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全面推进复工复产之际,一道难题摆在了海尔集团面前:受疫情影响,海尔遍布全国各地的大批中小型经销商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一旦经销商出现差池,海尔集团整条上下游产业链都将受到冲击。
怎么办?海尔集团立刻找到了上海银行。争分夺秒,上海银行迅速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从方案设计、授信上报,到流程设计、系统对接,上海银行总支行各条线通力配合,用最短时间拿出了一套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这套方案将现有依托于核心公司信用的增信模式逐步延伸拓展为依托场景的大数据增信模式,实现了由核心客户模式向场景数据模式的创新突破。
公司的燃眉之急得到了解决,而这却是上海银行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专业优势、全力服务客户的一个缩影。为帮助公司战疫,上海银行主动出击,降本纾困;为支持复工复产,上海银行打通源头,不断为公司注入金融活水;为惠及民生,上海银行也多措并举,为个人客户排忧解难。以金融的担当,带来金融的温度,上海银行不遗余力。
跑出战“疫”加速度
2020年伊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打响。时间就是生命,大量重点公司紧急复工复产,只为快一点将物资输送至防疫一线。然而,短时间激增的需求量考验着公司的资金储备,一些公司由于融资困难面临着产能瓶颈等问题。
刻不容缓,上海银行奔跑了起来。1月28日,上海银行成为全市首家推出应急融资方案的商业银行,并于1月30日起为重点公司提供紧急贷款支持。为了提高服务效率,上海银行还开通了绿色审批通道,对资金需求紧迫的重点公司提供“授信业务简化审批流程”服务,以“快速尽调,快速开户,快速审批,快速放款”为原则,以“专人受理,专人审批,专人跟踪”为方法,全方位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债券市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稳定经济社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也是低成本筹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于是,上海银行发行了全国首批疫情防控公司债务融资工具,并主承销首单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债务融资工具和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所发行的“疫情防控债”,为公司融资装上“推进器”。截至3月19日,上海银行疫情防控债发行5笔,疫情防控专项债券承销发行金额54.8亿元。
在驰援重点公司的过程中,上海银行也在探索着如何帮助更多受困公司。考虑到旅游、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物流仓储、文化娱乐、会展等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因此上海银行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主动减费让利。一方面,出台专项授信政策,加大增贷和续贷支持力度,对于受疫情影响公司的紧急流动资金需求,给予期限6个月到1年的应急循环贷款,并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下调重点行业小微公司信用贷款准入标准;另一方面,主动调整部分受困公司还款计划,提供“无还本续贷”,缓解小微公司资金压力,落实防疫期间信用修复机制,在政策宽限期期间,纳入受疫情影响名单制管理的公司暂时无法正常归还到期贷款而发生逾期的,不计罚息及复利,不影响客户征信记录。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公司,依调整后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
为复工复产补充“弹药”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向好,公司复工复产正有序开展。然而,正如海尔众多中小型经销商所面临的困境一般,现金流紧张,成为了许多中小公司顺利复工复产的桎梏。
前不久,优刻得创始人兼颁贰翱季昕华就因此犯了愁。作为上海云计算服务商,优刻得的平台上聚集了不少中小公司客户。由于融资门槛高、审核时间长、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许多中小公司往往“望贷兴叹”,而在疫情影响之下,中小公司融资难题也越发凸显。。
破题之道,还在于金融服务。2月初,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上海市政府2月8日发布的“28条”综合政策举措,上海银行发布支持抗疫20条落实举措,明确指出要多维度精准施策助力公司纾困,以金融之力护航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借此东风,季昕华与上海银行取得了联系。在上海市金融局的协调沟通下,双方针对中小公司实际困难,通力合作,探索出了一款“云量贷”产物:利用公司在优刻得平台上的云流量使用情况作为银行授信的一项参考指标,实现快速放贷。在过去,针对中小公司贷款,银行需要花费大量成本于甄别公司资质和风险;而现在,公司云流量等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小公司的发展态势,银行获取公司真实信息的渠道丰富了,审核过程中的评估成本自然就降低了,“弹药”的供给也就更加迅速了。
向前迈一步,便可以帮助更多公司。为了支持公司复工复产,上海银行让政策“跑”在受困公司前头,通过多项金融服务收费减免政策,缓减公司经营压力。同时,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供应链金融增强产业链上下游稳定性,梳理重点项目,覆盖制造业、建筑施工、农业,保障公司复工复产。针对遇困客户,上海银行也结合政府白名单,排摸客户服务需求,主动支持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但暂时遇到困难的小微公司,提高小微公司“首贷率”和信用贷款占比。
据了解,3月中下旬,在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和上海银行的共同努力下,一套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新鲜出炉。这套方案旨在精准帮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公司,通过银政合作,加强各类优惠政策与创新产物落地,创新在线系列产物,提供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畅通绿色通道,变压力为动力,为公司复工复产注入金融“活水”,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用优质服务守护千家万户
基层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第一线,也是复工复产的第一线。在特殊时期,保障民生更是重中之重。
上海银行深谙此道。老年人是这次疫情中的易感人群,而上海银行承担了上海近叁分之一养老金发放工作,如何在保证老年人安全的同时保障养老金发放,是上海银行所思考的。每月8至16日是养老金集中发放日,在以往,每到此时,上海银行部分网点总会迎来客流高峰,而今年,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养老金高峰日的老年客户服务,上海银行围绕“一降一升”,多维度开展相关服务,力求有效减少线下网点领取养老金的人数。
所谓“一降”,即“降低老年客户前往网点的意愿”;所谓“一升”,即“提升线上服务渠道使用率”。宣传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法宝”,通过官网、网点公告等数十个行内外渠道,上海银行积极引导老年客户减少外出并尝试线上流程,同时推进热心客户、青年晚辈、社区街道等多方参与宣传转发,累计触达近百万人。针对高频取现客户名单,上海银行也组织分支行和网点逐一电话拜访,并制作线上渠道图文解说寄送至客户家中,方便客户参照使用。
考虑到仍会有部分老年客户采取线下网点取款的方式提取养老金,因此,上海银行成立总行和分行两级应急工作小组,对接业务量较大的分支行网点,第一时间解决协调网点应急事项。同时,根据老年客户需求,优化重点产物和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放心钱”,也通过推出个人本外币定期存款到期自动延期服务、创设电话银行及手机银行专售存款产物减少现金使用率,牢牢筑起“防护阵地”。据统计,疫情期间,上海银行养老金高峰日到店客流较往常下降约六成,宣传引导成功率超过70%。
照顾好了老年人,也要照顾好其他客户。防疫阻击战期间,线上业务服务陡增。为了保持系统的稳定,上海银行加强公司网银、手机银行、个人网银等各线上渠道系统监控以及应急准备,密切保持与支付系统、银联、网联的沟通,提供“7虫24”的金融服务环境。若客户确有需求,则需要在线上完成渠道网点预约、疫情登记等工作,减少客户网点停留时间。针对信用卡和个人贷款,上海银行还推出还款延期、征信调整及利息减免在内的各项服务,致力打造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疫情发生以来,上海银行个人线上渠道交易明显上升。手机银行日活客户2月较去年12月增长5%;个人网银日活客户2月较去年12月翻番,个人网银客户使用量增长主要由于网点客户引导至线上办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