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研究与培训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研究与培训 > 行业研究 > 银行家论坛

摩根大通国际部总裁:中国银行业从危机中学什么

编辑: 发布时间:2009-06-23 作者: 来源: 浏览:3984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1_20090623110618_cR2Sk.jpg

    金融机构必须有效管理风险 对扩大信贷要进行审慎评估

    近日,摩根大通集团国际部总裁安浩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经济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市场也渐渐恢复过来,但长远来说,要恢复到之前的经济活力及就业水平,仍需要一段时间。

    那么在目前的状况下,中国银行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应该汲取哪些教训?如何提高跨境监管的效力?记者就此采访了安浩德。

    四大银行改革进步巨大

    问:众所周知,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银行业所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您认为是什么原因?

    安浩德:中国银监会成立几年来,对中国银行业的监管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这种监管对中国的银行系统形成了保护,使得中国银行业没有更多地卷入到像欧美国家类似的问题信贷中去。此外,中国的银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较小,也与中国银行系统本身没有过深地介入到问题信贷有关,而问题信贷又恰恰是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诱因。因此,中国银行业得到的良好监管以及金融体系的风险控制,使得中国银行业避免了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

    问:您怎么评价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改革进展?

    安浩德:在这四大银行当中,已经有两家(中行、建行)在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些战略合作伙伴在这两家银行内部的多项体制完善和规章制定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除了通过上市进行改革,这两家银行都已经按照国际上通用的现代公司治理的规则,组建董事会。工行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比较清晰,农行也有自己的发展思路和想法,总体看,四大银行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我们也绝不能低估这些银行所面临着的困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银行业所面临着的任务比其他行业更加艰巨。对中国的银行来说,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开放,利率和汇率机制的逐步灵活化,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管理也会变得更加的复杂。

    注意防范信贷风险

    问:对于此次金融危机诱因之一的资产证券化,当前您觉得是应该慎重还是应该推动发展?

    安浩德:资产证券化可以分散资本市场的风险,而且可以利用它为资本市场和整个经济筹集资金。所以我并不反对资产证券化。但金融危机也告诉人们,证券化的使用一定要慎重。以中国目前金融发展的情况来看,像债务抵押债券这种复杂的证券产物肯定是不适合在中国开展使用,对其他国家也不是都适合。资产证券化虽然有用,但一定要谨慎地使用。另外,面对经济衰退,中国已经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来刺激需求,我非常赞赏中国政府迅速而果断的举措。至于银行系统方面,我认为,中国政府把信贷作为刺激计划的一个重要支柱,这样做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防范风险。

    比起让银行扩大放贷,政府倒是更应该通过支持具体的项目来刺激需求。银行是要适应不断增长的需求,但不应该通过借钱给一些不可靠的项目来刺激需求。刺激经济更应该关注具体的工作,而不是把重心都放在间接的放贷上。

    以审慎放贷为第一要旨

    问:目前状况下,如何加强跨境监管的效力?

    安浩德:眼下的金融危机正说明了现在跨国监管合作所面临的困难。包括中国银监会在内的许多监管者都签订了信息互换谅解备忘录,但事实证明,这些谅解备忘录并没有能让大家在危机中得到真正有用的信息。这可能是因为每个国家的银行监管者都不大愿意把机密的信息告诉别国,因为这样会暴露自己国家的底线。所以谅解备忘录和信息互换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问:此次金融危机,中国有哪些可以值得借鉴的经验?

    安浩德:公司风险管理很重要,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必须有效地管理风险。它涉及到银行如何对信用的建立和给予进行评估。银行一定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对不加审慎评估就扩大信贷的行为进行遏制。所以风险评估部门一定要发挥作用,提醒银行里的业务部门注意防范风险。追求增长、追逐利润没错,但一定要以慎重的心态作为前提。我认为,监管者一定要对金融机构内部的风险管理文化进行评估,以保证金融机构把审慎放贷作为第一要旨。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