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嘉兴银行一直坚持与地方经济互惠互赢、相融共生。
尤其是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嘉兴银行更是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以赴助力实体经济,成为“六稳”“六保”支持复工复产的地方金融主力军,展现了地方银行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
雪中送炭 护航公司复工复产
浙江明盛达医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公司,主要从事各类无纺布生产、销售。今年2月份,在疫情影响下,该公司产物需求激增,急需采购原材料。
“我们在嘉兴银行的原有存量授信的用信方式是承兑,受到疫情影响原材料采购只能使用现金支付。”该公司创始人称,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再加上公司急需采购生产设备,公司一时出现资金流短缺,陷入资金周转困境。
危难之际,嘉兴银行主动上门服务,了解公司金融需求,及时伸出援手。该行特事特办,立刻调整用信方式,迅速发放了120万元的抵押贷款,助力公司资金无缝衔接,确保了生产进度。考虑到该公司是防疫物资相关生产公司,嘉兴银行又为其量身打造了100万元科技型公司信用贷款。
“感谢嘉兴银行的支持,给我们雪中送炭,让我们渡过了难关。”得到了信贷支持后,该公司创始人连连称赞。有了资金支持,公司也有了底气,公司创始人带头深入生产科研一线,加快了医用防护相关原材料的研发生产,为下游公司生产医用防护物资提供了强力保障。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嘉兴银行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降低公司融资成本、简化业务办理流程、设立专项信贷资金以及利用“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帮助公司解决眼前困难、恢复发展活力,也让广大公司重振信心。
截至今年5月末,嘉兴银行共发放支持疫情防控及公司复工复产贷款119.36亿元,惠及公司1484户。
创新金融 打造小微公司服务高地
嘉兴振华乳业食品公司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有点措手不及。该公司主要生产乳制品、速冻食品,受疫情影响,前期公司销售额下降明显,资金回笼慢,3月份有两笔共500万元的贷款到期,还贷压力增大。正当公司负责人一筹莫展之际,嘉兴银行主动联系,给公司线上受理了“无还本续贷”业务,一天之内就办理完毕,保障公司正常生产经营。
“合作这么多年,嘉兴银行果然没让我们失望,这500万元资金不需要任何手续直接续贷,解决了公司资金现金流问题。因为一旦发生逾期,就会留下信用污点,对公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嘉兴银行关键时刻的援手,让我很感动。”该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无还本续贷”这款嘉兴银行在国内首创的金融产物,仅疫情期间已经为该行1206户客户解决了燃眉之急,发放“无还本续贷”贷款29.02亿元,为客户节约融资成本约2300万元。
在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等部门的指导下,嘉兴银行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想方设法与小微公司共克时艰,极力打造小微公司的金融服务高地。
减息让利 勇担责任对公司精准施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公司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作为地方银行,我们必须勇担责任,要主动减息让利,对企精准施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不仅要打造本地小微公司的金融服务高地,也要打造融资成本洼地。”嘉兴银行负责人称,该行今年以来积极打造嘉银普惠特色版,实现“一降两稳叁新”。“一降”是保证客户融资利率持续下降;“两稳”是保障客户融资稳定增长,同时做到风险平稳可控;“叁新”是“再贷款”“再贴现”的融资覆盖面有所扩展、制造业贷款有所增加、融资便捷度有所提升。
在人民银行政策的指导、支持下,嘉兴银行持续加大央行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力度,把低成本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据了解,该行再贷款借用金额40亿元,涉及公司584户,借用金额列浙江省法人机构前列。今年以来,该行已将24.37亿元央行再贷款资金用于小微公司复工复产,暖企数达491户,平均执行利率仅为4.40%。
嘉兴银行不拘泥于现有的服企融资方式,充分运用“再贴现”切实惠企、服企、暖企;利用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转贷款资金,提升嘉银式的“暖企”服务能力。
通过利用各类资金和创新各类金融产物,嘉兴银行新发放小微贷款即时平均利率不断下降,较上年末下降了55个基点,重点加大对小微公司和科技型公司的“减息让利”力度,助力公司早日走上“快车道”。
截至今年5月末,嘉兴银行贷款利息减免2530万元、贷款利率优惠让利999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