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国内金融研究】2017年上市银行净利润驱动因素分析

编辑: 发布时间:2018-09-04 作者: 来源: 浏览:8988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上海银行计划财务部  张吉光 邢昌
    本文以主要上市银行 公开披露信息为基础,将净利润增长拆分为生息资产规模、息差、手续费收入、成本管控、拨备支出、有效税率、其他收入等驱动因素 ,分析各因素对净利润增长的贡献度,进而总结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的趋势及特点,以供参考。
    一、净利润增长总体情况:净利润增速企稳回升,各类行增速差异缩小
    在经历了多年持续下滑后,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于2016年开始企稳回升,2017年增长有所加快。2017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4.3%,较2016年小幅回升1.6个百分点(如图1所示)。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回升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信用风险暴露见底回升,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明显好转,另一方面,上市银行定价管理成效显现,净息差收窄缩小。

    从不同类型银行看,城商行一直是各类银行中净利润增长最快的,2017年仍保持最快增速,平均为10.7%,比2016年下降0.6个百分点;国有行增速最低,平均为3.4%,比2016年上升2.0个百分点;股份制行盈利表现位于两者之间。相比以往,各类行之间的增速差异进一步缩小。
    从银行个体看(如图2所示),分化有所加剧。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净利润增速维持较高水平,一直排前两名。中国银行、华夏银行增速最低,小于1%。当年共有10家银行净利润增速较2016年上升,其中,招商银行增速上升5.7个百分点,升幅最大,改善最明显。华夏银行净利润增速下降幅度较大,超过3个百分点。
    图1:历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数据来源:Wind咨询,各上市银行年报)
image001.png
    图2:2016-2017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数据来源:Wind咨询,各上市银行年报)
image003.png
    二、利润驱动因素分析:正向因素贡献下降,负向因素同比改善
    2017年,驱动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的正向因素是资产规模增长、费用收入比 ,分别驱动利润增长6.8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负向因素是净息差、拨备因素,分别拉低利润增长2.0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手续费收入对净利润的贡献由2016年的1.5个百分点下滑至0。
    从趋势上看,各驱动因素呈现以下特点:正向因素贡献下降,负向因素贡献改善,不同类型银行表现差异较大(如图3所示)。
    图3:2015-2017年上市银行净利润驱动分解(数据来源:Wind咨询,各上市银行年报,上海银行整理)
image005.png
    (一)正向驱动因素贡献下降
    1.生息资产日均规模增长放缓,对利润增长贡献度逐年下降
    2017年,上市银行生息资产日均规模增长9.6%,增速较2016年下降1.3个百分点,主要是受以去杠杆为核心的严监管的影响;生息资产规模对利润增长的贡献度为6.8%,较2016年下降1.4个百分点。随着规模外延增长放缓,其对盈利增长的驱动作用逐年下降,但仍是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如图4所示)。
    从不同类型银行看,城商行生息资产日均增速环比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规模贡献度下降较快,接近9个百分点,但城商行生息资产规模增速仍是各类银行中最快的;股份制行生息资产规模增长对净利润贡献度的下降幅度次之,为3.7个百分点;与城商行和股份制行不同,国有行日均生息资产规模增速小幅回升,贡献度略有上升,这与国有行存款增长较好、资产结构调整压力较小有一定关系。与过去几年相比,各类行生息资产规模对净利润贡献度的差距有所缩小,2016年为12.6个百分点,2017年为3.6个百分点。
    从银行个体来看,除江苏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兴业银行4家行生息资产规模利润贡献度超过10%外,其他行规模因素贡献度均低于10%。
    图4:历年上市银行生息资产日均增速(数据来源:各上市银行年报,上海银行整理)
image007.png
    2.受监管政策影响,手续费收入贡献度持续下降
    受监管政策等影响,上市银行手续费收入增长放缓,2015-2017年增速分别为14.8%、7.7%、-0.03%,对净利润增长贡献度持续下降,2017年下降到接近零的水平(如图5所示)。其中,股份制、城商行贡献度下降较快;国有行已成为负向贡献。可以预计,在国家引导金融业加强服务实体经济并减费让利,以及监管政策持续趋严,去同业杠杆挤压同业资产衍生的收费收入的情况下,手续费收入对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的贡献度仍将保持低位,难有明显改善。
    图5:历年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数据来源:各上市银行年报,上海银行整理)
image009.png
    3.成本收入比出现拐点,费用收入比贡献度下降
    面对日益增大的盈利压力,自2013年起,上市银行纷纷加大成本管控力度,节支增收,成本收入比逐年下降。2017年,由于营收增长不力,上市银行成本收入比走势出现拐点,上升0.2个百分点(如图6所示)。
    图6:历年上市银行成本收入比(数据来源:各上市银行年报,上海银行整理)
image011.png
    从费用收入比角度来看,2013-2016年上市银行费用收入比平均每年下降3-4个百分点,2017年环比下降1.2个百分点,对净利润增长的贡献度减小2.8个百分点(如图7所示)。随着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深入推进,金融科技、网点改造、形象提升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持续加大,费用收入比对净利润的贡献度仍将面临下行。
    分类型看,前期股份制、城商行费用收入比下降快,利润贡献高,2017年下降放缓明显,其中招商、平安等银行出现反弹;国有行整体该指标水平较高,呈逐年小幅下降的走势。
    图7:历年上市银行费用收入比(数据来源:各上市银行年报,上海银行整理)
image013.png
    (二)负向驱动因素改善
    1.净息差收窄放缓,负向贡献整体改善
    2017年,上市银行净息差平均为2.15%,环比下降6bps,收窄幅度小于2015年、2016年(如图8所示),驱动利润增长的贡献度由-10%以下的水平回升至-2.2%,显着改善。具体来看,2017年14家银行息差负向贡献度有所改善,其中表现好的银行(国有四大行、宁波银行)息差回升,转变为正向因素,也有部分银行如兴业、华夏、民生、平安等,息差贡献度小于-10%,且继续恶化。由于净利息收入是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净息差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家银行净利息收入的表现,因此,净息差对商业银行盈利表现的作用日益重要,未来上市银行之间盈利表现的差异将主要取决于净息差的表现。
    图8:历年上市银行净息差(数据来源:各上市银行年报,上海银行整理)
image015.png
    2.拨备因素负向影响进一步减弱,部分行反补利润
    受益于资产质量改善,2017年,上市银行拨备计提同比增长8.3%,增速下降(如图9所示),其中有半数银行拨备增速或绝对额同比下降,对利润增长贡献由负转正。总体上,城商行、股份制行拨备计提减少明显,贡献度由负转正,分别为5.5%和2.6%,成为仅次于资产规模增长的第二大正向贡献因素;而国有行则加大拨备计提,负向贡献环比加大。
    图9:历年上市银行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速(数据来源:各上市银行年报,上海银行整理)
image017.png
    三、典型银行利润驱动特点分析
    (一)净利润增速连续三年保持10%以上的银行
    过去三年,上市银行中仅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净利润增长持续保持在10%以上(如图10、11所示)。驱动两家银行2017年净利润快速增长的因素不完全形同相同。相同点是:规模增长因素仍然是主要的利润贡献因素,但环比均大幅下降到个位数水平;净息差贡献度大幅改善,其中宁波银行已由负转正;手续费收入的贡献度均由2016年的正向贡献转为2017年的负向贡献。不同的是:宁波银行费用收入比控制较好,为正向贡献因素,而南京银行为负向贡献因素;南京银行拨备因素大幅改善,成为当年净利润增长的最大贡献因素,贡献度达到21.8%,远超过宁波银行1.5%的水平。
    图10:2015-2017年宁波银行净利润驱动分解(数据来源:各上市银行年报,上海银行整理)
image019.png
    图11:2015-2017年南京银行净利润驱动分解(数据来源:各上市银行年报,上海银行整理)
image021.png
    (二)净利润增速回升较快的银行
    对比不同上市银行,招商银行净利润增速连续两年快速上升,2017年净利润增长13.2%,主要是拨备因素贡献度大幅改善,贡献度达到11.4%,大幅超过上市银行平均水平;规模因素贡献度保持稳定向上,贡献度为7%;息差因素贡献度大幅改善,贡献度由上一年的-6.4%上升至-1.3%,改善幅度明显好于上市银行。此外,手续费收入贡献、费用收入比的贡献与上市银行总体表现相同(如图12所示)。
    图12:2015-2017年招商银行净利润驱动分解(数据来源:各上市银行年报,上海银行整理)
image023.png
    (三)净利润增速表现较差的银行
    2017年,华夏银行净利润增长0.9%,增速较2016年下降3.3个百分点,在上市银行中表现相对较差。整体来看,尽管生息资产及手续费持续增长、费用管控较好,但受到息差环比快速下降、拨备计提力度较大的拖累,最终影响了净利润的表现(如图13所示)。综合来看,生息资产规模的贡献度和净息差的贡献度两者之和为负,说明当年华夏银行资产规模扩张带来的收入增长不能弥补息差收窄导致的收入减少。这再次说明了当前形势下息差管理的重要性。
    图13:2015-2017年华夏银行净利润驱动分解(数据来源:各上市银行年报,上海银行整理)
image025.png
    四、启示
    随着息差收窄放缓、资产质量改善,2017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表现整体企稳回升。那些净利润表现好的银行,大多在净息差和资产质量方面表现出众,而那些净利润表现不佳的银行,多半也是因为净息差和资产质量拖累。换言之,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回归本源的总体形势下,以往业务推动型的增长模式将让位于管理驱动型的增长,精细化管理是大趋势,尤以息差管理和风险管理两大领域为重。
    手续费收入在经过了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正在回归正常水平。这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监管趋严造成,但将促使商业银行各类业务回归本源。尤其是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在缺乏业务牌照、网点渠道、客户群体等资源优势的情况下,手续费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占比的持续提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坚守定位,做深做透传统存贷业务,应是中小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过去两年,费用收入比和拨备因素是驱动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费用收入比正向贡献的下降,说明经过多年的成本管控后,成本收入比已接近极限,继续下降空间有限,未来面临较大的上行压力。而随着区域性信用风险暴露触底反弹,资产质量好转并回归常态,拨备因素驱动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可能性变小。未来,商业银行间净利润增长的差异将更多体现在创收能力方面,而这更多取决于生息资产规模的稳定持续增长和息差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监管政策"去杠杆、回归本源",央行宏观审慎评估趋严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规模增长的逻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那种资产带动型的规模增长方式转变为负债尤其是一般性存款拉动型的规模增长。这几年出现"缩表"的银行,主要的原因在于一般存款的增长不能弥补同业去杠杆带来的收缩效应。因此,一般性存款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未来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长的前提和决定性因素。
    那些净利润持续表现优秀的上市银行的经验显示,管理与经营同等重要,商业银行既要提高经营能力,在业务上做出特色,形成市场竞争力,也要提升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进业务发展。从净利润驱动因素角度来看,未来商业银行要在继续做好成本管理和风险管控的前提下,重点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根据外部形势变化和自身战略定位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做好净息差管理,提高定价水平;同时,要重点加大一般性存款的拓展力度,有效支撑资产规模增长,进而实现盈利的可持续增长。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