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策略从 “及时供货” 转变为 “预防万一”
传统上,中型公司都以追求利润增长为重点,以开源节流为首要目标。因此,他们通常采用“及时供货”&苍产蝉辫;2的生产方式,根据生产阶段的需求量,及时提供相应数量的原材料。在稳定的商业环境下,公司可以凭借这种策略来降低成本并提高盈利能力。但是在当前大环境欠佳的情况下,公司很容易因供需突变而蒙受重大损失。
由于疫情肆虐全球,其影响深远,为了实现增长复苏,公司有必要将供应链策略从传统的“及时供货”转变为“预防万一”2的新策略。“预防万一”策略指的是在生产过程的每个阶段都保留有缓冲余地,从而使中型公司可从容应对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冲击。在调查中,60%的中型公司表示考虑开拓替代性采购方案,并建立灵活可变的生产能力,显然,“预防万一”的策略已开始得到公司重视。
当前中型公司用来应对持续挑战的常见策略包括采取一些短期措施,在各个运营层面建立缓冲(或“后备资源”),例如保存更多的关键原材料库存、增加本地或区域采购点,以及囤积需求量高的产物。从中期来看,后续公司将引入更多新科技元素以使运营更有效率,从而为长期获利和实现韧性增长奠定基础。
中型公司在应对供应链和运营影响时,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叁项措施来改变其运营流程:
改善采购流程
优化和调整生产运作
增强分销实力
行动1 ─ 改善采购流程
疫情使整个供应链都受到严重打击,导致出现采购延迟和关键原材料的短缺。随着公司陆续着手恢复生产经营,提升供应商网络的可视度和分散供应商来源,就显得更为重要。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改善其采购流程,使其供应商网络更具韧性和更稳健:&苍产蝉辫;
马上可采取的行动
根据增强的需求预测来准备应急方案─开发动态需求预测(建立将不同经济状况纳入考量的决策模型)、识别关键产物细分市场,并就短、中、长期的预期需求模式进行压力测试。在当前全球疫情仍然严峻的情况下,中型公司务必早作筹划,例如根据预测的需求与供应商预先落实订单,并建立应急库存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延期供货或供应短缺的情况。这也与“预防万一”的策略相一致,同时有助于增强客户体验;虽然这样做会增加一些开支,但也节省了过往因囤积大量库存所要支出的储存成本。
梳理现有供应商网络─在调查中,59%的受访公司表示准备对其现有的供应商网络进行评估。生产商必须要对多层次供应商网络进行详细的梳理和考量,具体方法是要找出存在风险的特定供应商、生产基地、原材料和产物,然后针对各种情况开拓替代渠道。
近期可采取的行动
制定替代渠道采购方案─65%的受访中型公司表示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了降低供应商集中风险和避免过度依赖某些市场或某些合作伙伴,对于关键部件、配件的生产,中型公司应实施多个供应商的采购策略。由于产能受限、运输不畅等变化,采购计划可能出现诸多变数,中型公司应积极谋求在多个地区物色供应商以保障其核心原材料供应稳定。其中,一种值得考虑的做法是:公司应更积极地发掘本地采购渠道,作为国际供应商的替代方案。
中期可采取的行动
采用预测性分析和指导性分析工具等数字解决方案,以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让采购与生产计划能保持更一致。这是一个中期目标,随着公司疫后复苏渐入佳境,更好的预测系统将可提升效率,并降低供应链中库存过多的额外成本。
行动 2 ─ 优化和调整生产运作
疫情期间,不少公司暴露了各种运营风险和短板,比如生产停顿、延迟发货、资金流动性紧张、需求不确定和库存短缺等,都一再表明建立一套有效的运营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性。举例而言,尽管保持精益库存管理系统能有助降低总体成本,但公司在市场波动起伏期间,将蒙受更多的销售和收入减损的风险,因此可能得不偿失。相反,保持机动化的库存缓冲将有助于公司满足客户的期望,即使供需情况突变也能从容应对。随着中型公司正致力重振经营和优化生产运作,它们可以考虑采取以下的措施:
马上采取的行动
建立机动性的产能─针对短期供需的不确定性,对产能进行优化。受访的 63% 中型公司已着手进行,同时需要做到:
定期调整劳动力安排,以满足 预测的需求模式,并确保生产资源(如机械、资金、工厂)已部署妥当。
聚焦短期内高需求的产物,减少生产非核心产物。同时,为快速增加生产做好准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模式。
优化库存水平─“及时供货”的策略虽然具有成本效益,但却使公司容易受到供需突变的影响。相反,公司应该逐步转向 "预防万一"2&苍产蝉辫;的策略,以建立高复原力供应链,特别是针对关键组件的制造。通过确保战略缓冲储备到位,并建立关键产物和原材料的备用库存,以解决逾期供货的风险。这将有助于加快完成客户订单,使公司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给予客户良好的采购消费体验。
近期可采取的行动
推行数字系统,以提升灵活度和可视度─利用车间技术,例如自动引导车、存储和检索系统以及协作机器人,以增强流程敏捷度。另外,通过启用云端库存管理系统来增强可视度,并通过实时检测定期监控库存量。中期可以考虑推行这些系统,因为中型公司基本已稳住阵脚,并已获得了充足的投资资金正拟重整旗鼓。
中期可采取的行动
重新调整运营地点战略布局─从长远来看,中型公司应考虑将生产基地部署在多个地区,以获得高灵活度和高机动性的好处─受访的24%的中型公司正积极考虑这么做。这将有别于过往的生产运营策略。过去,公司通常会倾向于建立一个综合大型的全球制造基地,以获得规模经济和成本效益的好处。现在则不然,应该把重点放在建立区域制造中心,来扩展运营范围,从而减低对单一生产基地的依赖,在这全球大环境不明朗的时期,仍可保障获得相对稳定的供应。展望未来,公司应采取以下举措来降低风险:
加大力量开拓路径更短的区域供应链─为了提高敏捷度,可采用区域化供应链策略,选用“在销售地进行生产”的策略。将生产设施迁移至更接近客户的地点,将能提升交货速度并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营风险。
重新审视生产经营空间的需求─随着远程工作已成为新常态,公司可通过检视空间使用效率,以减少多余出来的工作空间。
行动 3 ─ 强化分销能力
第三项行动要求增强分销能力,以高效的方式提供 "按时供应全数产物"的能力,避免业务可能出现中断的情况。以下是中型公司可以考虑的一些策略,以强化高适应性的分销流程:
马上采取的行动
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了有效应对终端消费者需求不确定的情况,必须与整个价值链上的可靠的合作伙伴探讨建立战略联盟,以提高销售覆盖面和分销能力。这将有助中型公司准时有效地完成订单,确保现金流不受影响,以达致业务稳定。此外,中型公司可对以下事项进行评估:
与主要买家商量,以折扣价或优惠的付款条件,换取它们落实未来的订单,以克服需求波动的难题。
与第叁方物流公司商讨灵活的预订/付款条件,借用其强大的配送能力,确保按时供货。
通过行业协会来积极探索各种合作机会,例如联合同业共同生产出货。
近期可采取的行动
分析配送路线如何做到高效省钱并加以优化─致力找出高效的运输方式和配送路线,以解决频繁出现发货延误和物流成本上升的问题。例如,为了减轻上门送货的成本和时间等压力,公司可以推广线上销售,鼓励买方在本地商店或指定的当地取货点进行非接触式取货。此外,探索如何将物流能力与不断变化的需求模式进行快速调整和搭配,以及与承运人预先确定好承运量,以保证准时供货。
投资建立更灵活的物流设施─从中期来看,要着手建立高敏捷度的物流基建,这些作业系统可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模式,快速调整供应配送能力。高灵活度的物流基建有助于消除业务中断所带来的损失,满足客户需求。
中期可采取的行动
加快实现数字化运营 ─ 在业务稳定后,公司即可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加快实现数字化运营,以提升仓储和配送能力,举例如下:
自动化仓储运营系统,对人手和原材料进行实时协调,以统筹自动拣选、包装和运输的作业。
云端订单管理系统,可以将库存资料与客户订单进行对接,并协调不同的运输渠道。
对入站和出站货品进行数字识别,以消除人为错误,并加快处理日常任务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