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江句容市天王镇,25岁的华梦丽和她的“技术性农业种植基地”,正在金融“活水”的鼎力支持中华丽转身。
11月下旬,记者来到华梦丽和其叔父李涛负责的句容市西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当天华梦丽刚好与同事外出采集新品种样本,整个基地只有李涛正在大棚里忙活着。
“这是新培育的四季草莓苗,在原有基础上大大缩短了生长周期,还可以还原果品最初的甜美味道。”说话间,李涛就摘下了几颗外表红彤彤的小草莓递给记者们。
入口清脆、回味甘甜。
2013年,高考成绩出来后的华梦丽报考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立志学好农业技术后帮助家人经营自家农场。大学毕业后的她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先从“体验式农场”进行转型。根据李涛的介绍,“我们这里靠南京近,周末很多人开车过来钓鱼、露营,还有的人带着小朋友来摘水果,体验农村生活。”
2019年底,眼看着成效不错,华梦丽决定趁热打铁,将技术研发提上日程。但是要搞技术,就得先有场地和设备,这时候叔叔李涛想到了有过一次合作的邮储银行。
“2017年的时候,游客数量明显上升,基地急需一笔资金用来扩大规模,承接游客。但找了很多银行都因为缺乏抵押物办理不了贷款,还好最后联系到了邮储银行,非常支持我们。”李涛回忆起与邮储银行的第一次合作,感慨万分。2017年,通过主动上门对接、实地调研考察,最终邮储银行句容市支行给李涛提供了一笔120万元的专业大户贷款,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
“今年上半年,在疫情期间很多跟我们一样的农业公司断了销路,生计很难维持,于是邮储银行就挨个电话联系、走访查看,关心我们的现状。”李涛一边带领记者前去新的大棚,一边介绍着,“得知我们有新基建的需求,手上现金又比较紧缺,邮储银行就立马上门来对接,可以再帮我们过渡一下。”
1个月不到,250万元的“农保贷”+30万元的“极速贷”套餐就已经到账。有了资金支持,用来存放幼苗的无菌大棚很快建好了。
截止目前为止,华梦丽和李涛经营的句容市西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实际占地面积1000亩,内分19块16区,涉及农林牧副渔五大产业12个项目;有员工26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名,聘用省级以上农林专家2名;农场还成为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实习基地,带动大学生就业12人;总年收入近800万元。
这时,一行人来到了无菌棚前,李涛说,“这样的大棚我们或许还需要更多,才能保证货源都有地可存,明年主力就是扩大基建。无论是2017年,还是今年,还有明年的规划,邮储银行都是我们最有力的支撑,可以说,有了邮储银行才有如今逐步扩大的西溧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