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意味着更加严厉的监管要求,银行必须全力改进在风险管理上的不足,在资本充足性、流动性等方面苦下功夫,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高银行竞争力的基础。
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无疑也会对银行经营带来一定压力。资本补充压力使系统重要性银行不得不采取股权筹资、留存盈利等方式补充资本金,更多地从事资本占用少的中间业务;由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需要符合国际、国内双重监管标准,银行发展的约束条件增多,风险管理压力明显加大。
中国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是对其长期以来坚持国际化经营和跨境发展的肯定和认可,其发展战略也符合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本质要求。中国银行应以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契机,向国际一流银行最佳实践看齐,严格遵守国际化的监管标准,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为国际、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叁、支持我国大型银行加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逐步加深以及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我国银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在全球银行业的地位明显提高。同时,我国的金融监管水平迅速提升,金融体系更加稳定。中国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近年来金融改革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是对我国银行业国际市场地位和品牌的充分认可。总体上看,我国银行加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利大于弊,应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我国的银行加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目前我国大型银行与其他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海外业务规模小、全球化程度较低、国际业务关联度较低、风险管控能力有待提高以及尚无法形成覆盖全球的服务体系等。以2010年末数据为例,除中资银行外的全球前七大银行平均资产规模2.35万亿美元,海外资产平均规模1万亿美元左右,海外收入占比平均43%,其中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的海外收入占比甚至分别达到60%、70%;同期我国工、农、中、建四大行平均资产规模1.7万亿美元,海外资产平均规模不足1500亿美元,海外收入平均占比仅为8%,其中中国银行占比最高,也仅为22%。因此,有必要给予我国大型银行一定政策扶植,为有条件的银行加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坚定我国融入全球银行体系的基本方向。“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要“逐步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和大型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未来在积极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同时,以我国未来应有3-5家大型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作为银行业发展的目标,构建我国银行业资金融通全球化、金融产物和服务全球一体化、经营管理全球集约化的发展蓝图。
第二,支持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扩大资金来源。随着我国大型银行加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数量的增加,资本金的缺口日益显现出来,未来需要重视银行业补充资本的过程,同时完善资本管理战略。
目前我国四大银行资本充足率均低于全球性大型银行同业,平均核心资本与全球前10大银行相比相差200亿美元以上。当前补充资本金的主流方式有叁种:以财政或外汇储备注入国际资本;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为主的海外金融资本;以上市融资和股票市场再融资方式注入资本。我国可考虑逐步开放产业资本或外汇储备进入银行业,补充银行资本金,同时还可逐步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渠道。在银行资本金的补充上还可积极运用资产证券化工具,拓宽资金来源。同时,可综合衡量外债规模的影响,试点允许商业银行自主采用体外循环方式融资,选择市场容量较大、监管较为完善、发行成本较低的海外市场进行债券融资,直接用于海外业务发展。
第叁,调整监管方式,助力银行业稳步推进海外发展。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可考虑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定期审定银行业相关监管规定。目前我国监管仍存在一些不利于国际竞争的方面。例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遵守的贷款拨备比、贷存比要求等指标是我国监管特有的,国际大部分国家并没有此类指标;另外我国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杠杆率以及实施时间的要求较贵厂叠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动态调整海外贷款拨备比、贷存比、资本比率等指标要求,引导银行业稳步推进海外发展。由于全球活跃程度是评估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重要指标,可考虑逐步扩大银行业综合经营的范围、规模,推动银行业提升海外服务能力。
第四,引入国际监管标准,加强国际监管协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因其影响力,对维护国内、国际金融稳定意义重大。我国银监会历来高度重视对大型银行的监督和管理,前瞻性地引入了巴塞尔最新监管改革思路,创建了“腕骨”监管指标体系,提出了11.5%大型银行最低资本要求,成功举办了大型银行国际监管联系会议。我国应逐步改进监管条件,以利于提升大型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我国应积极建立国际监管协调机制,加强我国话语权,协助解决法律及监管争端,为我国银行业在海外开设机构、发展业务争取正当利益。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