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协会要闻 > 领导讲话

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开启第三支柱养老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编辑: 发布时间:2019-01-18 作者: 来源: 浏览:53817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中国银行业协会养老金业务专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胡忠福在第三支柱养老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建立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成果发布会上的主旨发言

 

尊敬的武建力主任、董克用秘书长,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第三支柱养老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建立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成果发布会,见证这一重要时刻。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建立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布表示热烈祝贺!《建立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险学会2018年度重点课题,我参加了课题启动会,协会相关工作人员也参与了课题研究一步步深入,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果,相信一定能够对国家政策制定起到助力作用。今天,也是我首次参加养老金融50人论坛的会议。我也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银行业和养老金行业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让老人能够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养老金制度是现代社会老年人维持基本生活的稳定依靠,是养老保障体系的基础与关键。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养老金制度建设取得了卓越成就,从20世纪80年代初国企改革的配套措施,发展为覆盖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国特色社会养老金制度,2016年,中国政府实至名归地获得了国际社会保障协会授予的“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的论述,吹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养老金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号角。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研讨建立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对于全面建成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和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进一步推动养老金第三支柱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立足试点经验,凝聚行业智慧,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

    去年4月,五部委公布了《对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开启了养老金第三支柱制度建设的新纪元。通过8个月的实践,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取得丰硕的成果,税务、金融机构、个人投资者、公司、产物之间的业务链条完全打通,相关保险产物成功上线,市场效应正在逐步放大,为下一步改革推进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加强了社会各界对养老金第三支柱的认识。根据试点情况,建议监管部门从账户管理、投资产物和系统建设三个角度入手,制定更为全面、更切实际的养老金第三支柱管理办法。在顶层设计过程中,建议重点考虑三个问题:

    第一,建立一个更加灵活、更具普惠性的养老金第三支柱体系。建议实行个人自愿原则,符合条件的个人自主决定是否参保,个人投资者在政策规定的限额内自主确定缴费金额、自主选择账户管理银行、自主选择投资产物,给予个人投资者更大的自主权。在制度建立初期,覆盖所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群,未来可视情况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使更多居民享受政策红利。

    第二,打造一个更加规范、更具开放性的养老金第三支柱体系。建议养老金第三支柱实行全国统一政策,统一信息平台管理,实行“一人一行一户”。采取市场化管理模式,提高基金管理透明度,建立产物准入制度,实施全流程、综合化监管。同时,将养老金第三支柱税收优惠激励以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的缴费总额为对象,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引入这个市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产物和服务。

    第三,创设一个更加优惠、更具吸引力的养老金第三支柱体系。当前,我国正在推进个税改革,建议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设置全国统一的个人所得税税前抵扣额度,且税前抵扣额度应随经济发展相应调整,鼓励个人参加养老金第三支柱。个人缴付养老金第三支柱不超过政策规定限额的部分,从个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二、发挥行业优势,商业银行愿意且能够助推养老金第三支柱纵深发展

    当前,我国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已经逐步深化,在现阶段尽快推出税收递延优惠的养老金第三支柱政策,是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制、丰富养老保障工具,扩大养老保障覆盖人群的内在要求。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作用,有利于扩大第三支柱业务分销渠道、增强社会影响、提升用户体验、完善管理模式、保障资金安全、促进第三支柱繁荣发展。因此,商业银行深度参与第三支柱管理是推进我国养老金体制改革纵深发展的内在需要。

    首先,商业银行深度参与第三支柱管理,有利于推进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快速发展。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坚持稳健经营,具备较好的信誉、完备的风险内控机制、健全的外部监管体系和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城乡居民最为信赖的金融机构。同时,商业银行拥有金融行业最为庞大的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网点几乎覆盖了100%的县级以上区域,并与地方政府、公司的关系更加密切。商业银行具有较好的属地服务能力。养老金融业务的客户特征是区域分散、行业众多、以个人为服务对象。商业银行凭借完善的服务网络和专业的业务人员,能够实现养老金融业务的属地化服务,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一揽子养老金业务解决方案,助推养老金融市场推广。

    其次,商业银行深度参与第三支柱管理,有利于实现养老金第三支柱的规范发展。一是商业银行具有丰富的账户管理经验。庞大的客户体量和账户管理量赋予银行在个人账户管理方面的管理经验,可以说商业银行是天然的账户管理人。二是商业银行具有先进的系统平台管理能力。开展第三支柱业务,需要管理机构搭建业务平台,与监管部门信息平台、金融机构业务系统进行对接,并向投资者展示投资产物。商业银行通过在养老金市场10余年的深耕发展,塑造了先进的养老金业务系统开发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客户诉求。三是商业银行在投资者引导和教育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相较机构投资者,参与养老金第三支柱的个人投资者更需要投资顾问和资产配置。除了一定程度的投资选择权以外,个人投资者对第三支柱资产的管理相对分散,存在管理“缺位”问题,需要金融机构在投资管理方面发挥引导作用。商业银行通过开展银行理财业务建立起完善的投资者交易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可根据资产状况、预期收入情况和可享受的税收优惠额度,设计最优的第三支柱方案,提高个人第三支柱账户的目标安全。

    第三,商业银行深度参与第三支柱管理,有利于保障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安全发展。第三支柱涉及广大个人投资者退休后的经济来源,资金安全是制度基础。建立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从缴费、投资交易、投资转换、待遇支付等环节全方位把控业务风险,是业务发展的前提条件。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建立集中式、垂直化风险管理体系,以及以风险资产管理为核心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控制系统,健全各项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提升风控的适应性和前瞻性,夯实业务基础。同时,商业银行通过对第三支柱缴费资金和合格投资产物进行托管,保证了第三支柱的资产安全。

    三、深耕内功、强化担当,协同推动第三支柱长远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要始终把促进个人养老金长期保值增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第三支柱长远健康发展提供专业服务:

    一是开展优质账户管理服务。账户管理承担实现养老金第三支柱的身份管理、税务管理、资金管理、投资管理、信息管理的“五合一”,处于整个体系核心地位。商业银行要针对养老金第三支柱的特点,搭建功能强大、应用灵活,且能实现与人社部信息平台、监管机构、税务部门及其他商业银行、资管机构数据传输的账户管理系统,进行信息校对核验,并开展账户管理、权益信息管理、产物管理、投资管理顾问、产物投资和待遇给付等工作。

    二是提供特色化投资管理服务。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是三支柱平稳运行的关键,要把养老钱交给居民信赖的机构去进行投资管理。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信用基础稳固、投资实力强、经营风格稳健和风险控制能力优异等优势,有助平稳落地,长期、稳健发展。在第三支柱投资管理方面,商业银行目前可以提供储蓄与理财产物两种优质产物,满足长期稳定保值增值需求,保障个人投资者权益,并能与支持实体经济有机结合,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是逐步推进市场培育工作。当前,我国城乡居民金融知识薄弱,金融养老意识淡薄,市场培育是未来加速推进养老金融工作的重要保障。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广泛的网点网络、高度的信誉,与各参与方共同推进宣传,加大政策传导力度,使公众了解政策红利,动员公众广泛参与,积极引导和培育养老金融意识,以及长期自主的养老金投资习惯。各金融机构共同努力,形成多方参与、互助互利的共赢局面。

    中国银行业协会以促进会员单位实现共同利益为宗旨,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能。顺应国家方针政策,于2011年7月设立了养老金业务专业委员会,做了大量基础性、开创性的工作。2018年,委员会统一行业共识,向监管部门建言献策,用6个月时间完成养老金第三支柱账户管理、产物管理、技术规范等三个制度的研究和撰写工作,待养老金第三支柱全面实施之际,三个制度将由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对于银行业有效推进第三支柱业务创新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纲领性的作用。2019年,养老金委员会将继续履行自律职责,充分发挥协会平台优势,进一步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成员单位协作,引领行业开拓创新,拓宽业务思路,加快推动第三支柱业务创新发展。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之一,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承袭中国式智慧和建设经验,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一定能够获得预期成效。

    谢谢大家!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