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协会要闻 > 领导讲话

瞄准前沿 研用结合 促进金融科技助力银行业 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在2018中国金融科技前沿论坛上的致辞

编辑: 发布时间:2018-06-29 作者: 来源: 浏览:6609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2018年6月28日

尊敬的王瑶琪校长、康华平书记、王素珍副秘书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盛夏北京、骄阳似火;高朋满座、胜友如云。非常高兴应中央财经大学的邀请来参加2018中国金融科技前沿论坛。首先,我受潘天美九一厂制作委托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2018中国金融科技前沿论坛”的成功举办,以及中央财经大学成立国内首个金融科技系并与兰州银行共建金融科技联合创新实验室表示热烈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各界同仁致以由衷的敬意!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科技的创新与进步,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实体经济、科研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2018年3月参加广东代表团座谈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7.5%。近年来,科技与金融及实体经济的融合日益紧密,银行运用科技手段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防控金融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银行业借助固有海量的数据积累成为应用先进科技成果的重要行业,同时对金融科技有着内在的需求。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借此机会,结合论坛“银行科技创新与发展”的主题及银行业实际,我谈几点认识,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银行业运用金融科技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最新定义,金融科技指的是技术进步推动的金融创新,它涵盖了各种新型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物,并对金融市场、机构、金融服务提供商产生重大影响。金融科技的创新与进步对传统金融环境带来全新的机遇与冲击,在我国银行业面临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转型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新形势以及风险因素交织、外部不确定性环境增多等一系列挑战下,多家银行将金融科技创新视为融合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如民生银行中关村金融科技旗舰店本月27日开业,北京银行成立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招商、平安在2017年报中分别将自身定位为“金融科技银行”和“科技公司”;中行、建行、中信等银行在战略布局及未来发展重点上,都将在金融科技领域发力。我国银行业在运用金融科技谋求高质量发展及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等方面已经做出了许多积极而深入的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拥抱金融科技,在银行构架、业务模式等方面积极发力。一是对大数据的应用。当前众多银行已推出了大数据风险控制系统,大数据分析技术已经成为各行风险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如工商银行通过整合行内外各类数据信息实现客户信用风险画像。二是对区块链的应用。据White&Case公司统计,2022年之前,区块链每年可以将全球银行基础设施成本降低150亿至200亿美元。传统金融机构采用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的方式积极布局和推进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民生银行搭建了区块链云平台,招商银行将区块链应用在直连清算系统,微众银行区块链属性的联合贷款结算和清算业务落地。三是对人工智能的运用。人工智能在银行业的应用正在不断落地,包括智能客服、智能投顾、智能风控等,各大银行智能机器人悉数亮相,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技术快速发展。四是对云计算的运用。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云计算,以一种更便捷、灵活的方式聚合,依赖计算资源运作业务,并按需分享,实现更高效、紧密的多方协同,2017年9月,16家金融机构组建金融云公司,用于承接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批量上云的服务,银行业金融云实力逐步增强。

    第二,持续构建金融生态。银行业依托金融科技等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和流程,整合传统服务资源,提升整个银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一是积极与金融科技公司开展跨界合作融合。2017年,工、农、中、建、交分别与京东、百度、腾讯、阿里、苏宁达成了战略合作,在大数据风控、用户画像、人工智能等领域展开了合作。二是实现场景布局,“金融+”服务渗透。在管理层面,商业银行不断提高商业银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逐步实现了组织机制的变革;在业务层面,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逐步实现了产物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三是构建多元渠道。银行业运用金融科技进行渠道优化升级,在自助渠道、电子渠道等设施发力,以“线上+线下”、“人工+智能”多位一体的服务模式,高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和社会需求。截至2017年末,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交易笔数分别为1171.72亿笔、969.29亿笔、6.71亿笔,同比分别增长32.77%、103.43%、134.93%,全行业从2010年平均45.2%上升到2017年的87.58%。四是搭建金融科技研究室、实验室等平台深入研究。强化政产学研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如平安银行将较为前沿的金融科技引入了实际生产,并且与Salford Systems、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外先进的大数据研究组织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带动业务稳健发展。

    二、促进金融科技助推银行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及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下一步,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应该怎样借助金融科技的强大赋能,助推银行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对此,我提几点建议如下:

    一是促进金融科技在监管领域的应用。科技进步滚滚向前,技术迭代生生不息,金融市场的变化始终先于监管措施,但是,监管是规范创新、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外部引领力量。因此,加强监管科技的实施与应用十分必要。全球范围内,英美等国在监管科技领域起步较早,欧洲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我国监管科技的应用也在加快步伐:201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明确提出加强监管科技的实践应用,提升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2018年两会期间,北京市宣布用区块链加强北京信用体系监管;贵州省贵阳市通过搭建“数控金融”平台,将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到金融监管领域,全方位、全过程监控金融风险,实现线上线下、业务层面与监管层面的实时交互对接,提高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和监管效率。 

    二是推动金融科技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开放协同,合作共享。创新驱动发展,合作共赢未来。金融科技创新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深入贯彻创新、绿色、开放、协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保护好数字化过程中个人隐私的同时,树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开放思维,积极推进银行机构间、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等非银行机构间的合作,加强行业资源整合与成果共享。2018年6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试行)》,旨在通过授信信息系统共享机制,遏制多头融资、过度融资行为,从监管角度推动数字化信息开放、开源、共享理念的实施。

    三是加强金融科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人才的培养。我国历来重视科技人才培养,科技部2017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指出,“加快科技人才队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培养优秀创新人才,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银行业应当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金融科技创新的优先位置,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努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中央财经大学是著名财经类综合性大学,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了大量人才。现在又敏锐地站在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潮流前列,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较早响应国家人才战略,2017年成立全国首个金融科技系,今年又与兰州银行达成共建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协议,为培养金融科技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的人才迈出坚实的一步。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相信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科技系越办越好,“桃李满天下”。

    四是加强前瞻性、全球化高质量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构建政产学研用的创新体系。强化教学相长,研用结合,引进国际领军人才作为师资力量,招募有志愿、有情怀数理基础好的年轻学生埋头苦学,设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争取建成国家级实验室;瞄准前沿,将金融科技在底层技术、精工制造、科学原理、工匠精神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构建政产学研用的国际一流创新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国银行业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断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加强金融监管,夯实银行发展的基础,助推我国银行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及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道路上不断迈进。中国银行业协会将一如既往发挥联系监管部门、会员银行、公司及各方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责,为推动金融科技背景下银行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作出新贡献。

    最后,希望与会各方畅所欲言,奉献真知灼见。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