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抗击疫情

平安银行济南分行触消费者权益保护微课堂-疫情特刊

编辑: 发布时间:2020-02-07 作者: 来源:平安银行济南分行 浏览:3174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击,但也出现了不法分子利用疫情进行诈骗犯罪活动的情况。


常见骗局如下:


      1.爱心骗局 


       不法分子冒充公益组织或政府部门,利用网络、短信等发布募捐活动的虚假信息,预留指定账号,利用公众的同情心,来诈取公众捐赠的善款。


       诈骗分子冒用医院或医生等名义,发布防控新型肺炎相关的虚假求助信息,利用群众同情心骗取善款。


      &苍产蝉辫;2.防护品骗局&苍产蝉辫;


      诈骗分子谎称有提高身体免疫力的特效药,对预防新型肺炎有非常好的功效,诱导用户购买,并在钓鱼链接中输入个人敏感信息,导致个人财产被骗。


       现在口罩、护目镜等防疫物品供应紧张,诈骗分子谎称自己有内部渠道购买防疫物品,进行网络诈骗。


      3.感染隔离骗局 


      诈骗分子冒充学校或某公司工作人员,以孩子或某亲属突然高烧,已被隔离医治为由,要求汇缴“住院费”等,骗取受害人钱财。


       不法分子利用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谎称旅客购票的相关航班或火车因疫情已取消,或称旅行合同取消、酒店押金退还、快递滞留等,以退费、发放补偿款、收取中介费等理由,诱导用户点击虚假网址,或要求用户提供银行卡账号密码及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从而转走用户卡内钱财。


案例1:


       1月25日,王某宝(男,21岁,临沭县石门镇人)通过微信朋友圈为他人代售狈95口罩,在收取8名微信好友1490元货款后,将8名微信好友拉黑。王某宝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构成诈骗,被依法行政拘留。


案例2:


       一位广州市民张先生前两天收到信息:“我收到一条短信,只要点击进去,就可以发现,不需要花太多的钱,就可以增强抵抗力。”为了得到强身健体的“秘方”,张先生点进信息所附带的链接后,根据页面提示,输入了自己的资料。谁知卡内余额全部被转走。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提醒您


      不明链接不点击、不明汇款要核实、不明关系要警惕!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少出门,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疫情期间,平安银行济南分行将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暖心服务,如您需调整个人贷款或信用卡的还款日,可拨打客服95511或咨询您的客户经理。同时,平安银行口袋银行APP中的空中柜台可让您足不出户办理业务!齐战役,共平安!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