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渣打的‘一带一路’业务创出新高,与合作伙伴一起参与了超过160个‘一带一路’相关项目,项目金额总值超过300亿美元,与2018年的200亿美元相比有大幅增长。
渣打银行(中国)总行副行长、公司及金融机构集团董事总经理鲁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时表示。
去年参与的“一带一路”项目规模增长50%
▼《21世纪》:渣打2019年“一带一路”业务的成果如何?
鲁静:
2019年,渣打的“一带一路”业务创出新高,与合作伙伴一起参与了超过160个“一带一路”相关项目,项目金额总值超过300亿美元,与2018年的200亿美元相比有大幅增长。另外在2019年,我们的“一带一路”沿线的办公室都设立完毕,人员也已到位,在20个国家和地区派驻了40个说中文的资深员工来服务中资公司。
就项目地区分布来看,主要位于南亚和非洲(接近叁分之二),其他项目主要位于东盟和中东。从项目类别来看,占最大比例的仍然是基建项目(包括路桥隧道、机场、电信网络、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系统等),占比超过叁分之一,其次是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电网)和制造业项目。
这些项目中有70个是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厂顿骋30)的项目,比如可再生能源、垃圾处理和水资源项目等等。
▼《21世纪》:有没有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鲁静:
在我看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2.0和3.0的中间期阶段,最初的1.0阶段多为传统能源项目,到2.0阶段开始出现很多的大基建项目,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的刚需。在大基建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中国制造业公司开始进入这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一些手机和汽车制造商。目前已经渐渐开始进入3.0阶段,也就是服务业和金融业,尤其是跨境支付、电商和相应的配套建设。
去年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一带一路”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未来的五年到十年都会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因为随着技术的进步,更多的清洁可持续能源的价格会变得越来越亲民。绿色还体现在融资方面,包括可持续贷款、绿色债券甚至是蓝色债券。
预计今年整体融资环境偏困难
▼《21世纪》:对于今年的“一带一路”趋势有何判断?
鲁静:
我预计一些大项目特别是中东地区的政府项目,进度可能有所耽搁;但也不乏一些新机会,比如,国内物流巨头继续推进在“一带一路”的布局。总体来说,现在对于投资是很保守的,所谓的“现金为王”。各国都在实施大幅的货币宽松政策,但无论是股市还是大宗商品价格都处于一个资产重新估值的阶段,投资组合中的相关风险敞口暴露出来,那么就会引发赎回、抛售等反应。大家都持有现金,抢一些流动性回来,维持自己供应链的运转。眼下是缩小敞口的时候,而非扩张的时候,预计融资环境会比较困难。
希望今年“一带一路”的人民币结算工作有进展,缓释对美元的高度依赖。“一带一路”的人民币其实是底层需求。我举个例子,巴基斯坦债务很高、美元储备很少。在当地的很多中资公司做美元融资,但其实并没必要,因为很多的原材料、设备都是从国内采购过去的,其实可以用人民币结算。项目融资都是融给业主的,业主再支付给中资公司。业主还是得用美元支付,无法做人民币存款,因为巴基斯坦央行和中国央行还未完成货币互换协议。我们在去年就做了相关的推进工作,一旦完成了,那么就不用受制于当地美元的稀缺了。
▼《21世纪》:在疫情冲击下,欧洲监管要求银行暂停派息,渣打在此后宣布取消派发2019年股息,疫情对于银行业的影响几何?
鲁静:
全球利率不断下降,对银行来说,存贷息差收入越来越窄,对于这部分传统业务收入依赖大的银行肯定影响很大。但银行其实也是一个社会的基础设施行业,不仅仅该考虑盈利和股东回报的问题,还有支持整个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问题。在今年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承诺为参与抗疫的公司提供10亿美元融资支持,另外集团最高管理层的一部分奖金和福利也可能会随之取消,这是公司社会责任的问题。
我们在3月底宣布为“抗疫”公司提供10亿美元的融资支持,要求是不赚钱、成本价给到客户,希望能够为全球紧急改装生产防疫设备的制造业提供一点帮助。另外,这10亿美元当中如有需要还可用于支持海外方舱医院的建造。我们的客户多为大型公司,此次疫情最大的冲击是供应链。所以,我们也反复强调,不仅仅要针对客户,还要走到客户的上游。
上一篇:从货币魅力到财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