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协会要闻 > 领导讲话

杨再平专职副天美九一厂制作在第叁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上的讲话要点

编辑: 发布时间:2009-07-23 作者: 来源: 浏览:3816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规避竞争极限 创造合作红利

    2009年7月4日  山东威海

    主要内容:

    ——制定共同协作政策 规避竞争消极后果

    ——加强全球协调合作 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反思竞争合作关系 建立协调合作机制

    ——积极开展有效竞争 重视协调合作发展

    制定共同协作政策 规避竞争消极后果

    记得2000年时,我曾读过里斯本小组著的一本书,书名为《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的未来》,书中对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深入剖析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尤其是书中归纳出的竞争过度所带来的恶果,以及该书所倡导签订的世界性契约更是高瞻远瞩,不仅于十年前有着非凡的意义,而且给今天大到国家小到公司的竞争与合作都带来许多启示。借此机会,希望再次回顾书中的有关内容,与大家共享。

    ——适当有效的竞争能提高资源配置,但当竞争过度而碰到极限时,将导致如下消极后果:

    第一、把技术体系与工具放到优先地位代替了人与人的相互  合作,人的重要性仅仅在于作为生产者与消费者;

    第二、把短期金融考虑放到首位,同时造成过度生产与紧缺;

    第三、减少了民族市场的竞争,加剧了全球范围内工业与金融的集中化,因此促成了全球寡头政治市场的出现;

    第四、在进入革新过程方面,加剧了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区域不平衡;

    第五、加剧了世界居民与世界区域的分裂,使它们分裂为一个“一体化的世界”与一个“受到排挤的世界”;

    第六、尽管它鼓励人们寻找新的工艺过程与新的产物,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加剧了生态破坏;

    第七、导致大规模社会排挤,使那些没有竞争能力的人、公司公司、城市与国家都失去了独立性,无法长期地充任历史的主体;

    第八、使个人与集体的好斗成性恶性循环,阻碍了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与共同体之间团结互助与对话的发展;

    第九、在地方、民族国家与全球范围内削弱了公共组织的活动能力和所代表的民主。

    ——不能用竞争来管理全球,而是需要一个世界性契约,用于制定共同协作政策来加强协调合作,以实现真正有效的全球调控。为了实现这种真正有效的全球调控,里斯本小组认为必须遵循以下4个原则。

    一、 使用手段必须具有协调合作的特点;

    二、 全球市民社会必须得到支持、鼓励与尊重;

    三、 地方的行动与经验必须得到系统的承认;

    四、 文化的多元性必须得到承认。

    ——在这些原则基础上,需要缔结四个全球社会契约作为共同协作政策的组成部分。

    第一是基本需求契约,以满足全社会基本需求和愿望,消除不平等。它目的是关怀照顾世界上最穷困的人,其目标是为20亿人类提供用水,为15亿人提供寄宿住处,为40亿人提供有效的能源供应。

    第二是文化契约,以实现不同文化上互认以及相互富有成果的交流。它的目的是支持为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宽容与对话而采取的措施与斗争。

    第三是民主契约,以建立全球调控手段。通过建立全球公民大会,在全球市民社会的框架内提出确定全球公共福利的建设性建议,并将该框架条件转变为作为竞争选择的协调合作的经济调控。

    第四是地球契约,以保护生态资源。该契约主要鼓励国家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全球协调合作 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自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全球加强协调合作的呼声愈加强烈。各国政要纷纷在重大国际会议上呼吁携手一致应对危机。

    ——20国集团分别在2008年11月14日华盛顿和2009年4月2日伦敦召开金融峰会,并发表宣言。通过两次峰会,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达成了一种全球共识:金融危机已到了非常时刻,必须依靠全世界人民的力量、各国政府协调一致的行动共同应对。

    ——外交部长杨洁篪在2009年6月24日联合国“世界金融与经济危机及其对发展的影响高级别会议”上,指出实现可持续增长的责任必须由全球各国共同承担,希望各国能够本着互利共赢的伙伴精神,共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之策,发出国际社会团结一致、精诚合作的强烈信号,进一步凝聚共识,促进合作。

    ——第63届联大主席布罗克曼也在会议上说,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正使人类处于历史上最独特的时刻,在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世界各国应当同舟共济,防止全球危机转变为一场社会、环境和人道主义悲剧。他同时指出应该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多种文化经验和传统基础上适时建立全球化的政策和伦理,并提出了尊重、关爱、集体责任、合作等四项伦理原则。

    反思竞争合作关系 建立协调合作机制

    通过对从全球竞争到行业竞争的反思,我们提出要规避竞争极限,创造合作红利。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机制,它迫使公司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善管理、积极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但是竞争必须有效,否则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市场博弈中“囚徒困境”的非合作竞争的结果,有可能导致竞争参与双方的两败俱伤。要想避免这种结局,合作是竞争双方的必然选择。

    ——任何一个开放的、有效的市场经济都需要建立一个协调合作的机制,以实现规避竞争极限,创造合作红利。

    积极开展有效竞争 重视协调合作发展

    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们应该在有效竞争的基础上重视协调合作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银行业从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到多种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并存的过程中,银行业金融机构间经历了从无序竞争到有序发展的阶段。但是随着近年来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在一些业务领域已经出现过度竞争的现象,例如:

    一、 贷款多头授信、垒大户。由于银行机构目标客户选择的趋同性,导致贷款向大客户集中更趋明显,多头授信、多头贷款严重,垒大户问题突出。近年来,江苏铁本、新疆德隆、深圳三九等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爆发已经给银行业敲响了警钟。

    二、 信用卡业务“重量而轻质”。目前我国信用卡业务处于一个在发展初期就已经陷入过度竞争的困境中。银行跑马圈地式的业务扩张模式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利益,这种无序竞争已经导致恶意套现的出现和信用卡不良率的上升。2009年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较去年同比上升133.1%,总额已达49.70亿元。

    三、 托管业务相互压价。由于经营成本较低且收益较高,托管业务成为继理财产物发行和代销基金后银行中间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有些银行为了获得托管业务,不惜以不收管理费的方法来抢夺客户资源,造成了市场的恶性竞争。

    ——在过度竞争和盈利双重冲动影响下,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激励机制将会发生扭曲,追求短期回报,导致金融机构过度承担风险。

    ——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而合作更能实现双赢的目的,既能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也能促进对方利益的实现。在一定条件下,合作对相关各方、对社会都有利,可以同时满足多元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因此我们应该在有效竞争的基础上重视协调合作发展,这不仅仅对于一个公司或一个行业,还是一个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