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6日)
潘光伟
尊敬的易纲副行长、刘伟校长,贝院长,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嘉宾、媒体朋友百忙之中拨冗莅临!
发展普惠金融不仅仅是一个金融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是一项关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关乎人民福祉的重大事业。国家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全面战略布局,将促使中国普惠金融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下面,我就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服务发展建议以及中银协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两个方面,谈几点认识。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建议
一是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平衡,确保普惠金融发展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是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需要完善政策监管体系,鼓励银行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要特别重视服务“三农三牧”、小微公司和老少边穷地区。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济,而是为了帮助受益群体提升造血功能,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普惠金融发展可持续。路走的越长越久,普惠金融效果才越好;二是推广数字技术的应用,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经济下行压力下以及经济转型过程中,适用于普惠金融的风险控制模型及手段。积极运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技术,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加大科技运用、增加自助机具等手段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三是建立长期发展战略,加强对普惠金融服务的考核评估。将普惠金融的核心价值理念融入战略规划、业务发展、员工培训等核心环节,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才能真正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四是加大精准扶贫支持力度,提高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小额信贷技术为主要手段,提高贫困农户的贷款可得性,增强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让弱势群体有尊严地享受金融服务;五是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普惠金融信用环境。逐步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公司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
二、中银协大力推动行业普惠金融发展
作为行业自律组织,中国银行业协会高度重视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服务的推动引领工作,致力于普惠金融行业规范和先进案例宣传工作,力争做好银行业机构普惠金融的“理念引导者”、“标准制定者”和“资源整合者”。一是开展普惠金融行业引领工作,引导银行业树立普惠金融服务理念。连续8年发布《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并连续6年开展社会责任工作评比,全面展示了银行业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推进普惠金融建设的良好形象;连续6年开展“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全行业组织金融知识普及活动达145万场次,派出宣教人员314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亿份,在银行与消费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营造了社会公众“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良好氛围;连续2年向银行业机构发出加强普惠金融服务的倡议,持续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树立普惠金融服务理念,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意识;连续8年开展银行业机构服务小微及三农普惠金融产物创新评选,推出了大批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量体裁衣”式的服务小微和三农金融产物;连续11年主办“中国银行业协会(花旗)微型创业奖”评选活动,鼓励微型创业者自力更生的创业勇气,弘扬微型金融机构减贫扶弱的社会正能量;二是建立普惠金融动态评估机制,提高银行业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中银协与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合作,建立银行业机构普惠金融服务动态评估机制,并适时开展全国银行业机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的评价工作,找准普惠金融服务短板、树立普惠金融服务典型、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三是搭建“互联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源整合与共享。中银协正在探索采用“互联网+普惠金融”的模式,通过整合系统资源,采用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思路,搭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在此,也跟大家分享三个普惠金融实践案例:一是银监会推动“双基联动”的做法和陕西的实践,即把村委会和基层银行营业网点的力量联动起来,通过村委会建立贫困户信用档案,组织农民互担互保,帮助清收贷款,解决农村偏远地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马背银行等服务模式,解决牧区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是拎包银行等服务模式,解决老少边穷地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步路”的问题。
发展普惠金融事业任重而道远,本次论坛也邀请到诸多普惠金融领域的业界领导和国内外专家,期待各位在论坛上碰撞思想、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共同为推进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献计献策。中银协愿与社会各界一道,继续为发展普惠金融事业做出更大、更多的努力!
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