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齐鲁银行“税融别贷”产物创新性地解决了小微公司融资难题,不仅受到众多公司的欢迎,而且2019年还受到赴济调研的国家领导人的赞许。
近年来,齐鲁银行一直在对“银税互动”等创新机制进行探索,对“税融别贷”等产物进行开发与完善。《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受到点赞的“税融别贷”产物,其创新始于2014年,截至2020年8月末,已为1.15万名小微公司主及个体工商户提供了约40亿元资金支持,惠及批发零售、生产制造、科技信息等多个涉及民生的行业。
以“信”养“信” 以“信”用“信”
近年来,齐鲁银行推出了线下“税贷通”产物,以税授信,实现了公司纳税系统与银行授信审批系统的无缝衔接,使公司纳税信用、税收贡献等信息与银行授信相关联,消除了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阻碍,开创出以“信”养“信”、以“信”用“信”的公司融资新模式。并以“税贷通”业务为载体,引导分支机构与各地税务部门对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税务部门筛选纳税信誉良好的优质客户,组织银企对接会,齐鲁银行进行产物推介,了解小微公司需求,并由专门客户经理进行服务。为更好地服务小微公司,“税贷通”产物升级到线上,为“税融别贷”业务的问世与推进奠定了基础。
为给更多小微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在山东银保监局、山东省税务局的大力支持下,齐鲁银行积极借力金融科技,于2018年5月初推出线上“税融别贷”产物,打造“大数据+税务+金融”的线上融资新模式。
齐鲁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税融别贷”是基于工商、税务、司法、客户行为、央行征信等信息,以大数据风险评分模型、信贷策略为主要依据,实现业务申请、智能审批、自助放款、贷后智能预警的线上业务。
降低公司融资成本
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小微公司的深度融合,推动着齐鲁银行产物及服务方式的创新,使小微公司金融服务可得性不断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融资成本不断降低。
成立于1992年的稻香园食品有限公司是山东省首家按骋惭笔标准建造的烘焙标准化工厂,成立28年来稳健经营,在省内设立了多家分公司,拥有专卖店80多家,年营业收入3500多万元,年纳税额60多万元。今年年初的疫情打乱了该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所有的街头店铺全部关闭,员工不能正常上班。为保证员工的日常生活,公司每月按时发放工资与防疫用品,且要支付高额的房屋租金,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公司销售额大幅度下滑,造成现金流急剧短缺。疫情好转之后,该公司20多家门店陆续开始营业,又面临原材料购买、房屋租金支付等经营周转难题,急需资金解决燃眉之急。齐鲁银行在推进“百行进万企”行动中,了解到该公司难题后,制定出金融服务方案,运用线上“税融别贷”,快速审批了100万元给该公司。
“这次贷款经历让我刷新了对银行贷款的认识。有了‘税融别贷’这么方便的贷款产物,以后公司缺钱的时候就不慌了。”山东稻香园食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贺华军如是说。
信贷创新无止境
齐鲁银行还以“县域化”战略为方向,持续扩大普惠金融,创新推出“农户别贷”,全面加快推进县域业务发展。首先是持续延伸金融服务半径,目前该行已经在济南、聊城、青岛、泰安、德州、临沂、滨州等7个地市设立了县域机构,加上2018年投资入股的15家村镇银行,县域机构达到60家,占全行网点数的40%以上。在此基础上,该行又铺设了44个县域普惠金融中心,网点的不断下沉有效拓展了该行的金融服务半径,依托“农户别贷”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