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抗击疫情

“苏影保”助力江苏电影业蓄势复苏

编辑: 发布时间:2020-04-24 作者: 来源:现代快报网 浏览:3302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在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电影局指导下,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推出支持全省电影业抗疫专项金融服务(以下简称" 苏影保"),为电影公司提供信用贷款服务,成功打造金融支持电影发展的“江苏样本”。截至4月21日晚记者发稿,“苏影保”就已发放贷款超1.66亿元,惠及省内23家电影公司,实现业内多项第一,为这场复苏之战赢得首捷。


【极速落地】


首家公司获批91万,材料递交当天放款


因为疫情停工近百日,影院日子有多难过?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截至4月20日,已经有3238家影院类相关公司注销或者吊销。不久前,万达电影公布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今年前叁月亏损5.5亿-6.5亿元,而去年同期盈利4.01亿元。此前,金逸影视和幸福蓝海也分别披露,一季度可能预亏1.6亿元和1.05亿元。


△疫情前电影院的观影人群


龙头院线公司尚且如此,中小影院的日子更不好过。


位于南京江宁的金仕达大地影城负责人蔡在学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停业叁个月了,没有收入,员工工资和房租还得照付,公司现金流已经快撑不下去了。这家影城是几个股东合资的,2018年开业,前期共投入了七百多万。尽管只是一家社区影院,但这两年的票房一直不错,现金流不用愁,公司也从没想过去贷款。然而,疫情突然而至,从未有过的巨大冲击让他们不知所措。


3 月25 日,他们发现很多业内人都在讨论" 苏影保",江苏要拿出10亿元专项额度,助力电影业渡过难关,无抵押贷款,利率还很低。


几个股东商量之后,决定试一试。4月3日中午,蔡在学赶到南京银行紫金中心支行,填报材料、现场审核、总行审核。令他意外的是,当天下班,这笔贷款就顺利完成审批下款了,91万元,利率4.05%,比市面上绝大部分贷款产物利率都要低。


蔡在学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真的没想到能这么快拿到。“10月以前一分钱都不用还,10月以后才开始还本付息,估计到时候影院已经正常开业,能缓过来了。”


23家公司拿到“救命钱”,10月之前不用还


一听说“苏影保”就赶紧来申请的,还有南京意德麒麟蓝海影城的卞学红。四年前,他和同学合开了这家影城,如今有将近20个员工要养,还有一个月10万元的房租,压得他们喘不过气。递交材料后,很快获得了“苏影保”50万的贷款,也获得了一个喘息的机会。


卞学红说,也听说有同行选择退出的,但他还是对影院行业的未来比较看好,特别是对江苏电影业的未来有信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江苏有实力又有魄力,先出台‘影十条’,现在又有‘苏影保’,等疫情过去,影院依然还是个不错的生意,会重新红火起来的。”


此后,南京、无锡、苏州等省内各地拿到“苏影保”贷款的从业者,也都有着这样的信心。


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银行了解到,截至4月21日晚,“苏影保”已经投放了超1.66亿元额度,共有23家电影公司拿到贷款,涉及到影院、影管公司、影视基地等。还有不少公司的申请在走流程,也将陆续发放。


【模式创新】


“苏影保”实现了多个业内首创:这是2017年《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以来,第一次以省为单位落实第四十条“鼓励金融机构为从事电影活动以及改善电影基础设施提供融资服务”的内容,也是第一个在疫情期间金融公司与政府通力合作的成功范例,还是第一次将担保公司的直保业务与银行贷款同时用到电影行业。记者采访相关单位负责人,还原这个前所未有的金融产物,如何助力电影业的复苏之战。


从提出概念到第一笔贷款落地,不到一个月


2017年3月,《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施行。其中第四十条提到,国家鼓励金融机构为从事电影活动以及改善电影基础设施提供融资服务。但由于行业特殊性,叁年来,电影公司与金融界的交叉点少之又少。


今年3月,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电影局联合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启动针对江苏电影公司的线上调查,结果显示,约有86% 的电影公司现金流只能支撑两个月,并且有近80%的电影公司从来没有进行过贷款。


根据调研结果,按照江苏" 影十条" 相关要求,在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电影局指导下,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推出“苏影保”,为列入“白名单”的电影公司提供信用贷款服务,设立专项额度10 个亿。


3月9日提出概念,3月17日启动网上调查,3月24日各地申报“白名单”,再到4月3日第一笔贷款落地,不到一个月时间。4月3日到4月21日记者发稿,短短12个工作日,“苏影保”已经成功放贷23家。省电影局、南京银行、省信保集团,政银担叁方高效合作,超常规运作,让这一创新产物极速落地,为电影业纾困“输血”。


白名单公司享受无抵押信用贷,保存有生力量


不仅快速,“苏影保”区别于其他金融产物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引入了江苏省信保集团共担风险。列入“白名单”的电影公司,由省信保集团提供有效增信并承担贷款本金50%的风险补偿责任。这样一来,所有申请“苏影保”的公司,都可以享受到无抵押信用贷的便利。


“白名单”如何确认?记者获悉,报送条件原则上要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借款人、法定代表人等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公司经营管理规范,资信情况良好,无不良记录,具备按期还本付息能力;影院需满足2019 年专资催缴不超过3 次(含)、无任何违规通报情况,原则上要求2019 年票房达到100 万元以上;申请授信资金用于真实合法的公司经营相关事项;无任何借款合同纠纷、抵押权纠纷等重大涉诉情况;无任何刑事处罚且未涉嫌刑事案件。


这样的标准,可以做到从公司信用等多重角度进行筛选,市场与监管两不误。


“经过科学论证和测算,10亿的总额度,能为约500家电影公司提供金融支持,在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中,保存江苏电影业的有生力量。”省电影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苏影保”还将引入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利用资产处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整个金融服务体系的闭环,增强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


【着眼未来】


构建江苏电影金融生态服务体系


“苏影保”为电影公司渡过难关带来希望,但江苏想做的,远不止于抗疫纾困,而是为未来江苏电影业打下制度基础。


南京银行副行长刘恩奇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苏影保”服务方案的实施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阶段。短期也就是在疫情期间,让尽可能多的、符合条件的公司都“吃得饱”,解决短期资金问题。长期也就是在后疫情时期,致力于让更多的电影产业相关公司都能" 吃得好",解决的长期服务深度、广度的问题。


“除了‘苏影保’,更多的‘金融+电影’合作也在迅速酝酿中。” 南京银行小公司金融部总经理朱华透露,在“苏影保”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他们将探索“完片担保”“导演贷”等模式在国内的可行性。“这种融资模式在国外实践较早,但国内一直没有进展。如果有相对稳妥的托底方式,比如明确的成片采购协议,或者能通过专业渠道的充分评估,或许江苏可以在国内率先尝试。”


“转危为机!”省电影局相关负责人士也提到了江苏率先构建“电影金融生态服务体系”的计划和信心,透露将在现有金融政策落实的基础上,创新探索,增强电影公司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以及未来发展中的品牌竞争优势。“电影是软实力的体现,电影行业是充满希望的行业,相信疫情结束恢复运转后,电影一定会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而江苏,要抓住这个机遇继续打赢这场复苏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