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银行融资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如今在园区物业的线上平台轻松解决。交行打造智慧物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专为产业园区、商业写字楼、居民物业中的颁端用户提供物业费缴纳、在线融资等常用线上服务功能。
为应对疫情影响下小微公司面临的经营困境,交行又在平台上创新推出“小微贷款直通车”模块,嵌入普惠线上产物,支持小微公司全流程在线便捷办理融资。通过不断丰富各类数字化场景,交行不断扩大小微公司金融服务覆盖面,同时借助产物及业务模式创新,持续降低公司融资成本,实现小微公司金融服务的“扩面降本”。
扩展场景 增加服务覆盖面
为持续扩大小微公司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交行积极对接各地方线上政务服务窗口、产业园、社区、商圈等各类数字化服务平台,并专门推出“小微贷款直通车”,将交行面向小微公司的融资类拳头产物打包嵌入各线上场景平台。
小微公司通过政务、物业的客户端便可全面了解、并灵活选择抵押、信用等多种类型的交行贷款产物,全流程线上办理融资,资金随借随还,免评估费、手续费,符合条件的客户还可便捷办理续贷。
截至目前,交行已先后在全国工商联、中国贸促会的微信公众号、官网,以及湖南省“衡阳群众”、浙江省“浙里办”、等近60个省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在线金融服务平台开通“小微贷款直通车”服务通道。
截至目前,交行普惠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额超400亿元,同比增长超50%,普惠型小微公司贷款客户数较年初增加超2万户。
创新模式 降低融资成本
“扩大小微金融服务覆盖面只是第一步,我们还在借助科技力量,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制约,探索各种降低公司融资成本的新业务模式及产物。”交行普惠部相关负责人透露。
作为首批战略合作银行,交行通过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就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简称“中征平台”)合作,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以大型公司信用为核心,充分发挥核心公司和政府信用在融资中的增信作用,为产业链上的小微公司实现应收账款资金变现,并通过在线保理业务,为小微公司融资“提速、降成本”。
交行持续深入与国家融担基金的合作,在前期推出“抗疫担保贷”等产物基础上,近期又成为首批与国担基金开展“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的银行,通过合作将进一步为小微公司、“叁农”等主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此外,交行坚持“七不准”“四公开”,严格规范公司金融服务各环节收费与管理,切实降低小微公司综合融资成本,截至5月末,交行普惠型小微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较年初下降75叠笔。
据了解,交行不仅将支持小微公司作为社会责任的履行,更是将普惠金融的发展作为全行战略目标。
该行在董事会层面成立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定期审议普惠金融发展计划和推进进展情况;高管层层面,成立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不同条线、层级的普惠金融业务,为举全行之力协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构建体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