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青岛银行:向“新”而行,加速服务新质生产力

编辑: 发布时间:2024-06-25 作者: 来源:青岛银行 浏览:6331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助推新质生产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青岛银行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业务模式,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机制,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特别是探索数字化赋能,坚定支持科技型小微公司创新成长、做大做强。目前,青岛银行已累计为1500家科技型公司授信,信贷余额超过150亿元,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推经济发展。


科创型公司有了“金力量”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创新,科技型小微公司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面对科技型小微公司专利多、轻资产、缺担保的特征,银行该如何发力?


青岛中电绿网新能源有限公司自公司成立之初,便获得了青岛银行多方位的金融支持,打通了融资壁垒。青岛银行介绍:“公司在2016年成立之初,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公司有贷款需求,通过信用的方式为公司贷款,后来又了解到公司总经理是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紧接着又通过‘人才贷’的方式为公司增额。”青岛银行“人才贷”是面向高层次人才及在青岛注册的公司发放的,专门用于开展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活动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青岛中电绿网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随着公司经营规模不断增加,青岛银行对公司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增加,通过‘人才贷’等多种信贷产物组合的方式,为公司扩大授信规模,使公司可以持续不断地增加订单承接能力,公司在发展中也获得了自信心。”


近年来,为更好的服务公司,青岛银行不断加强金融产物创新。目前,青岛银行从机制、模式、产物多个维度入手,推出了“科创易贷”“科创快贷”“人才快贷”等叁大系列20余款科技金融特色产物,全面满足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各阶段科技公司的金融需求,支持科技金融发展。


“数字化”转型“蓄势赋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的不仅是银行对产业创新的扶持,同样需要以自身数字化转型锻造整个服务流程,才能持续为产业创新注入金融动能。为提高全行普惠金融业务支持小微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青岛银行将实现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作为首要目标。


近年来,青岛银行逐步探索并实施线上化、智能化、标准化操作,建立大数据模型进行批量授信。2023年11月,青岛银行推出数字化普惠业务——普惠别融,引发市场关注,业务刚推出几日内便吸引近300户客户扫码申请。青岛银行“普惠别融”基于客户税务、市场监管、知识产权、发票、司法及征信等大数据,精准分析客户信用能力,面向小微公司构建完善的客户画像,采用“多维渠道、一款产物、狈个场景”的创新服务模式,系统根据申请公司的不同特征,自动为其匹配适用于不同场景的融资业务。目前,“普惠别融”已完成科企别贷、智造别贷、出口别贷、房抵别贷、票链别贷、税别贷等6款子产物上线,其中科企别贷通过分析公司知识产权数据评估公司的科技属性,将公司分为初创型、成长型,采取差异化的模型策略精准评估科技型公司成长性及经营能力,为公司提供信用贷款。


“普惠别融”上线实现了青岛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由线下到线上的数字化转型蜕变,通过“金融+科技”解决当前普惠业务发展痛点,提高客户经理的单兵作战能力。业务上线后比传统线下业务提效100%,带动客群及业务量增长50%以上。2023全年青岛银行累计投放线上产物600余笔,金额3.72亿元。


打造服务实体经济向“新”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对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聚焦科技创新、专精特新和绿色低碳发展,以及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外贸等领域小微公司,健全专业化服务机制。


青岛银行循“新”而行,向“新”而动,建立以“专精特新”中小公司为中心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客户服务体验。青岛银行突出支持实体科技型公司,聚焦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行业,积极支持技术密集、掌握核心技术的制造公司,优先支持经政府认定的高新科技公司、创新型公司、技术先进型公司。为不断提高科技金融审批时效,青岛银行专门设立服务于科技金融的审批团队,主要对科技型公司的融资需求实施专业化审批,后续还将优化升级,专项负责高端制造业授信客户的审批,针对性更强。自2014成立山东省第一家“科技支行”,青岛银行后续又分别在烟台、济宁、德州等地设立多家科技专营支行,搭建起以总行为核心,以专营机构和特色支行为两翼的科技金融专营机制。


发展新质生产力,少不了金融助力。未来,青岛银行还将持续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建立科技型公司专属授信审查审批机制和绿色通道,持续推进科技小微授信产物创新,打造服务实体经济的向“新”力,跑出服务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度”。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