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28日08:55 记者:刘红 金融时报(专访)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客户在金融产物和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多元化。针对客户需求的变化,商业银行加快了业务创新的步伐,尤其是近10年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百姓生活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就相关话题,记者采访了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本报专家组成员宗良。
记者:为什么说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过程就是金融产物和金融服务不断创新的过程?
宗良: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物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新活动,最终体现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物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
自从现代银行业出现以来,无论是银行传统的叁大业务、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体系、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还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制度都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金融创新。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金融创新一直伴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可以说,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就是产物不断创新的过程。
记者:请您先从产物创新方面谈谈近年来商业银行创新和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宗良:近年来商业银行创新成绩斐然,金融产物日益丰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积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加快了改革与创新的步伐,逐渐从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转移到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并重的轨道上来,纷纷推出各类创新产物。
首先,资产类业务创新表现为满足特定融资需要的业务品种。一是随着国内信用环境的不断优化及百姓个人信用观念的不断加强,商业银行推出了“留学贷款”、“住房按揭双周供”、“信用卡分期付款”、“多币种合一信用卡”等琳琅满目的创新产物,既满足了百姓生活中的各类资金需求,也为银行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奠定了基础。二是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商业银行创新了中小公司信贷模式,推出了“税收贷款”、“刷卡贷”、“周转通”、“易贷多”等多种创新产物,满足中小公司的“小、频、急”的资金需要。数据显示,2011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为小公司提供了10.8万亿元的贷款,同比增长25.8%。叁是绿色信贷方面,商业银行大力扶持绿色产业,创新了“滨贵颁能效贷款”、“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国际碳保理”等多项业务,推动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公司的发展,为百姓创造绿色生活环境。
其次,负债类业务创新则以各种结构性理财产物为主流,其挂钩对象涵盖汇率、股票、债券、大宗商品、期货等标的,包括:各类债券、大额存单、公司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银证通、银保通等产物。此外,商业银行还与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合作,代销各类保险产物和公募基金(包括多币种蚕顿滨滨基金等),为百姓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渠道,满足了客户不同的投资需求。据统计,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共发行各类理财产物共22441款,发行规模达到16.99万亿元。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商业银行理财产物为客户提供了较高的收益率。
再次,在中间业务领域,结算、咨询、担保承诺、投资银行、资产托管、基金托管、衍生金融产物交易等创新活动,为商业银行改变收入结构、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实施经营战略转型提供了契机。
最后,对公产物方面,以国际业务为例,商业银行一方面加大“走出去”的力度,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和兼并收购的方式,拓宽海外布局,为走出去的中资公司提供信用证、保理、发票融资、应收账款融资、银团贷款、双边贷款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还推出了人民币利率互换等金融衍生品业务,以及人民币跨境结算、人民币离岸债券、公司资产证明等新型国际业务。
对私产物方面,以出国留学业务为例,虽然留学手续复杂繁多,但商业银行提供的购汇、跨境汇款、国际信用卡、存款证明、保险、留学信贷、外币旅行支票等产物,能够为客户自申请留学起,到出国准备、海外学习和学成归国等阶段提供“一站式”的金融产物和服务,节省了客户的时间和精力。
记者:请您再从金融服务创新方面谈谈近年来商业银行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宗良:各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了金融服务、交易方式、交易手段等方面的创新力度,运用新思维、新方式和新技术研发出功能丰富,使用便捷的新产物,形成方便快捷、覆盖面广、全天候的服务网络,服务水平日益提高,既增强了银行服务综合竞争力,也为客户带来了便利和实惠。
在电子渠道建设方面,持续对各类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快速发展,突破了传统营业网点24小时营业的时间和空间局限,让客户足不出户体验银行服务网络带来的便利。据统计,2011年我国银行业离柜业务率已超过50%,交易金额达到719.76万亿元。
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商业银行越来越注重根据不同客户的资金需求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其服务模式正由单一存贷款业务向帮助客户实现财富管理目标转变,在实现多元投资、全面理财的同时,降低投资风险。这也是目前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中心快速发展的基础。
从方便客户出发,商业银行着眼于百姓实实在在的需要,与市政部门、医疗机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开展深入合作,通过代理缴费平台、社保金融滨颁卡、银证转账、基金超市等新产物的投产,利用银行服务网络实现水电气费的缴纳、远程挂号和缴费报销、投资理财等全程自助式的金融服务,减少了百姓排队等候的时间,办理业务更加方便高效。
记者:商业银行应该从哪些方面继续提升创新水平?
宗良: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我国银行业尚未建立起一整套稳定的金融创新制度保障体系,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活动仍总体不足,特色有待提升。
一是要提升创新层次。目前商业银行的创新仍处于粗放型管理阶段,与西方银行“追求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创新动机不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创新的原动力仍局限于在无序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粗放型扩张的欲望较为强烈,出现了部分不计成本甚至负效益的金融创新,忽视了对创新的深入挖掘。
二是创新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待提升。商业银行经营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产物创新大多集中在传统存贷款、票据、投资、结算、担保等的基础上,且大多数产物是对其他银行产物的吸纳、调整和模仿,缺乏期权、期货、票据发行便利等复杂的衍生产物和财富管理、咨询服务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金融创新。
叁是要提升创新管理体制,培养创新人才。目前,除“四大行”外的大部分商业银行未设立专门的创新部门,缺乏专门从事产物研发的专业人员,难以对创新产物的市场需求和反应进行持续跟踪和监测;对创新人才的管理仍采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和管理机制,使得银行业创新缺乏主动性、原创性和持续性。此外,从国内银行业现有人才队伍来看,全面掌握金融、经济、法律、会计、产业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了解国际国内金融市场、能够熟练运用各项金融工具的专业型人才较为匮乏。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客户在金融产物和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多元化。针对客户需求的变化,商业银行加快了业务创新的步伐,尤其是近10年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百姓生活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就相关话题,记者采访了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本报专家组成员宗良。
记者:为什么说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过程就是金融产物和金融服务不断创新的过程?
宗良: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物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新活动,最终体现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物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
自从现代银行业出现以来,无论是银行传统的叁大业务、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体系、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还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制度都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金融创新。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金融创新一直伴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可以说,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就是产物不断创新的过程。
记者:请您先从产物创新方面谈谈近年来商业银行创新和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宗良:近年来商业银行创新成绩斐然,金融产物日益丰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积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加快了改革与创新的步伐,逐渐从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转移到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并重的轨道上来,纷纷推出各类创新产物。
首先,资产类业务创新表现为满足特定融资需要的业务品种。一是随着国内信用环境的不断优化及百姓个人信用观念的不断加强,商业银行推出了“留学贷款”、“住房按揭双周供”、“信用卡分期付款”、“多币种合一信用卡”等琳琅满目的创新产物,既满足了百姓生活中的各类资金需求,也为银行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奠定了基础。二是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商业银行创新了中小公司信贷模式,推出了“税收贷款”、“刷卡贷”、“周转通”、“易贷多”等多种创新产物,满足中小公司的“小、频、急”的资金需要。数据显示,2011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为小公司提供了10.8万亿元的贷款,同比增长25.8%。叁是绿色信贷方面,商业银行大力扶持绿色产业,创新了“滨贵颁能效贷款”、“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国际碳保理”等多项业务,推动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公司的发展,为百姓创造绿色生活环境。
其次,负债类业务创新则以各种结构性理财产物为主流,其挂钩对象涵盖汇率、股票、债券、大宗商品、期货等标的,包括:各类债券、大额存单、公司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银证通、银保通等产物。此外,商业银行还与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合作,代销各类保险产物和公募基金(包括多币种蚕顿滨滨基金等),为百姓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渠道,满足了客户不同的投资需求。据统计,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共发行各类理财产物共22441款,发行规模达到16.99万亿元。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商业银行理财产物为客户提供了较高的收益率。
再次,在中间业务领域,结算、咨询、担保承诺、投资银行、资产托管、基金托管、衍生金融产物交易等创新活动,为商业银行改变收入结构、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实施经营战略转型提供了契机。
最后,对公产物方面,以国际业务为例,商业银行一方面加大“走出去”的力度,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和兼并收购的方式,拓宽海外布局,为走出去的中资公司提供信用证、保理、发票融资、应收账款融资、银团贷款、双边贷款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还推出了人民币利率互换等金融衍生品业务,以及人民币跨境结算、人民币离岸债券、公司资产证明等新型国际业务。
对私产物方面,以出国留学业务为例,虽然留学手续复杂繁多,但商业银行提供的购汇、跨境汇款、国际信用卡、存款证明、保险、留学信贷、外币旅行支票等产物,能够为客户自申请留学起,到出国准备、海外学习和学成归国等阶段提供“一站式”的金融产物和服务,节省了客户的时间和精力。
记者:请您再从金融服务创新方面谈谈近年来商业银行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宗良:各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了金融服务、交易方式、交易手段等方面的创新力度,运用新思维、新方式和新技术研发出功能丰富,使用便捷的新产物,形成方便快捷、覆盖面广、全天候的服务网络,服务水平日益提高,既增强了银行服务综合竞争力,也为客户带来了便利和实惠。
在电子渠道建设方面,持续对各类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快速发展,突破了传统营业网点24小时营业的时间和空间局限,让客户足不出户体验银行服务网络带来的便利。据统计,2011年我国银行业离柜业务率已超过50%,交易金额达到719.76万亿元。
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商业银行越来越注重根据不同客户的资金需求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其服务模式正由单一存贷款业务向帮助客户实现财富管理目标转变,在实现多元投资、全面理财的同时,降低投资风险。这也是目前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中心快速发展的基础。
从方便客户出发,商业银行着眼于百姓实实在在的需要,与市政部门、医疗机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开展深入合作,通过代理缴费平台、社保金融滨颁卡、银证转账、基金超市等新产物的投产,利用银行服务网络实现水电气费的缴纳、远程挂号和缴费报销、投资理财等全程自助式的金融服务,减少了百姓排队等候的时间,办理业务更加方便高效。
记者:商业银行应该从哪些方面继续提升创新水平?
宗良: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我国银行业尚未建立起一整套稳定的金融创新制度保障体系,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活动仍总体不足,特色有待提升。
一是要提升创新层次。目前商业银行的创新仍处于粗放型管理阶段,与西方银行“追求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创新动机不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创新的原动力仍局限于在无序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粗放型扩张的欲望较为强烈,出现了部分不计成本甚至负效益的金融创新,忽视了对创新的深入挖掘。
二是创新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待提升。商业银行经营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产物创新大多集中在传统存贷款、票据、投资、结算、担保等的基础上,且大多数产物是对其他银行产物的吸纳、调整和模仿,缺乏期权、期货、票据发行便利等复杂的衍生产物和财富管理、咨询服务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金融创新。
叁是要提升创新管理体制,培养创新人才。目前,除“四大行”外的大部分商业银行未设立专门的创新部门,缺乏专门从事产物研发的专业人员,难以对创新产物的市场需求和反应进行持续跟踪和监测;对创新人才的管理仍采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和管理机制,使得银行业创新缺乏主动性、原创性和持续性。此外,从国内银行业现有人才队伍来看,全面掌握金融、经济、法律、会计、产业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了解国际国内金融市场、能够熟练运用各项金融工具的专业型人才较为匮乏。
上一篇:中秋月明
下一篇: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