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是当前构建我国开放新格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两大重要部署,两者既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更有巨大的协同发展空间。发挥“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协同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协同发展的相关问题,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博士。
记者:请您谈一下“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
宗良:“一带一路”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自身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做出的重要部署,也是中国向全球提供的重要公共物品,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历史担当。当前全球公共物品供应面临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窘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需的全球公共物品匮乏,严重制约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与发展。在此情况下,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有能力承担起为全球提供公共物品的重责。
“一带一路”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存在内在一致性及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从战略层面看,“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是战略协同的。“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核心政策目标,其中,货币流通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基建、资源、贸易等方面的合作都离不开货币流通,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逐步巩固和加深区域之间的货币流通,成为其他“四通”的基础和保障。从实施层面看,“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是互相促进的。“一带一路”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契机,人民币国际化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检验成败得失,从货物贸易到跨境直接投资,从经常项下到资本项下开放合作,未来跨境信贷、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开放等,都将因“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产生现实的、巨大的需求;人民币国际化为“一带一路”提供货币支持,推动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
记者:为什么“一带一路”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重要契机?
宗良: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一带一路”的需求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内源动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制造业等众多领域的金融支持,高度汇集了融资、投资、贸易等众多国际经济金融合作项目,在贸易与投资结算、跨境融资等领域,将催生出更广泛的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必将有助于扩大人民币流通规模,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二是“五通”将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为推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战略将“五通”作为合作重点,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以此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打造经济融合、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叁是“一带一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突破。人民币将与中国的贸易结构、金融体系的效率和开放度等因素相适应,逐步实现国际化。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一带一路”建设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深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有利条件,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既有路径的突破,实际上这将是一个全新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亚欧区域的接受度,特别是作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载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将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为什么说人民币国际化为“一带一路”提供的基本保障,完全用其他所谓国际货币如美元行不行?
宗良:“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新战略的重要部分,而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一带一路”规划中跨境贸易与资金融通的重要支撑,为“一带一路”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便利,无疑会推动国际投资与区域合作的平稳发展。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为“一带一路”提供资金支持。“一带一路”战略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建设周期长而直接经济效应不明显,对资金需求量大,可以说没有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战略很难取得成功。除现有金融机构外,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资金融通的新制度安排主要有: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目标是扩大人民币对外投资,向“一带一路”沿线的公路、铁路、通信管网、港口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并通过经常项目回流,实现人民币的双向良性循环。
二是人民币国际化为“一带一路”提供服务便利。“一带一路”区域贸易和投资增长迅猛,年均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一倍,市场极具开发潜力。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推进区域内贸易合作有望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强烈需求,需要逐步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促进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叁是人民币国际化将为“一带一路”项目降低风险。国际贸易计价货币的选择受货币供给波动、汇率波动、货币交易成本、利率收益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使用这种货币的成本。目前世界市场上最重要的贸易计价货币是美元。首先,美元作为关键国际货币,掌握着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国际贸易以美元计价结算交易成本较低。其次,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元汇率大幅波动。美联储的多轮量化宽松政策致使美元不断贬值,国际贸易双方使用美元计价结算不得不面临很大的汇率波动风险。至此,人们对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有了更加广泛的认识。扩大人民币使用,可以使双方公司避免因美元币值的波动所产生的汇率风险,规避全球货币政策分化引起的潜在风险,让有关国家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收益最大化。美元变动尤其是其升值阶段将使“一带一路”项目融资面临巨大的风险。
记者:如何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您有哪些对策建议?
宗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过程的推进,沿线国家必将逐步提高贸易、投融资、金融交易和外汇储备中的人民币份额,为人民币跻身主要国际货币行列提供充足动力,也将是“一带一路”战略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重视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
一是丰富并推广人民币国际债券,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债券市场的开放无疑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公司走出去的进程。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大体是:早期缓慢发展的“熊猫债”市场,中期迅速拓展的“点心债”市场,再到近期多种债券百花齐放的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其中,高信用等级或主权债券正取得突破,引导人民币向国际储备货币进军。2014年英国政府在伦敦发售西方国家首只人民币主权债券。2015年3月22日,首只交易所市场公募熊猫债发行完成,债券规模10亿元人民币;2016年7月12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上海发布第一只绿色金融债券,债券规模30亿元人民币,这是多边开发银行首次获准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绿色金融债券,更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最新成果。这些丰富的债券形式是深化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它们共同为人民币成为重要国际储备货币提供动力。
二是构建多元化离岸人民币中心,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建设。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优势,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就要不断地加快沿线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从而拓宽人民币结算国际范围和规模。发挥香港、伦敦等离岸金融中心在人民币相关产物创新中的作用。未来应把重点从扩大海外人民币清算中心数量,转向深耕人民币海外金融市场,不断丰富离岸市场人民币产物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投资选择。抓住欧元区及新兴市场美元流动性不足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在离岸市场计价结算、投融资和外汇储备的功能,同时推动离岸市场不断扩容和发展。
叁是构建人民币计价、支付和结算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从2009年开始,中国先后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签署了多项“贷款换石油”的合作协议。该模式在亚洲可以尝试推广到更多的大宗商品交易,并更多地采用亚洲域内货币进行贷款。自2015年8月1日起,中国开始启动境内原油期货人民币计价结算。这也意味着,中国开始积极推动大宗商品的人民币计价结算。目前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上海原油期货人民币计价结算将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除了上海国际原油期货上市交易,还积极推广了上海黄金的国际板交易,同时加快铁矿石、棕榈油等人民币计价商品合约的国际化交易进程。此外还可以结合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的实际情况,主动开发碳交易中的各种人民币标价的金融产物。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人民币计价结算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方向。
四是促进沿线国家使用并储备人民币。借助“一带一路”的战略平台,我国积极通过政府援助、政策性贷款、混合贷款和基础设施债券发行等方式来解决沿线国家基础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这一过程使人民币使用得以推广,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厂顿搁)货币篮子中的第叁大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初有成效,人民币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间的流通和使用,形成了闭环流转,低风险,低成本,必将给沿线各国带来很多的便利和优惠。但也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促进人民币的有序流动。
印尼总统佐科2016年12月在雅加达费尔蒙酒店所举办的百名经济学者讲座会上说:“社会大众最好能另选其他国际储备货币作为与盾币的兑换价值作为准绳,其中一个可以选择的就是中国人民币。特朗普上台之后,许多货币包括印尼盾在内,与美元的兑换率出现或多或少的下降。我国对美国的出口价值也只有出口总额的10%,我认为美元不再是对我国经济最适当的外汇标准了。”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一带一路上有关国家货币选择的意愿。
五是充分发挥中资金融机构载体作用。大型中资金融机构既是人民币国际化主力军,也是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大型中资银行,尤其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银行能够提供跨境清算、结算、公司投融资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中资银行作为人民币国际化主渠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中资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首先要覆盖走出去的中资公司和人员;其服务产物及业务占比在国际化银行体系中占一席之地,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占主导地位,如借助中资银行发行的“熊猫债”、“绿色金融债”等;在各国际金融中心的人民币市场中占主导地位,并成为人民币走出去、流回来的主要渠道。应进一步支持中资金融机构以“一带一路”为轴,谋划全球网络布局,发挥经营管理人民币的优势,在支持“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协同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是当前构建我国开放新格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两大重要部署,两者既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更有巨大的协同发展空间。发挥“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协同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协同发展的相关问题,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博士。
记者:请您谈一下“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
宗良:“一带一路”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自身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做出的重要部署,也是中国向全球提供的重要公共物品,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历史担当。当前全球公共物品供应面临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窘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需的全球公共物品匮乏,严重制约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与发展。在此情况下,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有能力承担起为全球提供公共物品的重责。
“一带一路”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存在内在一致性及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从战略层面看,“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是战略协同的。“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核心政策目标,其中,货币流通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基建、资源、贸易等方面的合作都离不开货币流通,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逐步巩固和加深区域之间的货币流通,成为其他“四通”的基础和保障。从实施层面看,“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是互相促进的。“一带一路”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契机,人民币国际化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检验成败得失,从货物贸易到跨境直接投资,从经常项下到资本项下开放合作,未来跨境信贷、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开放等,都将因“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产生现实的、巨大的需求;人民币国际化为“一带一路”提供货币支持,推动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
记者:为什么“一带一路”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重要契机?
宗良: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一带一路”的需求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内源动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制造业等众多领域的金融支持,高度汇集了融资、投资、贸易等众多国际经济金融合作项目,在贸易与投资结算、跨境融资等领域,将催生出更广泛的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必将有助于扩大人民币流通规模,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二是“五通”将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为推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战略将“五通”作为合作重点,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以此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打造经济融合、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叁是“一带一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突破。人民币将与中国的贸易结构、金融体系的效率和开放度等因素相适应,逐步实现国际化。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一带一路”建设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深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有利条件,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既有路径的突破,实际上这将是一个全新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亚欧区域的接受度,特别是作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载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将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为什么说人民币国际化为“一带一路”提供的基本保障,完全用其他所谓国际货币如美元行不行?
宗良:“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新战略的重要部分,而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一带一路”规划中跨境贸易与资金融通的重要支撑,为“一带一路”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便利,无疑会推动国际投资与区域合作的平稳发展。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为“一带一路”提供资金支持。“一带一路”战略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建设周期长而直接经济效应不明显,对资金需求量大,可以说没有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战略很难取得成功。除现有金融机构外,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资金融通的新制度安排主要有: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目标是扩大人民币对外投资,向“一带一路”沿线的公路、铁路、通信管网、港口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并通过经常项目回流,实现人民币的双向良性循环。
二是人民币国际化为“一带一路”提供服务便利。“一带一路”区域贸易和投资增长迅猛,年均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一倍,市场极具开发潜力。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推进区域内贸易合作有望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强烈需求,需要逐步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促进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叁是人民币国际化将为“一带一路”项目降低风险。国际贸易计价货币的选择受货币供给波动、汇率波动、货币交易成本、利率收益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使用这种货币的成本。目前世界市场上最重要的贸易计价货币是美元。首先,美元作为关键国际货币,掌握着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国际贸易以美元计价结算交易成本较低。其次,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元汇率大幅波动。美联储的多轮量化宽松政策致使美元不断贬值,国际贸易双方使用美元计价结算不得不面临很大的汇率波动风险。至此,人们对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有了更加广泛的认识。扩大人民币使用,可以使双方公司避免因美元币值的波动所产生的汇率风险,规避全球货币政策分化引起的潜在风险,让有关国家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收益最大化。美元变动尤其是其升值阶段将使“一带一路”项目融资面临巨大的风险。
记者:如何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您有哪些对策建议?
宗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过程的推进,沿线国家必将逐步提高贸易、投融资、金融交易和外汇储备中的人民币份额,为人民币跻身主要国际货币行列提供充足动力,也将是“一带一路”战略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重视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
一是丰富并推广人民币国际债券,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债券市场的开放无疑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公司走出去的进程。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大体是:早期缓慢发展的“熊猫债”市场,中期迅速拓展的“点心债”市场,再到近期多种债券百花齐放的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其中,高信用等级或主权债券正取得突破,引导人民币向国际储备货币进军。2014年英国政府在伦敦发售西方国家首只人民币主权债券。2015年3月22日,首只交易所市场公募熊猫债发行完成,债券规模10亿元人民币;2016年7月12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上海发布第一只绿色金融债券,债券规模30亿元人民币,这是多边开发银行首次获准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绿色金融债券,更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最新成果。这些丰富的债券形式是深化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它们共同为人民币成为重要国际储备货币提供动力。
二是构建多元化离岸人民币中心,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建设。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优势,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就要不断地加快沿线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从而拓宽人民币结算国际范围和规模。发挥香港、伦敦等离岸金融中心在人民币相关产物创新中的作用。未来应把重点从扩大海外人民币清算中心数量,转向深耕人民币海外金融市场,不断丰富离岸市场人民币产物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投资选择。抓住欧元区及新兴市场美元流动性不足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在离岸市场计价结算、投融资和外汇储备的功能,同时推动离岸市场不断扩容和发展。
叁是构建人民币计价、支付和结算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从2009年开始,中国先后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签署了多项“贷款换石油”的合作协议。该模式在亚洲可以尝试推广到更多的大宗商品交易,并更多地采用亚洲域内货币进行贷款。自2015年8月1日起,中国开始启动境内原油期货人民币计价结算。这也意味着,中国开始积极推动大宗商品的人民币计价结算。目前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上海原油期货人民币计价结算将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除了上海国际原油期货上市交易,还积极推广了上海黄金的国际板交易,同时加快铁矿石、棕榈油等人民币计价商品合约的国际化交易进程。此外还可以结合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的实际情况,主动开发碳交易中的各种人民币标价的金融产物。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人民币计价结算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方向。
四是促进沿线国家使用并储备人民币。借助“一带一路”的战略平台,我国积极通过政府援助、政策性贷款、混合贷款和基础设施债券发行等方式来解决沿线国家基础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这一过程使人民币使用得以推广,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厂顿搁)货币篮子中的第叁大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初有成效,人民币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间的流通和使用,形成了闭环流转,低风险,低成本,必将给沿线各国带来很多的便利和优惠。但也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促进人民币的有序流动。
印尼总统佐科2016年12月在雅加达费尔蒙酒店所举办的百名经济学者讲座会上说:“社会大众最好能另选其他国际储备货币作为与盾币的兑换价值作为准绳,其中一个可以选择的就是中国人民币。特朗普上台之后,许多货币包括印尼盾在内,与美元的兑换率出现或多或少的下降。我国对美国的出口价值也只有出口总额的10%,我认为美元不再是对我国经济最适当的外汇标准了。”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一带一路上有关国家货币选择的意愿。
五是充分发挥中资金融机构载体作用。大型中资金融机构既是人民币国际化主力军,也是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大型中资银行,尤其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银行能够提供跨境清算、结算、公司投融资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中资银行作为人民币国际化主渠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中资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首先要覆盖走出去的中资公司和人员;其服务产物及业务占比在国际化银行体系中占一席之地,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占主导地位,如借助中资银行发行的“熊猫债”、“绿色金融债”等;在各国际金融中心的人民币市场中占主导地位,并成为人民币走出去、流回来的主要渠道。应进一步支持中资金融机构以“一带一路”为轴,谋划全球网络布局,发挥经营管理人民币的优势,在支持“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协同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上一篇:海昏浮沉
下一篇:站稳新台阶 宏观经济呈现筑底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