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抗击疫情

双区建设+双循环 平安银行奋楫前行

编辑: 发布时间:2020-12-04 作者: 来源:深圳商报 浏览:2585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在深圳特区迎来40周年生日,收获“大礼包”之际,平安银行也借由“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叁张好牌,迎来了其“全面起飞”之机。这一次,平安银行与深圳特区共同开启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新篇章。


大湾区的“重要角色”


深圳此次收获的“大礼包”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下文简称“《实施方案》”)。


此次《实施方案》的发布,无论是从政府顶层设计,还是具体到金融监管机构切实的政策实施,都赋予了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以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实施方案》中,特别对深圳提出了增强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功能的要求。


事实上,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方案,不止此一个。早在今年5月份时,央行等四部门便联合发布了《对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为了落实该文件,广东省又于7月31日出台了《对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下文同简称“《实施方案》”),共提出5大领域80条金融举措。


无论是哪个《实施方案》,最终都指向了如何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的成长这个方向上。具体落到深圳,需要依靠各类型的金融力量,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因此,可以看到的是,一方面平安银行多年以来,一直专注于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先后设立了深圳分行、广州分行、佛山分行、珠海分行、东莞分行、惠州分行、中山分行、香港分行等,网点覆盖湾区主要城市,在信贷资源配置、审批授权管理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有效提高和保障对湾区经济的金融服务效率和业务落地能力。


近年来,其内部信贷政策将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规划地区纳入重点支持区域,引导信贷资源投向电子信息、医疗健康、交通运输、仓储物流、新基建、新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并通过持续的政策宣导、有针对性的区域指导、行业客户名录发布、考核指标设置等多种手段,引导和鼓励经营单位积极服务区域优质客户群,助力区域公司实现产业升级。


湾区之“光”——创新跨境金融


另一方面,平安银行也一直在积极支持满足大湾区内优质公司的跨境金融需求。


《实施方案》中指出,要从金融业对外开放、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金融服务创新水平、防范跨境金融风险等方面提出举措,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持。


在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方面,平安银行发挥离岸、贵罢等牌照优势,通过在岸账户、翱厂础账户、狈搁础账户和贵罢账户为境内外客户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并利用平安集团综合金融的业务优势,为公司提供并购贷款、资金监管、海外资产抵质押等一系列金融服务。


针对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平安银行已在深圳地区帮助多家跨国公司成功获批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针对跨境资产转让,平安银行已在深圳地区先行先试,探索跨境人民币资产转让业务新模式,并落地全行首笔国内信用证资产跨境转让业务。


平安银行香港分行也于2019年12月开业。它意味着平安银行正式走向“国际化”,成为平安银行第一家海外机构。平安银行香港分行的诞生,可通过整合平安境内外各类金融牌照和资源,充分发挥贸易及供应链金融优势,在资本市场、海外并购等重点领域为客户提供“商行+投行+投资”一揽子解决方案,在贸易金融领域为平安的境内外客户提供现金管理、供应链融资等境内外“一体化”的跨境金融服务,实现客户“一站式”金融便捷服务。


科技之“芯” 赋能大湾区


与此同时,近年来平安银行确立的“金融+科技”发展战略也与《实施方案》中的“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的要求不谋而合。


基于对数字化转型大势的判断及对自身资源、需求的理解,早在2016年10月,平安银行便提出“打造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的发展目标,确定“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策略方针,正式拉开转型大幕。


短短两年后,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一跃为全行贡献超半壁江山的利润,成功跻身行业零售第一梯队。而且可以看到的是,其资产质量在逐步转好:截至2020年9月末,该行逾期贷款占比1.77%,较6月末和上年末分别下降0.51个百分点和0.3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18.29%,较6月末和上年末分别上升3.36个百分点和35.17个百分点;2020年前叁季,该行累计核销贷款404.02亿元;收回不良资产总额172.82亿元。


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颁贰翱、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认为,关键原因就在于“平安银行从转型开始就完全用科技、互联网的模式重新规划零售业务”。


在此基础上,平安银行建立了一套支持数字化的组织架构、人才机制和激励文化。今年以来,平安银行更是在零售上提出“强化四化策略”:数字化经营、线上化运营、综合化服务、生态化发展。


目前来看,平安银行这“数字化转型”成果斐然,不仅在疫情之下保持营收利润稳健增长,在其他方面也均可窥见一斑。就以其智慧风控平台为例,该平台是平安银行承载复杂投融资、新型供应链等业务的一体化流程平台。依托该平台中的智能审批、智能控制、智能放款、智能预警、智慧分析和智能监控等六大智能应用,平安银行在风险管理很好地实现了先知、先觉、先行。


其中智能审批,以机器智能融合老法师经验,形成“四步排除、五定量化”规则,排除“准入缺陷、财务粉饰、灰黑名单、专项风险”客户,通过“定级、定量、定期、定价、定保”生成项目决策画像,让信息更充分,让决策更轻松。在审批效率上,新型供应链业务实现了机器审批;在风险控制上,累计识别3000+高风险客户;在业务操作上,通过自动对接外部、自动化模块,减少客户经理 80%手工操作,大幅提升了业务效率。


据透露,未来,平安银行将持续保持科技创新,从信贷业务流程和技术支撑双重角度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如通过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打造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通过服务实现共享输出,赋能业务快速迭代;优化系统底层业务架构与技术架构,持续推进信贷业务的智能化、自动化与易用性建设等,以打造先人一步能力、优化投入产出效率、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努力建设国内领先的数字化银行,同时赋能于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