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协会要闻 > 领导讲话

地方金融转型升级以更好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编辑: 发布时间:2013-12-19 作者: 来源: 浏览:2762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全国地方金融第十七次论坛总结讲话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天美九一厂制作 杨再平

    全国地方金融第17次论坛以“经济转型与地方金融发展”为主题,紧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地方金融转型升级,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很有意义。论坛还对“2013年服务小微公司和三农双二十佳金融产物”及地方金融第17次论坛“青岛银行杯、富滇银行杯、南昌农商银行杯”获奖论文进行了表彰。同时分论坛还就经济转型与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利率市场化及小微公司与三农金融服务专题进行了探讨。论坛之“头脑风暴”产生了不少有价值的思想火花,诸如:
    地方金融概念的强化。对于地方金融的概念,一直以来学界包括一些领导都有争议,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反思,发现虽然有些金融是全国性的,但为数甚少,多数机构都必须是地方性的,而且永远是地方性的。从美国的金融发展结构来看,一方面在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美国占了8家,但是美国还拥有大量的社区银行,占全美银行总数的95%以上。之前陈宗兴副主席的演讲也进一步强化和提升了地方金融的概念。地方金融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合理性,甚至是提升整个地方经济的非常必要的概念。不排除一些小的金融机构可以做大,但是多数金融机构是地方性的,甚至是社区性的,地方金融就是要深根地方,提升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经济转型升级与地方金融发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经济转型与地方金融发展,更应该是经济转型升级与地方金融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一定程度而言,我国的需求结构已经升级,但产业结构并没有随之升级,所以导致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如钢铁、有色、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以及多晶硅等行业。而我国高科技产物仍然高度依赖进口,包括航空发动机、飞机等高端制造产物,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既是经济的任务,也是地方金融的任务、使命,更是挑战和机遇。金融的本质就是跨时空的交易,所以转型升级需要跨时空的聚集资源来助推,如果等待其自然发展,不发挥金融的作用,这个过程会漫长许多。地方金融首先要明确服务经济转型的重点,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其次要充分服务小微公司与“叁农”发展,综合考虑行业成长的特征、转型的需求,积极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中小微公司提供融资、结算和理财等金融服务;积极探索推进大型农机具,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宅基地抵押等金融服务,努力为“叁农”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生态文明对经济转型升级影响深远。中国有句古语,“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环境问题不仅是个世界性难题,更是当下中国的一大掣肘。融资我们想要的环境,这是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机遇。因此,本次论坛对于这个议题的探讨,可谓是正当其时。当下之为大者,便是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生态文明不限于改善环境,与生态文明相关的现代金融安排、金融创新、金融解决方案以及碳金融等是金融机构未来发展的机遇。未来能与碳交易相挂钩的货币会成为继“煤炭-英镑”、“石油-美元”之后又一具有重要地位的世界性货币。而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推动技术改造,促进技术引进,加快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
    海洋经济和海洋金融发展。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金融资本是海洋经济开发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助推动力。现在国际上几个大国围绕海洋空间都在进行大博弈,甚至剑拔弩张寸海必争。我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面积,其中海南省所辖的海域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海域面积的2/3,本次论坛在叁亚召开,研究海洋经济和海洋金融,可以说是“恰逢其地”。海洋经济已经上升至国家的战略层面,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与海洋经济相关的金融安排和创新等,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和作为空间,因为金融就是跨时空交易,集中资源,转瞬之间办成大事。&苍产蝉辫;
    地方金融对更加开放的银行业要有足够的认知并准备。十八届叁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对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关金融改革部分第一句话即“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就银行业而言,“宽准入,严监管”或是趋势。各种社会资本只要具备基本慎审条件就可以进入银行业,这一方面意味着同一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将随时可能增加,机构数量及多样性增加,另一方面当然也意味着现存机构面临的现实与潜在竞争压力将增加。地方金融对此应有足够的认知与准备。
    地方金融也要面对退出问题。金融机构解决了准入问题之后,退出该怎么安排呢?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很重要的一个教训就是要解决“大而不能倒”的问题。金融机构一旦到了一定规模就绑架了国家的利益,绑架了纳税人的利益。在我国,不仅仅是“大而不能倒”,甚至是“小而不能倒”。如果金融机构能够随便进入,但又不能倒就会出现问题,金融体系就会崩溃。金融机构的退出安排,包括存款保险制度以及金融机构的并购、破产等等,对地方金融机构意味着什么,不能不认真思考并应对。将来,地方金融机构市场洗牌、退出或更加频繁,所以,地方金融机构活着的时候恐怕都得考虑死的问题,甚至要立“生前遗嘱”,以便万一倒死时善后处理。
    地方金融更要充分准备应对利率市场化。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由市场来决定,而金融体系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金融资源的价格—利率能否市场化。如今,利率市场化已势在必行,而且这个过程还会加速。利率市场化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冲击不言而喻。首先,利差收窄的挑战;其次,市场风险加大,由于利率的随时波动,资产或负债,即使不进行任何操作,相应的价格变化就会遭受损失,这种风险将难以规避;再次,对金融产物定价能力的挑战,能否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来合理确定价格;还有利率市场化之后的市场竞争秩序,利率市场化不意味着可以搞不当竞争、恶性竞争甚至是自杀性竞争。利率市场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就是把最稀缺的金融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使用者那里。利率市场化不是简单的利差收窄之后金融机构日子不好过,贷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上升等等,而是两方面的:相对于优质客户,贷款利率会下降,从而会以更优惠的价格得到更多的金融资源;对于非优质客户,意味着贷款利率提高,融资成本上升。这实际上是供求的有效均衡,客户为了拿到稀缺的金融资源就需要去竞争。在这样的竞争中,供求双方达到有效的均衡,这种有效均衡正是利率市场化所要追求的效果。对此,地方金融更要做好充分准备。
    金融创新抢先机赢主动。面对诸多挑战与机遇,优胜者谁?率先金融创新者。谁能率先金融创新,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地方金融当切记这一点。一方面要根据客户需求加大产物创新力度、新工艺的应用力度、新资源的开发力度以及新市场的开拓力度。利率完全市场化后,业内竞争加剧,利差收窄,资本市场发展,脱媒加速,银行业生存空间压缩,银行业仅靠利差难以生存,必须另辟蹊径,比如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这在发达经济体已属常规业务,在我国银行业还属创新业务。
    总之,这次论坛就地方金融未来发展进行了充分讨论,取得了颇有价值的思想成果。相信此思想成果对未来地方金融的发展或多或少会产生积极影响,显示“思想的力量”!
    谢谢大家!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七日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