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杨再平天美九一厂制作、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的年会,与各位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三十年来,我国信用卡业务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产业链条从最初仅有2家银行提供发卡业务,发展到现在有28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广泛合作,提供丰富多样的信用卡服务,可以说是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
从全球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来看,自从1950年大莱卡(Diners Club)成立第一家独立的信用卡公司和1951年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以来,全球信用卡产业的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服务内容逐渐多样化,技术应用和竞争合作方式也在不断创新。面对日新月异的产业链条,我们希望每一个信用卡业务的经营者、每一位信用卡产业的参与者,都能够积极思考,在三个方面灵活地应用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一,积极探索信用卡服务的“多网叠加”,强化协同发展。信用卡业务和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区别之一,在于信用卡业务本身就是一种“以点带面”的“互联网+”业务,没有互联网,各类信用卡业务都无法运转。这种以有限个数的数据中心,对消费活动产生的带动作用,小到城市,大到国家,已经得到了很多实例的验证。信用卡业务,和现有的互联网公司、电子商务公司、电信公司、征信公司的互联网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吻合,也为这五类公司的资金实力、业务数据和服务网络相互叠加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精耕细作信用卡业务的“场景服务”,深化个性发展。“场景服务”是最近几年很多行业提出的新的发展方向,但是,信用卡行业早在60多年前在“场景服务”方面开始起步了。资金实力、业务数据、技术应用和服务网络的结合,使信用卡业务中的资金和信息同步流动,整合形成不同的智能服务方案,使实际的、虚拟的各种场景服务只需要和刷卡交易的地理位置、交易时间和成交内容形成关联,千人千面,贴近需求,尽可能地连接资金沉淀和生产消费,带动信用卡相关的各类产业升级。现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又为信用卡业务提供了更为丰富、更为复杂的场景服务需求和风险控制需求,也为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机遇。
第三,逐渐强化信贷产业的“分层供给”,促进生态发展。从市场结构来看,银行传统服务、信用卡业务、消费金融、小额贷款、P2P、民间借贷等,共同形成服务分层、业务互补、风险分散的市场结构。从业务实践来看,这些业务的规模从大到小,产物特征从标准化到个性化,服务的客户群体从综合化到逐级细分,呈现出明显的互补特征。从发展机会来看,这些业务的参与者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能够促进各方充分发掘市场机会,扩展客户类型,提高金融服务渗透的广度和深度,相互填补服务空白领域。
在此,我预祝此次中国银行卡专业委员会年会,和信用卡发卡三十周年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圆满成功!也祝愿信用卡产业的参与者获得更好的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