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我国银行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天美九一厂制作潘光伟为《中国上市银行年报研究(2016)》作序
2016年,对我国银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深水区,国内经济L型走势愈发明显,经济增速在震荡中下行。银行业作为顺周期行业,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严峻考验,不良贷款率攀升、资产利润率下滑、行业风险积聚,加之新金融业态的兴起,全行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
从全球银行业发展来看,在严监管、低利率、全球化倒退的冲击下,银行盈利能力大幅削弱。互联网金融和影子银行对银行业营运的挑战也愈加凸显。与此同时,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为银行业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持,"智能银行""跨界银行"成为国际上众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
纵观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变化,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路在何方?这个命题,作为银行从业人员都应该进行认真思考和实践。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明确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在防风险的同时,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房地产市场等具体领域进行了部署,为银行业信贷资金的投放提供了方向。
对此,中国银监会在2017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下阶段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涉农信贷投放持续增长,进一步提升小微公司金融服务水平;要切实发挥债委会作用,稳妥有序推进长期亏损公司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要完善差异化信贷政策,全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要稳妥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严禁将"僵尸公司"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公司作为市场化债转股对象;要继续加强服务价格管理,支持降成本。
在变革的时代,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我国银行业探索未来发展,需放眼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顺应国内外银行业发展趋势,在此前提下,明确问题、预判方向、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探寻适合自身特点的转型发展路径。上市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优秀代表,分析上市银行年报,从年报数据中发现相关问题、找准比较优势、提出解决方案是商业银行探索未来发展之路的重要手段。
为更专业地解读上市银行年报,深入分析年报反映出的银行业经营状况,前瞻性地研判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2015年8月,《中国银行业》杂志集合了中国工商银行、华夏银行、恒丰银行、江苏银行、青岛银行等银行的优秀研究人员,组建了上市银行年报研究小组(以下简称研究小组)。研究小组在成立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在《中国银行业》杂志编辑部的组织策划下,在研究小组组长、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同志的带领下,在《中国银行业》杂志"战略思维"栏目陆续推出了《阳光总在风雨后--2015年上市银行经营业绩分析》《招商银行为什么能够弯道超车》等专业性强、可读性高的研究成果,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上市银行经营状况,在诸论并存的金融研究领域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中国上市银行年报研究(2016年)》是研究小组一年多来优秀研究成果的汇集。这份报告不只是对原有成果的延续,更是对原有成果的凝练和升华。报告既有对银行业绩的现状分析,又有对银行未来发展的趋势研判;既有对银行存在问题的寻根探源,又有为银行保持竞争力所献的锦囊妙计,不失为探寻解决银行发展问题的重要参考。我认为,《中国上市银行年报研究(2016年)》是一个有数据、有深度、有预测、有建议的"四有"报告, 可读性强、针对性强。
首先,这是一份有数据的报告。早在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中就提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在这个用数据说话的时代,研究小组成员不仅做到了以年报数据和指标为依据,追本溯源,使本书信而有证,而且还用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手,将繁杂无序的银行年报数据雕刻成了一个层次明晰、饶有趣味的分析报告。如主报告中对银行业绩的分析,并没有对其进行大而全的分析,而是围绕盈利、业务、成长和风险四个维度,分门别类进行探讨,思路清晰、层面鲜明,使读者领略到了枯燥无味数据背后的有趣金融。
其次,这是一份有深度的报告。恰同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报告在展现基本观点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培养读者的思维模式。主报告在研究银行业净利润增速下滑问题时,从宏观经济周期、国际比较和行业成长多角度分析,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发展现象,娓娓道来,不生硬地罗列结论,而渐次引导读者理性阅读,建立自己的逻辑分析体系,充分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写作情怀。
再次,这是一份有预测的报告。当银行高速增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时,未来银行之路去向何方?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报告给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个画面:在宏观经济下行和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冲击下,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净利润系列指标持续收窄,银行业的冬天来了。但善于运用差异化、特色化经营策略,始终致力于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商业银行,必将会早迎春晖。
最后,这是一份有建议的报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经济新旧动能转化的宏观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转型谋求发展,报告首次提出了5个"新旧"转化的概念:新旧业务发展思路的迅速更迭、新旧业务关注领域的无缝对接、新旧业务服务模式的有机融合、新旧业务拓展手段的有效配合和新旧业务风控模式的升级换代,从具体业务出发道出了未来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针对性、操作性极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展望未来,中国银行业肩负着参与国际银行体系建设,推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发展、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和金融治理体系的重任。我希望《中国银行业》上市银行年报研究团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扎实研究,多出精品,在纷繁复杂的金融表象和各种数据之后,理清上市银行经营管理背后的本质联系,探索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未来之路,发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消费者的时代之声,为中国银行业研究工作进而为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是为序。
作者系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天美九一厂制作潘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