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研究与培训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研究与培训 > 行业研究 > 银行家博客

全球化仍是全球经济平稳发展必由之路

编辑: 发布时间:2017-05-05 作者:宗良 来源: 浏览:3802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2017年05月05日08:44 金融时报
   宗良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逆全球化”势力暗流涌动,抵制全球化的浪潮正在部分国家中蔓延。英国公投退出欧盟和美国退出跨太平洋(4.050, -0.06, -1.46%)伙伴关系协议(TPP)是“逆全球化”浪潮的集中表现。应该看到,全球化虽历经诸多波折,但是经济全球化基本趋势不可逆转。“逆全球化”现象的根源在于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新型全球化”正开始逐步走向前台。中国领导人屡次在国际舞台上为全球治理体系转型进言献策,展示了中国积极推进“新型全球化”的意愿和能力,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智慧和形象。
  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尽管它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经济全球化不仅连接了不同的经济体,加强了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联系,也促进了各国科学技术和多元思想文化的交流,对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经济全球化促进了高效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推进了产业升级和制度创新,经济也由此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资本、技术和劳务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经济高效运行。
  其次,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际利益融合,加快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各种利益集团的分化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正在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演变。同时,经济全球化加强国际经济联系,国际协调机制应运而生,促进了国际规则与国际组织的发展,为重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提供了强大机制。
当然经济全球化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排斥它。唯有做好适应它的准备,积极的采取相应的对策,结合本国的实情,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扬长避短,找出一条适合的发展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
  “逆全球化”并非灵丹妙药
  美欧等发达国家内部“逆全球化”势力不断增长。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思路下,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实行战略收缩,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罢笔笔)名存实亡,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狈础贵罢础)重谈也提上议程。但历史地看,美国曾是传统全球化进程的主要推手,更是传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在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美国曾不遗余力地发挥着引导作用,积极参与构建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大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美国资本更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急先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美国的对外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经济全球化给美国公司带来巨额利润,支撑着美国长期占据霸主地位。
  但近年来,美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的相对下降,面临巨额贸易赤字的威胁,使美国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从支持转向反对。但美国的问题并不都是因为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主要源自其惯性的政策。冷战后的过度扩张损害了国家经济,技术进步也使制造业的就业机会逐渐消失,新自由主义加剧了美国社会的贫富分化与社会不公,对外挑起多次战争更是引发了的大量难民和移民问题。美国简单地将国内问题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无法解决国内经济失衡与社会分裂,反而会错失更多合作共赢的国际机遇。
  坚持“新型全球化”道路
  当前,欧美国家的经济体量和影响力仍对全球有较大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对全球化的影响正逐步扩大。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印度的外包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在推动全球化方面的作用不断扩大。中国是当今全球化最重要的贡献者之一,已经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前进的引擎。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得益于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开放型经济模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滨惭贵)的测算,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超过主要发达国家贡献率之和。可见,全球化的趋势没有逆转,只是呈现出新的态势。未来,传统的全球化道路难以行进,实施保护主义也不可行,唯有走“新型全球化”之路。
  在“逆全球化”潮流来袭时,中国更应在各类国际平台上,利用“峰会外交”机遇强调与各国合作,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积极推动发挥世贸组织等现有全球化框架的作用,支持多边机制发挥作用的同时,促进贸易投资包容性发展,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规则的与时俱进,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其在“新型全球化”中的引领作用。“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高度融合,是打造包容性全球化、推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重要战略,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一带一路”将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互利共赢,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全球化的再平衡。
  倡导“新型全球化”不仅是中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为推动全球经济共赢发展应承担的重任。面对“逆全球化”浪潮的挑战,所有国家应共同携手,互利共赢,走出狭隘利益圈子,让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更加美好。
  (作者为本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3.540, 0.01, 0.28%)首席研究员)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