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研究与培训

VISA银联官司打到WTO 中美贸易战延至金融服务

编辑: 发布时间:2010-09-24 作者: 来源: 浏览:3773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全球最大的支付公司VISA与中国银联,为了刷卡走哪条清算通道的问题不断过招。自今年6月传出VISA在中国境外向合作银行发函“封杀”银联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国贸易署(USTR)近日认定中国银联搞垄断,并将其告到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着,VISA和银联已经不再是“两个人的战斗”,而是从公司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

    中国银联成被告

    公开信息显示,美国贸易署指责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开始实施一系列措施,“独惠”中国银联,让中国银联“垄断”中国国内的银行卡结算。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还说,中国禁止外商经营信用卡、提款卡、预付卡等银行卡的结算,但却让中国银联独家经营此业务。

    VISA 声称,近一年时间已无法在华开展新业务。对此,中国商务部表态称,中国有关银行卡电子支付的措施是符合世贸承诺的。中国入世议定书明确:“所有支付和汇划服务,包括信用卡、签账卡和借记卡、旅行支票和银行汇票(包括进出口结算)”。中国金融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王言殊,这说明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都可以在中国境内开展发卡、收单以及各类转账业务。

    中国还承诺“提供和转移金融信息、金融数据处理和其他金融服务有关的软件”。王言殊解释,在银行卡产业,该类服务涉及发卡系统外包服务,以及收单处理外包服务等。截至目前,汇丰、花旗、渣打等十多家具备资质的外资银行已经发行人民币银行卡,许多外资公司已经通过合资参股或直接投资等方式进入中国专业化服务市场,纷纷开展发卡、收单及相关的专业化数据信息处理业务。从这些方面看,中国已经兑现了对WTO的承诺。

    而此案的争议焦点在于“银行卡转接清算服务”是否应该开放。这项服务是指在交易发生后,转接清算机构为完成银行卡交易而在银行间进行的金融资产的清分、清算。王言殊认为,该项业务在上述承诺减让表中并未出现。“换言之,这并不属于中国承诺开放的范畴。”

    金融分析人士称,清算服务是金融交易中间最最本质和核心的,掌握着所有交易数据,如果VISA、万事达进入中国,全中国使用VISA、Master卡的人,所有的金融核心机密和信息全部被人掌握了。如果进行数据挖掘,很可能发现个人的消费习惯,甚至账户上大概的资金量,甚至可以追踪每笔钱的去向。因此,中国银行卡结算市场的开放不可能一蹴而就。

    渠道争端升级

    单从两个公司个体来看,两者的竞争是在渠道之战。不过,更深层次而言,这实质上是一场金融之战。此前VISA卡在世界一枝独大,且处于垄断地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银联的业务逐步延伸到全世界。美国认为,这将成为其金融霸权的心腹大患,因此便想尽办法扼杀中国银联的业务,并欲掌握日益发展的中国市场。

    现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银联已在70多个国家建立了自己的系统,且业务增长迅速,每年网点扩张在30%左右,支付额每年增长更是超过50%。VISA害怕中国银联继续抢占自己垄断的市场,毕竟早先中国银联提出把银联卡打造成“遍布全球的支付卡”。

    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的信用卡巨头在其他国家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挑战。在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信用卡市场中,美国的VISA和万事达都居主导甚至垄断地位。中国银联的迅速扩张无疑打破了美国的宏伟蓝图,因此出现争端也是难免。

    事实上,美国向WTO状告中国银联卡垄断尚属首次,美国就金融服务业状告中国也十分少见。分析人士称,这可能预示着中美贸易战正在全面升级,争端领域也已从汇率、货物贸易等方面延伸到了甚少涉及的金融服务领域。

    另一场政治秀?

    这次,中国银联被推至WTO仲裁的时机颇为微妙。就在同一时间,美国国会就人民币汇率举行听证会,要求“采取行动惩罚中国”的声音格外高涨。媒体普遍怀疑,美国政府状告中国的动作显然在讨好这种情绪,向中国银联施压或与人民币汇率争端一样,是在中期选举到来之际的一场政治秀。

    美国投诉中国银行卡不仅是为取悦国会议员和选民,也是为取悦那些一心撬开中国银行业市场大门的美国金融公司。投诉中国也是奥巴马政府向国会和选民释放的一个新信号,即试图显示美国政府将在金融贸易领域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态度。

    “有利于美国的中期选举。”观察人士称,VISA和中国银联之争也许不会有什么结果,比如上次6月份的争端就不了了之,这也许就是美国政治人物在选举之前的作秀。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