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国内利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优化研究

编辑: 发布时间:2018-04-24 作者: 来源: 浏览:9053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浦东发展银行 战略发展部 宋艳伟
    当前,我国银行业发展进入快速变革时期。经济步入新常态、金融行业改革创新加速、监管要求趋严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交织,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产生冲击,对资产负债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银行资产端不断膨胀,资产期限变长,负债端稳定性降低,资金成本上扬,资产端和负债端流动性和收益缺口加大。被动负债主导的负债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重构被动负债与主动负债协同发展、互为补益的负债经营模式,无疑是当下国内商业银行适应金融新常态、加快战略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一、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和发展特点
    根据我国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结构(图1),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最大的项目是对非金融机构及住户负债,主要对应单位和个人在银行的存款。从近12年(2005年6月至2017年12月)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负债端结构变化可以看出,个人存款占比下降幅度最大,单位存款占比变化不大,同业负债(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债券发行占比上升幅度最大。
    图1: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负债端)
QQ截图20180424103711  0001.bmp
    具体来说,个人(对应居民储蓄存款)和单位存款(包括单位活期存款、单位定期存款、不纳入广义货币的存款和本项目中的其他负债)在2005年中占总负债的比例为72%,到2017年12月为62%,下降了10个百分点。其中,单位存款在总负债中的占比相当稳定,大致在33%左右;个人存款则变动较大,2005年6月个人存款约占总负债的比例为38%,到2017年12月仅为26%,下降了12个百分点。实收资本、国外负债占比也有所下降,分别由2005年6月占总负债的3%、2%下降至2017年12月的2%、1%。可转让存款占比没有变化,一直为1%。与此相对应,同业负债(包括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占比上升较快,由2005年6月占总负债的6%上升至2017年12月的12%。对中央银行负债、债券发行两项的占比也有所上升,分别从2005年6月占总负债的3%、5%,上升至2017年12月的4%、9%。
    (一)以存款为主的被动负债增长动力可能持续下降
    从历史趋势看,存款增速在2009年6月达到最高点以后快速下滑。过去5年,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平均增速为11.85%,较上一个5年降低7.29个百分点(图2)。2017年存款增速已跌破10%。根据十九大和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未来我国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将继续加强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货币信用创造总体趋向稳健,金融业扩张速度将适当放缓。结合金融去杠杆、经济增速放缓、金融脱媒等因素来看,存款增速将在低位徘徊。一是储蓄率中长期走低将约束存款的增长速度。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居民储蓄向消费转化的动能日益增强。2016年国民总储蓄率为47.90%,较2008年已经降低3.94个百分点。IMF预测中国国民总储蓄率2022年将下降到41.96%(图3)。储蓄率的下降势必会拖累存款的增长速度。二是存款向理财产物转化的趋势将抑制存款增速的进一步提升。目前来看,储蓄存款向各种投资理财产物转化的趋势己经形成,货币基金、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等货币属性较强的金融产物将分流银行存款。
    图2: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增速趋势下降(横线为5年均值)
QQ截图20180424103748  0002.bmp
    图3:中国国民总储蓄率
QQ截图20180424103814 0003.bmp
    (二)主动负债的结构正在发展变化
    主动负债,是商业银行为保持资产负债期限、利率和业务结构的平衡,积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主动地对资金来源、规模和结构进行管理的一种负债方式。主动负债最初是商业银行在贷款需求增加超过存款资金供给的情况下产生的,其初始目的是为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具体而言,商业银行的主动负债包括发行债券、对央行负债、对同业负债、协议存款、可转让存款等。在主动负债策略下,银行可根据自身资产业务发展的需要及资产负债表的特点,自行决定主动负债的产物、期限、金额、利率等要素,在市场中选择相对有利的主动负债形式及渠道。与被动负债经营下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运用同质化特点不同,主动负债的发展可拓宽商业银行差异化经营的空间,形成各自领域的比较优势。从近年来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变化来看,主动负债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动负债占比约四分之一,债券发行占比上升最快。根据我国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结构,自2005年至今,主动负债在全部负债中的占比逐年上升,目前已达25%左右(图4)。
    图4:其他存款性公司中主动负债在全部负债中的占比
QQ截图20180424103912  0004.bmp
    二是对中央银行负债的平均增速最高,债券发行增速波动最小。从增速来看,在大多数年份商业银行主动负债均高于全部负债增速,目前,受强监管和金融去杠杆的影响,主动负债增速又低于全部负债增速(图5)。具体来看,对中央银行负债的平均增速最高,达34.8%,其他依次是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28.5%、债券发行23.0%、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22.9%、可转让存款15.4%。并且,相对而言,对中央银行负债的增速波动最大,债券发行的增速波动最小(图6)。
    图5:全部负债和主动负债规模及增速
QQ截图20180424103934  0005.bmp
    图6:主动负债各部分增速
QQ截图20180424103957  0006.bmp
    三是银银负债下降明显,银行对非银负债及时补位。过去几年来,在自身吸纳存款能力下降,且较难获得央行直接投放资金的困境下,部分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选择通过发行同业存单等主动负债方式实现业务扩张。虽然这类主动负债的成本高于存款等被动负债,但是只要资产端边际收益高于负债的边际成本,银行就有通过这一途径不断做大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动力。银行对银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的负债从2005年到2017年增长了12.38倍。2013年末同业存单的推出为银银之间资金借贷提供了优质通道,同业存单发行成为对线下同业拆借的替代,银银负债的增长趋缓。自2016年中监管部门推动金融去杠杆以来,银银同业业务再度受到重创,规模明显下降,2017年12月末同比下降12.93%至12.6万亿元(图7)。银行对非银(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的负债从2005年到2017年增长了15.56倍。银行对非银负债在2013-2015年快速增长。2015年股灾后,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余额(保证金)明显回落,进而导致银行对非银机构的负债增长放缓。直到2016年,金融去杠杆浪潮又将部分融资需求挤回非银渠道。2016年末以来,银行对非银负债的增长基本弥补了银银负债下降的缺口。截止2017年12月末银行对非银的负债规模同比上涨7.04%至16.8万亿元(图7)。 
    图7: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规模和增速
QQ截图20180424104019  0007.bmp
    二、银行负债管理的优化方向辨析
    展望2018年,紧货币、强监管、去杠杆的节奏还会延续,互联网金融将会更加规范地发展。商业银行从居民、公司、央行和同业获得负债的空间都不同程度受到挤压,流动性供需紧平衡可能还将持续,"负债刚性"逐步转向"负债荒"。为此,商业银行需要持续优化主动和被动负债发展策略,有效应对新形势下负债资金来源稳定性下降和成本上升的挑战。
    (一)继续强化基础存款拓展,提升存款来源稳定性
    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贷款业务仍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需要稳定的负债来源提供资金支持。商业银行可继续强化基础存款拓展,巩固负债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一是继续突出储蓄存款作为核心存款业务加以推进。二是优化批发式的存款业务模式。三是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体系,拓展稳定性相对较好、成本相对较低的结算类资金。
    (二)深挖客户潜力,优化同业负债结构
    在减少对同业负债依赖同时,优化同业负债结构。进一步拓展非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负债营销。运用数字化金融分析手段,深化同业合作和跨市场机构合作,运用大数据分析支撑精准营销。合理安排同业负债吸收节奏和期限,平滑负债到期规模。
    (三)积极争取获得定向降准
    目前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处于17%的历史高位,高出1985-2017年平均值5个百分点左右,下降空间较大。商业银行可调整经营策略争取获得降准资格,比如加大并优化对三农、小微、贫困地区、双创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以获得央行准备金率方面的优惠政策,充分挖掘负债业务潜力。
    (四)加大金融债发行
    由于发行债券的自主性很强,其融资规模、融资期限、成本都能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这就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根据其经营情况来决定债券的发行,迅速调整负债结构。发行债券主要用于吸收中长期资金,改善"借短贷长"的现象,减少期限错配程度,降低流动性风险与利率风险。在同业存单发行可能收缩的情况下,金融债有望成为商业银行主动负债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可继续扩大商业银行普通债、次级债和可转债的发行,从而保持资金来源通畅。
    (五)积极发挥协议存款和结构性存款的补位作用
    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及时调整结构性存款定价策略,强调总行牵头作用逐笔营销,统筹协议存款的约定期限、利率和金额。继续发挥结构性存款等主动性存款的补位作用,在关键时刻缓解流动性压力,可着重从保险公司、社保基金、邮政储蓄和货币市场基金等单位补充资金来源。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