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协会要闻 > 领导讲话

面对可能发生的&辩耻辞迟;换届泡沫风险&辩耻辞迟;,向地方金融机构进一言——唐双宁在全国地方金融论坛上的演讲

编辑: 发布时间:2012-11-28 作者: 来源: 浏览:2416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今天我讲两个问题,一个是地方金融机构要防止"换届泡沫风险"。前些天在一个论坛上,我讲过一个观点:今冬明春经济工作的重点是"两防",防止经济下滑,防范换届泡沫。今天在这个论坛上,我想重点讲讲地方金融机构要谨防"换届泡沫风险"。回顾历史,从1978年的洋跃进开始,每到换届,都会出现一股"大干快上"的热潮,形成"换届泡沫"现象;每一次"换届泡沫",都要通过"宏观调控"、"治理整顿"等去挤干;每一次"挤干",都以银行的不良贷款为代价。久而久之,大银行、中央金融机构变聪明了,成了"老运动员";加上这些金融机构与地方金融机构比具有六大优势:抗风险能力强(船大不易翻);体制比较完善;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宏观信息比较灵通;经历了多年摔倒爬起的经验教训比较理性;干部人事体制垂直管理,所以面对"换届泡沫",相对比较"心中有数"。

    相反,地方金融机构则是市场上的新手,一是本身抗风险能力不强;二是体制不够完善(即便有"形"也缺"神");三是管理水平相对不高(许多都是在当年城市信用社基础上改制的,而城市信用社又大都是人民银行或其他机构办"三产"安排子女的产物);四是缺少历史上宏观调控、治理整顿的经验教训;五是宏观信息相对中央金融机构而言不够灵敏;六是本身因其小而存在做大的积极性;七是干部人事体制在地方,抗干预能力弱,有些还存在不负责任顺情讨好的内生动力;八是地方监管相对中央级监管也比较薄弱。因此,经济在"换届"中容易产生泡沫,地方金融机构在"换届泡沫"中容易被"套住"。几十年来,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其实,中国经济说"热"也容易,只要货币政策一放松立马见效。但是如果放得过"度",必将付出更大代价。为此,我利用这个论坛的机会向地方金融机构进一言:"切勿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饵而不见钓";"摔跟头不如跑慢点"。根据我的经验,中国经济是典型的"波浪式经济",一宏观调控排头就容易变排尾。为了不变成排尾,站队中一二三四五,站在二三的位置最好。

    第二个讲讲地方金融机构出路在哪里?面对可能出现的"换届泡沫",地方金融机构怎样才能避免再次"受伤"?地方金融机构出路在哪里?关键是定好位,形成自身特色。我国金融体系长期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表现为融资高度依赖商业银行存贷款,资本市场融资特别是债权融资比例较低;大公司、政府相关公司占有的金融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大银行争相提供授信,金融市场融资渠道畅通,但小微公司和创新公司获得的服务非常有限,突出表现为"两多两难",即中小微公司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地方金融机构是金融业中的中小微公司,为中小微公司提供金融服务是其天然优势。地方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完善体制机制,提升风控能力,创新金融产物,形成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弃我拾、人强我避",而没有必要简单模仿大银行去拼网点、拼规模。越是自己的,越有生命力。集我30多年金融经验所言,信不信由你。勿谓言之不预也!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