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1日 宗良 来源:金融时报
近来养老金缺口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建议通过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以减少缺口。有关报告显示,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可以弥补基金缺口约200亿元。目前我国养老金空账已达2.3万亿元,若要补齐现有的空账水平,将需要100年以上时间。存量尚且如此,如果再考虑到增量,显然此举无法解决我国养老金缺口问题,这无异于通过节衣缩食来买房,遥遥无期。
我国养老问题不能简单地归为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问题,它更是养老体系不够完善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五大不足:
一是养老体系不平衡。与成熟的以基本养老保险、公司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组成的“叁大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相比,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存在明显不足,“第一支柱”即基本养老保险占比偏大,“第二支柱”即公司补充养老保险覆盖面较小,“第叁支柱”即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缺乏动力。造成这种失衡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在缴费率方面,基本养老保险费率为员工基本工资的28%,与其他翱贰颁顿国家相比,中国的养老金缴费率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过高的缴费比率抑制了第二、第叁支柱的发展;二是在税收制度方面,中国对补充养老体系的税收政策扶持太少,例如目前中国公司年金税前扣除比例较低,仅为工资总额的5%,且个人缴费部分不予扣除。
二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缺陷。现行“一刀切”的养老金制度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缴纳标准让很多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农村人口对基本养老保险望而却步,而退休后的统一支付标准又无法满足部分高收入群体的基本需求,影响了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各地资金结余的巨大差异以及制度设计的不足,目前仍然采取省级统筹,统筹层次较低导致各政府层级间的责任未完全理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等制度间的边界不清晰,阻碍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
叁是有效弥补基本养老金缺口的渠道不足。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养老金缺口在建立账户之初便存在,通过提高个人缴费比例或延迟退休政策难以解决结构性缺口,应适当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从资金来源上看,基本养老金除个人缴费与公司缴费外,主要包括地方拨款、中央转移支付和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但也不能指望短期一下子解决,需要一个过程。
四是基金投资运营管理水平较低,无法实现保值增值。中国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投资范围主要以安全性高的银行存款为主。以2011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为例,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占到了95%,年收益率不到2%,而在过去的11年,年均通货膨胀率为2.47%。过低的投资收益影响了未来养老金的支付,同时也减弱了养老金对资本市场的促进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影响了养老金的投资运营,过高的投资风险减少了养老金可投资的范围,同时降低了养老金的收益水平;二是中国养老金运行的目标规模、封闭期、支付期、积累规划、支出规划等制度都尚未确定,制度的确阻碍了养老金规模合理增长,对执行基金长期投资理念和功能有效发挥产生了负面影响。
五是养老金双轨制亟须改革。养老金双轨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和城镇公司职工两大类人员采取两种不同的养老保险方式,公司职工实行“缴费型”统筹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等公职人员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且标准明显高于公司退休人员。“双轨制”的产生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因此,弥补“缺口”只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治“标”之策。延迟退休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它只能是远期甚至被迫采取的政策,现阶段不宜采取延迟退休政策。
首先,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状况。确实,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被迫采取了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但该政策主要是为了解决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劳动力缺口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养老金的入不敷出。发达经济体采取此类政策通常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的情况与此有显着区别。我国经济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为弥补养老金缺口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不符合现阶段情况。虽然人口红利呈逐渐减小趋势,但应着重从提升劳动力素质、开发劳动力资源或适当放松计划生育政策予以解决。与我国处于大体相同发展阶段的金砖国家如俄罗斯和印度,职工退休年龄均维持在60岁以下。
其次,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未来我国每年仅大学生就有600万左右进入人才市场,就业压力十分严峻。如果实行延迟退休政策,将有大量岗位被老龄职工占据,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年轻人就业的机会。因此,延迟退休政策将加剧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试想,让成群的年轻人在家闲着,而让大量老同志工作,将是一种怎样的社会景象?
再次,阻碍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降低国民储蓄,促进居民消费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无论是延迟退休年龄还是提高个人缴费比例来做实个人账户,都是以不同形式将公民资金存储起来,不利于刺激居民的消费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中国的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将使他们更长时间工作,这既影响年轻人的就业,也不利于劳动力向产业附加值高的行业转移,阻碍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最后,不利于社会公平,减少人民幸福感。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延迟退休政策的受益者主要是高级公务人员及企事业单位的高管等小部分人群,他们可以享有职位延续的权利和待遇。然而,多数退休职工则没有延迟退休的意愿,对于即将退休的普通职工来说,他们本可以利用退休后的时间享受天伦之乐,让自己和家庭过得更好一点,而延迟退休政策打破了这些人美好的愿望。
(作者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本报专家组成员)
上一篇:四大举措可应对惭2过快增长
下一篇:野人山血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