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商银行彩虹计划以“支持乡村振兴”为主题全新启航,通过“爱心助农助学”直播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学生改善教育条件。
浙商银行一直以来将教育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浙商银行彩虹计划”公益行动已连续进行十四年,累计募集社会各界捐款2470万元,守护了2.35万名山区学子成长;浙商银行从立行之初就坚持“勤俭办行,公益助学”传统,节约开业及庆典费用2118.5万元用于捐资助学;2018年开始帮扶陕西省略阳县接官亭镇中心小学, 2019年开启“一行一校”行动计划,目前结对18所学校,惠及6241名学生。
坚守初心 助学助困
补齐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短板,让山区孩子都能接受优质教育,是浙商银行一直坚守的初心。
2004年成立时,浙商银行即以“雏鹰起飞——浙江千名贫困学子助学计划”替代开业仪式,捐赠金额达528万元,并由此形成了“勤俭办行,公益助学”传统。
时间回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浙商银行西安分行正处于筹建尾声,即将迎来开业。得知学校受灾严重的消息后,总行决定取消西安分行开业庆典,改为向受灾地区捐资助学,将节约的庆典费用、员工捐款以及总行慈善基金合计100余万元捐赠专项用于援建学校,此后连续十叁年持续资助。
辐射全国 十八所小学心手相联
浙商银行依托全国19个省(直辖市)的28家分行、260余家分支机构的网点布局,以“接官亭小学”援助模式为蓝本,推及全国,打造一套专注于小学阶段基础教育的标准化“教育扶贫”模式。
2019年9月,浙商银行发布《对于建立结对帮扶贫困小学长效机制的通知》,启动“一行一校”结对帮扶工作,总分行联动,通过定点帮扶一所乡村学校,在基础设施、学业、生活和素质教育上全方位支援,与贵州省长顺县、四川省盐源县、湖北省通城县等地18所乡村小学建立了长期结对的帮扶关系,惠及学生6241人,覆盖教师516人。据统计,仅一年来,该行共计投入670多万元,帮助改善结对学校软硬件设施、推行营养餐计划等。
位于重庆酉阳县的车田乡中心小学是浙商银行“一行一校”计划首批结对学校,现有150多名高年级学生住校,宿舍楼已有十余年没有翻新。今年暑期,浙商银行重庆分行筹集资金抓紧完成了学生宿舍改造项目,重新粉刷了墙面地面,更换了门、床、家具及照明等设备,还配置了统一的被褥用品。
与此同时,浙商银行各分行都在积极行动:合肥分行帮助有足球特色的安徽省潜山市槎水中心小学翻新操场,让孩子们不用在砂石场地上踢球;济南分行联合当地政府、教育局共同投资360万元,为山东省临朐县八一希望小学规划了一栋3层共计1800平方米的教学楼,替代原本破损的2间平房;成都分行改善四川省盐源县园田小学支教老师公寓,增配太阳能洗澡设备;贵阳分行在贵州省长顺县花红小学推行营养餐计划,保证孩子们每天一个鸡蛋、每周吃上一顿红烧肉……短短一年时间,这些结对学校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开拓视野 提升学生精神面貌
面对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浙商银行快速反应、紧急行动,捐赠口罩、消毒液、测温枪等防疫物资约50万元至结对学校。在六一儿童节及开学之际,该行设计并定制了文具套装和洗漱用品,送给学校孩子们,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
扶贫先扶智。浙商银行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培养综合素质。例如,广州分行邀请浙商银行篮球队进校园,鼓励学生发展一项体育特长,传播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西安分行组织结对学校教师代表赴西安当地文景小学教学交流与考察;杭州分行提供专项资金,聘请浙江省常山县越剧团老师在学校设立鼓乐、葫芦丝、笛子等5个音乐社团等。
与此同时,2020浙商银行彩虹计划也有所升级,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帮助留守儿童的父母返乡创业就业,陪伴孩子成长。今年,该行搭建线上平台,依托别家银平台直播,为社会人士奉献爱心提供便利,帮助售卖部分乡村学生家庭种植的核桃、花椒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物,销售所得用于补贴学生生活费用或支持当地助农公司及乡村经济发展,让孩子们的父母更有信心回乡创业。
机制保障 专款专用合规运作
浙商银行彩虹计划承诺“百分百爱心,百分百送达”,由具有正规公募资质的慈善基金会——浙江省阳光圆梦基金会落地执行;浙江电视台六频道全程直播公益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社会公布山区孩子的相关信息。
在“一行一校”结对帮扶工作中,浙商银行明确要求各分行严肃财务纪律,加强帮扶资金的规范管理,对每所学校的帮扶资金都与具有正规资质的机构合作,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对于新建教学楼、改造学生宿舍等重点帮扶项目,还应联合学校、当地政府或教育部门等相关方成立执行小组,确保每一笔帮扶资金都花在刀刃上,落到实处。
随着捐资助学规模扩大,如何规范运作、体现实效,尽快构建具有浙商银行特色的教育帮扶长效机制,是摆在浙商银行面前的课题。对此,浙商银行表示,该行会持续支持办学、鼓励学习,潜心求良策,躬身做实事,努力让“一行一校”机制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