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篇
33载初心不改
服务全省开放大局
1987年,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发的一纸《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让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告别了本币单一业务模式,开启了本外币业务一体化发展的新历程。
时光荏苒,四川工行的外汇业务发展始终坚守着服务全省对外开放大局、服务全省涉外公司健康发展的初心。历经33载风雨,四川工行的外汇资产规模从零起步,到2019年已实现跨境投融资规模超50亿美元,全年跨境收支量逾360亿美元,以综合化、全球化、科技化的跨境金融服务,助力全省2400家涉外公司实现快速发展。
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为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稳定四川外资外贸基本盘,外管局四川省分局联合省级相关部门以及相关银行机构,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抗疫情、稳外资、稳外贸”系列活动。四川工行积极响应与参与,“对症下药”解决涉外公司面临的困难,以实际行动纪念外管局四川省分局成立40周年。
政银企聚合力
多措并举支持“一抗两稳”
在外汇局四川省分局的带领和指导下,四川工行先后走进泸州、资阳、甘孜,举办了3场“抗疫情、稳外资、稳外贸”政银企座谈会,与当地中心支局、政府部门及多家金融机构一同为近80家外资外贸公司宣讲外汇与跨境人民币便利化政策和金融产物,为公司送上“春融十条”优惠措施,现场为公司答疑解惑。多家金融机构与外资外贸公司现场签署合作协议,涉及融资金额超6亿元。
与此同时,四川工行率辖内成都、绵阳、德阳、宜宾、内江、自贡、乐山、南充、遂宁、眉山、广元、巴中等12家分支机构积极组织、参加外管局四川省分局及当地中心支局举办的形式多样的“一抗两稳”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了解涉外公司复工复产情况及融资需求,多渠道宣传推广外汇便利化政策与优惠金融措施,并以开展座谈交流活动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帮助外资外贸公司及时了解及享受政策红利,推广扶持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发挥“便利化政策+跨境金融服务”合力,解决涉外公司复工满产的燃眉之需。
5月以来,四川工行参与举办政银企交流活动40余场,惠及外资外贸公司近400家,开展政策、产物和服务宣传近250次,走访涉外公司200余家,累计为全省近40家涉外公司提供跨境本外币融资近70亿元,活动成效突出。
齐抗疫勇担当
跨境金融助力复工复产
——快速开辟绿色通道,高效履行社会责任。“我们受政府委托急需从国外采购防护服,需要向境外支付货款20万澳元,以前从没做过进出口业务,可这钱今天就得给对方汇过去,不然货就留不住,这可怎么办?”2020年大年初二,四川工行收到某公司焦急的电话求助。
急客户之所急。四川工行充分发挥国际化专业优势,在外汇局四川省分局的指导下,迅速开通跨境结算绿色通道,满足了公司抗疫物资全球采购紧急需求。疫情发生以来,四川工行已累计办理跨境结算近150亿美元,其中,办理跨境结算绿色通道业务近8000万美元。
——多方发力内外联动,满足公司抗疫需求。某医药制造公司是全省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的重点公司,公司24小时满负荷运转的同时承担着巨大的流动资金压力。获悉这一情况后,四川工行积极联动工银欧洲卢森堡分行,仅用3个工作日,便顺利落地系统内首笔抗疫跨境融资,为公司解决了5000万元生产资金缺口。四川工行还联动工银柬埔塞金边分行,为省内某“走出去”公司办理疫情期间系统内首笔“一带一路”工程项下出口订单融资6000万元。
四川工行充分运用“跨境贷”等线上纯信用融资产物,解决公司短期流动资金压力,为中小微外贸公司送上“及时雨”;运用福费廷、保理等供应链金融产物,有效解决公司上下游稳产满产资金周转需求,为保障供应链“雪中送炭”;运用风险参贷等跨境融资手段,引入海外低成本资金,为涉外公司“精打细算”。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投放跨境贷款折合人民币超200亿元,其中为近200户中小涉外公司累计投放普惠融资逾5亿元,为近50户公司提供供应链融资近50亿元。
——提供跨境撮合服务,打出抗疫情+促外贸组合拳。针对疫情影响下买卖双方交易信息不畅、全球市场萎缩的情况,四川工行充分利用遍布49个国家和地区的428家分支机构,为涉外公司推出了集磋商管理、合作意向追踪于一体的跨境经贸撮合平台,采取“云撮合”等线上活动形式,帮助公司扩大境外销售渠道和范围。
四川工行已通过该模式为境内外公司撮合采购口罩近50万个、防护衣2000余件、空气消毒机55台以及防疫中药颗粒5000盒,涉及21个海外地区,同时为四川制造公司走向海外搭建起通畅桥梁。
——积极引入外资外债,金融供血护航经济。某外资公司因疫情受困,四川工行与公司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到其外资股东为保障公司生产经营将进行增资,立即主动上门帮公司准备资料,在半小时内为公司收妥5000万美元增资款,近期又为公司高效落地大额外债资金,帮助其顺利度过难关。
疫情期间,四川省财政厅发行“抗疫债”用于全省疫情防控,四川工行主动向境外投资者推介,实现了全国首批境外机构以“债券通”形式参与境内地方债一级市场投资;随后,该行又落地了全省自贸区首单国内信用证福费廷跨境资产转让业务,有力支持四川的抗疫复产。
——金融智慧专业护航,帮助公司有效规避汇、利率风险。为帮助公司应对疫情冲击及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影响,四川工行联动总行共同举办了外贸公司汇率风险与国别风险管理在线培训特别活动,400余名外贸从业人员参与培训。此外,四川工行已为省内10户公司提供利率风险管理服务,金额逾1亿元。
——推动金融科技赋能,“零接触”享跨境金融服务。在外管局四川省分局的支持下,四川工行于2019年打造全国首个跨境贸金区块链平台——“中欧别单通”。抗疫期间,四川工行完成了“中欧别单通”平台和第叁方区块链平台的对接,并落地了成都、眉山两个地区客户的铁路货运单据信息上链,实现了金融、物流信息的互链互通。迄今已实现上链业务近300笔,金额近4亿元。
——践行新政疫中寻“翼”,为稳外资稳外贸注入新动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了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等一系列便利化政策,四川工行积极推动新政策落地。如在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发布新版《跨境人民币结算优质公司便利化服务方案》当日,即为辖内某公司落地全省首笔跨境人民币便利化结算服务;面向省内外逾300家公司举办多场跨境电商线上沙龙、跨境电商嗨淘节暨“稳产满产”内购会,帮助公司拓思路、架桥梁、促升级,疫中寻“翼”,从困境中找突破。
“启明星”照前方
“春融十条”创新服务路径
当前全球贸易正在经历严峻考验,全球供应链面临挑战和转型,四川工行联合四川省商务厅启动“春融行动”,着力优化十类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金融在“稳外贸稳外资”中的积极作用。
四川工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行将为外贸外资公司提供50亿美元专项融资支持以及优惠利率、费率报价;为小微公司提供专属产物、信贷额度及优惠报价;为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公司作出贷款保障服务承诺;提供资本市场服务,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创新金融科技服务,提升中欧班列沿线涉外公司的融资可获得性;为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公司提供结算、申报、撮合等一揽子咨询和金融服务;提供全球供应链服务,为“一带一路”公司疫情期间稳定海外销售市场提供多元化增信支持;依托工行全球遍布49个国家和地区的428家分支机构,为公司提供跨境经贸信息撮合服务,帮助公司寻找全球合作伙伴。同时,为缓解市州涉外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四川工行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启明星”外经贸金融顾问活动,通过打造一支150人的专业人才队伍,无偿为涉外公司提供国际结算、融资、风险研判、套期保值等专业咨询,进一步加强对全省涉外公司的支持和服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四川工行将一如既往履行大行担当,把握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和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历史发展机遇,以“春融行动”为抓手,加强创新金融服务,助力全省实现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