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抗击疫情

中国工商银行全面加力服务疫情防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 发布时间:2020-05-22 作者: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浏览:3921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工商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综合采取加大融资支持、畅通金融服务、加强全球协同等措施,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金融保障和经营管理各项工作。围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支持公司复工复产达产,积极发挥国有大行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锲而不舍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进一步推动全行扶贫工作再提质、再增速,全力以赴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加力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大实体经济融资总量。工行在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同时,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促进实现“六稳”目标。截至3月末,工行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6600多亿元;债券投资余额比去年同期多增超1000亿元,主承销债券4030亿元,处于市场领先。对民营公司,实行专项资金规模、专门信贷授权、专业服务团队“叁大资源保障”,民营公司贷款余额超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近1100亿元。

 

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工行主动对接支持国家战略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建设,截至3月末,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的贷款比年初增加4700多亿元。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3月末,制造业公司贷款余额1.55万亿元,保持银行业首位,较年初增长超1000亿元。

 

2月以来,工行宁波分行累计向某空调制造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5亿元,支持公司加快复工复产。同时,宁波分行联合工行安徽马鞍山分行,支持公司新建马鞍山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近日已发放贷款7800万元。

 

境内外协同助力稳外贸、稳外资。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新形势、新挑战,支持跨境产业链客户平稳发展,工行全集团开展“春融行动”,发挥国际化、综合化经营优势,境内外各机构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分类施策服务境内外客户复工复产,全力支持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为帮助贫困地区克服疫情影响,工商银行在全国范围实施消费扶贫“春暖行动”,多渠道解决农产物滞销卖难问题,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图为湖北秭归郭家坝镇楚王井村果农在采摘脐橙,通过融别购销售。

 

某中外合资民营公司主要从事医药原料药、农药、兽药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物主要销往海外。为帮助该公司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工行北京分行主动对接公司复工复产需求、出口业务开展情况以及资金周转情况,高效为该公司办理1000万元出口发票融资业务,帮助公司稳定生产经营。

 

在香港,工银亚洲迅速推出15亿美元专项资金,为跨境客户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并提供利率优惠,截至一季度末已为相关公司办理国际结算业务106亿港元,发放贸易融资贷款52亿港元。在南美,为保障某中资大型工程服务商在阿根廷总包的270万吨水泥生产线项目复工复产,工银阿根廷及时为项目业主新增2000万美元授信、发放10亿比索贷款,确保供应链支付和中国进口信用证项下履约。

 

助力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疫情期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金融稳定非常重要。作为资金大行,工行加大对市场的资金融出力度,节后累计融出资金超13.6万亿元。加强中英文交易报价与信息服务,与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机构建立交易合作关系,助力畅通市场交易,代理客户数量排名中资金融机构第一。

 

全面响应 保障抗疫金融服务

 

全面支持复工复产。自2月起,工行全面实施“春润行动”,通过分类、分层、分批支持,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公司优先保证。截至4月末,工行已累计向医疗、民生、交通等重点领域2.58万家公司投放贷款约5500亿元,另提供债券、理财、租赁等融资近2000亿元,为7600多家公司配备了助企客户经理。其中,累计向湖北地区复工复产重点公司提供各类融资331亿元,为超千家各类公司办理1282亿元贷款的延期还本付息和计息周期调整,为众多受困公司精准纾困解难。

 

伊利集团肩负着保障居民奶制品供应的重任,同时为稳定产业链,又需要筹集抗疫物资支援上游牧场和奶农,一时间需要大量资金。工行快速对接,在2天内即完成10亿元优惠利率贷款审批并有序投放,支持了伊利与产业链共抗疫情、复工达产。

 

全方位保障抗疫融资需求。面对疫情,工行迅速成立专班统筹,出台专属政策,综合运用贷款、债券、股权等多种融资方式,全方位对接疫情防控公司融资需求。1月20日以来,累计为疫情防控相关公司提供融资超1500亿元。

 

对防疫重点公司,工行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做到非现场审议、随报随审、及时表决,累计发放优惠贷款超330亿元。对防疫综合融资需求,工行全力保障。一季度,工行主承销防疫债券40只、近1000亿元,居市场首位。设立2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基金,已支持11家防疫领域公司。

 

保障金融服务高效通畅。网点服务方面,工行合理安排营业网点及营业时间,做好营业场所的清洁消毒,保障金融服务畅通。线上服务方面,加强“零接触”服务,推出尝笔搁转换、公司征信查询、线上社保、线上发薪、在线诊疗、在线教育等服务,柜面业务的线上办理率进一步提高1.3个百分点,至99.2%。依托“工银别钱包”等全线上模式,帮助众多公司解决了疫情期间员工薪酬发放难题。防疫资金拨付方面,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力满足大额取现、紧急购汇、跨境支付、远程开户等紧急需求。24小时专人值守,确保各级财政、疫情防控单位的用款。同时,对线上线下各渠道的公益捐款免收手续费。现金服务方面,加强收支管理和消毒处理。春节以来,累计付出清洁现金超5000亿元,让百姓用上放心钱。跨境金融方面,优先办理防疫物资跨境采购外汇业务,优化防疫物资进口购付汇业务流程,简化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个人外汇业务手续。春节以来,为各类公司办理结售汇超4000亿元。

 

加强对湖北重振经济支持力度。工行加快落实党中央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5月13日,与湖北省政府签署《金融支持湖北复工复产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成为疫情发生以来,首家与湖北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商业银行。工行将在未来两年内,向湖北省重点领域建设发展提供总额不低于3000亿元融资支持,涵盖“贷款+债券+股权+代理+租赁+顾问”等全方位投融资服务。

 

疫情发生以来,工行举全行之力,为湖北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全方位驰援。第一时间研究出台了涵盖“6大类23条”的专项政策,优化信贷政策和审批流程,提高融资审批发放效率,全力保障湖北疫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资需求。截至3月末,工行湖北省分行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290亿元,同比多增61亿元,贷款余额和增量均居湖北地区商业银行首位。此外,工行还暂免湖北地区个人客户多项服务收费,优先在湖北推广“非接触”金融创新,加大线上便捷金融服务力度。

 

同舟共济 力挺小微公司渡过难关

 

加大资金供给。年初以来,工行加大对小微公司金融支持,普惠贷款增速远超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对于受疫情影响、资金需求较大的小微公司,工行将信用贷款额度提升至最高1000万,更有效地支持小微公司抗击疫情。

 

着力降低融资成本。工行为防疫重点小微公司提供专属优惠利率,一季度新发放普惠贷款利率较去年进一步下降。其中,湖北省分行小微公司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末下降75个叠笔,处于当地市场较低水平。

 

提供延本延息支持。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公司,工行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要求,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通过延本延息支持他们渡过难关,日期最长可以延到6月30日。目前,工行已为2.6万家小微公司办理贷款展期或续贷。

 

加强产物服务创新。根据小微公司需求,工行创新推出了“用工贷”“税务贷”“开工贷”等专属线上信用贷款,加强“无接触”服务。以“用工贷”为例,春节以来,工行已为700多家小微公司发放贷款超10亿元,促进了稳生产、稳就业。

 

苏州一家小微公司主要生产销售铝制品、金属材料、建筑材料,受疫情影响资金回流困难,复工面临着较大的资金缺口。在获知公司的需求后,工行立即制定了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在公司复工当天即发放了100万元“用工贷”,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湖北武昌某商贸公司主营猪肉销售,一直在积极保障老百姓的“菜篮子”。工行密切关注公司复工复产情况与资金需求,为公司办理了线上信用贷款“开工贷”,提供100万元授信及优惠利率。该公司通过网上银行自助操作,不到一天就完成全部提款手续,及时拿到了复工复产资金。

 

全力以赴 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

 

确保抗疫扶贫两不误。为帮助贫困地区克服疫情影响,多渠道解决农产物滞销问题,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工行在全国范围实施消费扶贫“春暖行动”。在内部,工行动员全行加大对定点帮扶地区和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农产物采购,员工食堂和节日福利优先考虑扶贫产物,为贫困地区商户入驻旗下电商平台“融别购”实行“绿色通道”和“双免”优惠等。在外部,加强线上线下客户对接,帮助贫困地区农产物进超市、进电商、进龙头公司供应链,为产物销售提供持续保障。年初以来,工行通过“融别购”已助销农产物2.5亿元,其中九成以上是贫困地区农产物。

 

受疫情影响,湖北宜昌秭归脐橙出现了挂果滞销问题。工行“融别购”发起“情暖湖北”爱心扶贫活动,帮助柑农在线快速卖橙子。在四川宜宾市叙州区柳嘉镇新雄村,工行驻村工作队员组织了扶贫特卖会,帮助农户卖出土鸡、土鸭、不知火柑、天府花生等农产物近5万元。在宁夏,当了解到西吉县平峰镇八岔村农户有3万斤滞销土豆,工行迅速采取分支行认购的形式,让土豆进食堂、为员工办福利,解决了春耕时期农户的燃眉之急。

 

发挥金融优势,用好扶贫利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行在一线扶贫中力求将金融优势发挥到极致,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手段,“投”“融”“引”相结合,创新推出了“精准扶贫+涉农供应链”“银行+保险+期货”等多种帮扶模式,使金融活水加快流向贫困地区的远端末梢,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助力贫困群众脱贫。

 

为解决“脱贫不可持续、脱贫后又返贫”的难题,工行探索推出了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在总行定点扶贫地区开展了金阳花椒、通江土猪、南江黄羊、万源黑鸡等多个种养殖项目,有效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其中,南江黄羊养殖产业扶贫模式更是入选2019全球减贫最佳案例。目前,工行总行定点帮扶的四川省南江县、通江县和万源市已经脱贫摘帽,金阳县有望在今年如期脱贫。

工商银行严格做好营业场所和现金的清洁消毒,配备充足防疫用品,保障员工和客户安全。

 

在坝上草原所在地河北承德丰宁县,工行累计投入3.95亿贷款,支持“中国马镇”旅游项目在坝上落地,8000多匹马直接带动了5000多农户增收。同时,农户利用马粪这种天然有机肥料,在有机农场中种植小番茄、黄瓜、欧李等有机作物,在吸引游客观光的同时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

 

此外,工行在贵州六盘水投放的刺梨特色产业“扶贫产业贷”,在山东莱芜推出的“鲁担-惠农贷业务”,在广东阳江推出的“高校+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都有效推动了当地贫困百姓脱贫致富。在工行和当地党委、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众多的精准扶贫“责任田”成为了金融扶贫的“示范田”。

 

全面施策阻断穷根。多年来,工行长期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基础医疗、饮水安全等薄弱环节,着力通过提升当地教育、医疗卫生条件来阻断穷根。

 

“扶贫先扶智”,工行始终坚持在教育领域重点投入。以工行在四川定点扶贫地区的教育扶贫为例,25年间,工行在四个帮扶县市共捐建17所希望小学;连续17年开展“烛光计划―优秀山村教师表彰”活动,表彰教师2800多人次,培训山村教师1235人;连续16年开展“启航工程―优秀贫困大学生资助”活动,累计支持3400多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同时,为解决教育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帮助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题,工行推出贫困大学生专项招聘计划,截至目前已累计招聘1869名贫困大学生,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在贫困地区,因盲致贫、因病致贫的情况比较多。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失明百姓重见光明,工行自2007年以来持续致力于慈善治盲公益事业,累计捐款2650多万元,为1万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手术。同时,在内蒙古、云南等地捐建了多座白内障眼科中心,留下了永久的爱心工程。

 

统筹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坚持“四个不摘”,对已经摘帽的扶贫地区,工行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坚持“叁个结合”,将中央部署、地方所需与工行所长相结合,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将融资与融智、融商相结合,精心遴选扶贫项目,确保把帮扶资金用在刀刃上。

 

针对疫情影响,工行第一时间了解扶贫地区的需求,对四川扶贫点的12家小微公司、128万元贷款进行续贷处理,缓解了公司复工复产资金难题。同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的金融帮扶,努力实现“叁区叁州”深度贫困地区贷款平均增速高于所在省份贷款平均增速,深度贫困县分支机构新增可贷资金的70%以上用于当地。

 

紧密衔接好乡村振兴。近日,工行与农业农村部签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建立健全银政合作长效机制,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基础,激发贫困人口的脱贫内生动力。截至2019年末,工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超1700亿元。

 

践行责任 全球工行人并肩抗疫

 

境内外员工踊跃捐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ONE ICBC,全球工行人是一家。在年初境内疫情发生后,工行境内外机构纷纷伸出援手,支援湖北及武汉抗击疫情,累计捐赠善款和物资超过2.3亿元。控股保险公司工银安盛为一线疫情防控医护人员免费提供每人100万元的人身保险,高效赔付资金3300万元。随着近期境外疫情扩散,工行境内机构纷纷采购急缺物资,支持境外机构所在地政府、社区、公司以及留学生等做好疫情防控,为华人华侨提供线上防疫知识讲座,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免费提供抗疫科技系统。疫情发生后,工行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快速研发了“应急物资管理系统”,免费提供给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卫健委及医疗机构等防疫重点单位使用,助力实现应急防疫物资统一高效管理,目前已累计服务2700多家机构,惠及2万多家单位。同时,还研发了“医采云”“校园防疫登记管理系统”等平台,免费提供给社会,帮助各方面高效应对疫情,加快恢复社会秩序。

疫情发生以来,工商银行为湖北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支援,未来两年内还将向湖北省重点领域建设发展提供总额不低于3000亿元融资支持。图为工行贷款支持的湖北枝江奥美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